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葉樹科
七葉樹科,雙子葉植物,世界現存2屬,主要分布於北溫帶; 我國約10種 , 主要分布於西南部的亞熱帶地區。七葉樹屬 AesculusL.與三葉樹屬 Bellia Peyritsch,30餘種。種子通常每室1顆,近球形,種臍寬大,種皮革質。
目錄
形態特徵
喬木稀灌木,落葉稀常綠。冬芽大形,頂生或腋生,有樹脂或否。葉對生,系3-9枚小葉組成的掌狀複葉,無托葉,葉柄通常長於小葉,無小葉柄或有長達3厘米的小葉柄。聚傘圓錐花序,側生小花序系蠍尾狀聚傘花序或二歧式聚傘花序。花雜性,雄花常與兩性花同株;木整齊或近於整齊;萼片4-5,基部聯合成鐘形或管狀抑或完全離生,整齊或否,排列成鑷合狀或覆瓦狀;花瓣4-5,與萼片互生,大小不等,基部爪狀;雄蕊5-9,着生於花盤內部,長短不等;花盤全部發育成環狀或僅一部分發育,不裂或微裂;子房上位,卵形或長圓形,3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1,柱頭小而常扁平。蒴果1-3室,平滑或有刺,常於胞背3裂;種子球形,常僅1枚稀2枚發育,種臍大形,淡白色,無胚乳。
生長習性
喜稍陰,不耐強光;喜溫暖氣候,也能耐寒;喜深厚、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之土壤。深根性,萌芽力強;生長速度中等偏慢,壽命長。常生於海拔400一1600 米左右的潮濕闊葉林中。
下級分類
本科現僅有七葉樹屬 Aesculus Linn.與三葉樹屬 Bellia Peyritsch。前者系落葉喬木稀灌木,掌狀複葉由3-9枚(通常5-7枚)邊緣有鋸齒的小葉組成;聚傘圓錐花序,側生的小花序單歧式蠍尾狀聚傘花序;萼片大部分連合成鐘形或管狀,30餘種,廣布於北半球的亞、歐、三洲;後者系常綠喬木,掌狀複葉僅3枚全緣的小葉;圓錐花序,側生的小花序系二歧式的聚傘花序;萼片離生,常覆瓦狀排列,不成鐘形或管狀,現僅2種,分布於美洲的哥倫比亞和墨西哥。
模式屬
本科的模式屬 Hippocastanum Tourn. ex Rupp. = Aesculus Linn., p. p.
地理分布
廣布於亞、歐、美三洲; 我 國產10餘種。產中國黃河流域及東部,包括陝西、甘肅、河南、江蘇、浙江等省區,自然分布於海拔700米以下山地。自然分布在海拔700m以下之山地。
用途
七葉樹樹幹聳直,冠大蔭濃,初夏繁花滿樹,蔚然可觀,是世界著名的觀賞樹種,四大行道樹之一(國外主要是其同屬種歐洲七葉樹)。[1]
本科系蔽蔭良好的庭園樹及行道樹。木材為建築與製造器具的良好材料。七葉樹與天師栗的果實用作藥物,可治疾病。樹皮都有較長的纖維,用途很廣,有很大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