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七厘丹
t0147ae7b904756662a.png
图片来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047294&sid=1107727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七厘丹

汉语拼音:Qī Lí Dān
别名:人头发、藜芦
性味:味辛、苦,性寒
毒性:有毒
功能:涌吐,散瘀,止痛,杀虫
主治:常用于中风,癫狂痰涎涌盛,跌打瘀肿,疥癣

七厘丹,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黑紫藜芦Veratrumjaponicum(Baker)Loes.f.[V.nigrumL.var.japonicumBaker;V.atroviolaceumLoes.f.]的根茎及根。七厘丹具有涌吐,散瘀,止痛,杀虫之功效。常用于中风,癫狂痰涎涌盛,跌打瘀肿,疥癣。[1]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七厘丹

拼音名:Qī Lí Dān

别名:人头发、藜芦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tatrum japonicum(Bake)Loes.f[V.nigrumL.var.japonicumBaker;V.atroviolaceum Loes.f.]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黑紫藜芦的根茎及根。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挖,除去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黑紫藜芦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00cm。茎基部具带网眼的纤维网。叶多数,近基生;叶片狭带状或狭长圆形,长15-60cm,宽0.5-4cm,先端锐尖,基部下延为柄,抱茎,两面无毛。圆锥花序短缩或扩展而伸长,花序轴和花梗密被白色绵状毛,侧生花序上花便长约7mm;雄性花和两性花同株或均为两性花;花被片6,反折,黑紫色或深紫堇色,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7mm,宽2-3mm,基部无柄,外花被片背面被白色短毛或几无毛;雄蕊6,长2-3mm;子房无毛,3室,花柱3。蒴果椭圆形或卵圆形,具三棱,长l-1.5cm,宽约Icm。种子扁平,具翅。花、果期7-9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略呈圆柱形,长1-2cm,直径0.6-1.2cm,顶端与茎连接处有叶基残存,多枯朽,棕褐色。根簇生而细,长3-10cm,灰褐色,有较密皱纹,质轻而脆,易折断。

显微鉴别

表皮细胞略呈方形,下皮层为2-3列类圆形细胞,腔隙约占皮层的1/3-1/4薄壁细胞中针晶束多见;中柱小,初生木质部10-12原型。

性味

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涌吐;散瘀;止痛;杀虫。主中风;癫狂痰涎涌盛;跌打瘀肿;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次0.3-0.6g。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用温水浸润后捣敷。

注意

体虚气弱、孕妇禁服。《福建药物志》:“孕妇忌服。不可与诸参、细辛、芍药配伍。”[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七厘丹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七厘丹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