丁錦
丁錦(1879—1958)字慕韓,號乾齋,江蘇無錫南門外南塘人,生於清光緒五年五月二十七(1879年7月16日)。保定北洋將弁學堂畢業,陸軍中將,北洋政府航空署第一任署長。1936年就任國民政府參謀本部中將顧問。抗戰初期,始任對日作戰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謀。 [1]
阻撓起義
1911年7月,經北洋系大將段祺瑞保薦,丁錦隨隨靳雲鵬赴雲南,任七十三標標統,他是一個文人出身,對軍事是個門外漢,而且頑固不化忠於清延,對革命極其仇恨,竟明目張胆指控三營排長黃毓英為革命黨,報請上級撤職,當時雲貴總督李經羲批准照辦。
丁錦還懷疑李鴻祥,疑他為革命黨,想削弱李鴻祥的兵權,請總督李經羲調其為募兵員,到富民、羅茨、祿勸、元謀一帶招募新兵,並將李鴻祥所統士兵歸併第一營。想把革命者一網打盡。
武昌起義爆發後,雲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決定九月九日半夜起義,公推蔡鍔為總司令。起義士兵領取槍彈時,被北洋系軍官發覺,丁錦聽到事變,帶領衛隊趕來鎮壓,向空地上的士兵放一排槍,受傷兩人,李鴻祥下令散開,集中火力向丁錦之衛隊開火。衛隊被擊,潰不成軍。丁見勢不妙,逃之夭夭。 人物簡介
少年中秀才,曾設館授徒,並潛心進修英文與數學。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任俟實學堂數學教員。
光緒二十九(1903年)年入保定軍政司譯書。
光緒三十年(1904年)考入保定北洋將弁學堂,在校學習成績突出。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畢業後任北京陸軍貴胄學堂教習
丁錦
1911年7月調升雲南新軍第19鎮(統制鐘麟同)第37協(統領蔡鍔)第73標統帶。10月雲南新軍起義後逃離部隊,辛亥革命後赴日本帝國大學留學。
民國元年(1912年)回國,初執教於保定軍官學堂。李宗仁、白崇禧均為其學生。
1912年5月出任北洋政府陸軍部(總長段祺瑞)軍學司(司長魏宗瀚)教育科上校科長。
1913年3月2日補授陸軍步兵上校,加少將銜。
1914年8月升任陸軍部少將參事。
1916年10月9日獲頒三等文虎章。11月4日晉授陸軍少將。
1917年張勳復辭,段祺瑞組織討逆軍,丁錦任討逆軍總司令部參議。
1917年8月23日升任陸軍部(總長王士珍)軍務司少將司長。12月兼任督辦參戰事務處(督辦段祺瑞)參謀處(處長靳雲鵬)作戰股主任。
1918年年6 月升參戰事務處參謀長,12月調任參戰軍第2師(師長馬良)第3旅(轄兩團)少將旅長。
1919年1月所部改稱西北邊防軍第2師(師長馬良)第3旅(轄兩團),仍任少將旅長。4月2日調任國務院(總理錢能訓)航空事務處少將處長。10月10日加授中將銜。
1920年1月1日獲頒勛五位。
1921年1月5日晉授陸軍中將。2月17日航空事務處改組為航空署,升任中將署長。7月12日辭職,後奉令出國考察僑務。此後閒居北京15年。
1936年4月因丁錦與桂系有舊,蔣介石聘任他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總長程潛)中將顧問。
1937年8月出任軍事委員會中將高級參議。
1941年2月當選國防最高委員會中央設計局(兼總裁蔣中正)設計委員。
1946年7月31日敘任陸軍中將並予除役後閒居北平。後與李濟琛等籌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1952年3月聘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顧問。
1958年8月29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