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張樂于張徐傳
三國志·張樂于張徐傳出自《三國志》,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三國史,書中有440名三國歷史人物的傳記,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1]
目錄
原文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少為郡吏。漢末,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布為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數有戰功,遷裨將軍。袁紹破,別遣遼定魯國諸縣。與夏侯淵圍昌豨於東海,數月糧盡,儀引軍還,遼謂淵曰:「數日已來,每行諸圍,豨輒屬目視遼。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計猶豫,故不力戰。遼欲挑與語,儻可誘也?」乃使謂豨曰:「公有命,使遼傳之。」豨果下與遼語,遼為說「太祖神武,方以德懷四方,先附者受大賞」。豨乃許降。遼遂單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歡喜,隨詣太祖。太祖遣豨還,責遼曰:「此非大將法也。」遼謝曰:「以明公威信着於四海,遼奉聖旨,豨必不敢害故也。」從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有功,行中堅將軍。從攻尚於鄴,尚堅守不下。太祖還許,使遼與樂進拔陰安,徙其民河南。復從攻鄴,鄴破,遼別徇趙國、常山,招降緣山諸賊及黑山孫輕等。
從攻袁譚,譚破,別將徇海濱,破遼東賊柳毅等。還鄴,太祖自出迎遼,引共載,以遼為蕩寇將軍。復別擊荊州,定江夏諸縣,還屯臨穎,封都亭侯。從征袁尚於柳城,率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幹蹋頓。
時荊州未定,復遣遼屯長社。臨發,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起火,一軍盡擾。遼謂左右曰:「勿動。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乃令軍中,其不反者安坐。遼將親兵數十人,中陣而立。有頃定,即得首謀者殺之。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合、牛蓋等討蘭。成偽降禁,禁還。成遂將其眾就蘭,轉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餘里,道險狹,步徑裁通,蘭等壁其上。遼欲進,諸將曰:「兵少道險,難用深入。」遼曰:「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遂進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太祖論諸將功,曰:「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增邑,假節。
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匆得與戰。」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
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咸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征孫權,到合肥,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藩,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遼與太祖會摩陂。遼軍至,太祖乘輦出勞之,還屯陳郡。文帝即王位,轉前將軍。
分封兄汛及一子列侯。孫權復叛,遣遼還屯台肥,進遼爵都鄉侯。給遼母輿車,及兵馬送遼家詣屯,敕遼母至,導從出迎。所督諸軍將吏皆羅拜道側,觀者榮之。文帝踐阼,封晉陽侯,增邑千戶,並前二十六百戶。黃初二年,遼朝洛陽宮,文帝引遼會建始殿,親問破吳意狀。帝嘆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為起第舍,又特為遼母作殿,以遼所從破吳軍應募步卒,皆為虎賁。孫權復稱藩。遼還屯雍丘,得疾。帝遣侍中劉曄將太醫視疾。虎賁問消息,道路相屬。疾未瘳,帝迎遼就行在所,車駕親臨,執其手,賜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疾小差,還屯。孫權復叛,帝遣遼乘舟,與曹休至海陵,臨江。權甚憚焉,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是歲遼與諸將破權將呂范。
遼病篤,遂薨於江都。帝為流涕,諡曰剛侯。子虎嗣。六年,帝追念遼、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虎為偏將軍,薨。子統嗣。
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也。容貌短小,以膽烈從太祖,為帳下吏。遣還本郡募兵,得千餘人,還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廣昌亭侯。從征張繡於安眾,圍呂布於下邳,破別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沛,皆破之,拜討寇校尉。渡河攻獲嘉,還,從擊袁紹於官渡,力戰,斬紹將淳于瓊。從擊譚、尚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行游擊將軍。別擊黃巾,破之,定樂安郡。從圍鄴,鄴定,從擊袁譚於南皮,先登,入譚東門。譚敗,別攻雍奴,破之。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漢帝,稱進及于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桴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於是禁為虎威;進,折衝;遼,湯寇將軍。
進別征高幹,從北道入上黨,回出其後。乾等還守壺關,連戰斬首。干堅守未下,會太祖自征之,乃拔。太祖征管承,軍淳于,遣進與李典擊之。承破走,逃入海島,海濱平。荊州未服,遣屯陽翟。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縣山谷蠻夷詣進降。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施陽長梁大,皆大破之。後從征孫權,假進節。太祖還,留進與張遼、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並前凡千二百戶。以進數有功,分五百戶,封一子列侯;進遷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薨,諡曰威侯。子綝嗣。綝果毅有父風,官至揚州刺史。諸葛誕反,掩襲殺綝,詔悼惜之,追贈衛尉,諡曰愍侯。子肇嗣。
于禁字文則,泰山巨平人也。黃巾起,鮑信招合徒眾,禁附從焉。及太祖領兗州,禁與其黨俱詣為都伯,屬將軍王朗。朗異之,薦禁才任大將(軍)。太祖召見與語,拜軍司馬,使將兵詣徐州,攻廣戚,拔之,拜陷陳都尉。從討呂布於濮陽,別破布二營於城南,又別將破高雅於須昌。從攻壽張、定陶、離狐,圍張超於雍丘,皆拔之。從征黃巾劉辟、黃邵等,屯版粱,邵等夜襲太祖營,禁帥麾下擊破之,斬(辟)邵等,盡降其眾。遷平虜校尉。從圍橋蕤於苦,斬蕤等四將。從至宛,降張繡。繡復叛,太祖與戰不利,軍敗,還舞陰。是時軍亂,各間行求太祖,禁獨勒所將數百人,且戰且引,雖有死傷不相離。虜追稍緩,禁徐整行隊,鳴鼓而還。未至太祖所,道見十餘人被創裸走,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劫。」初,黃巾降,號青州兵,太祖寬之。故敢因緣為略。
禁怒,令其眾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數之以罪。青州兵遽走詣太祖自訴。禁既至,先立營壘,不時謁太祖。或謂禁:「青州兵已訴君矣,宜促詣公辨之。」禁曰:「今賊在後,追至無時,不先為備,何以待敵?且公聰明,譖訴何緣!」
徐鑿塹安營訖,乃入謁,具陳其狀。太祖悅,謂禁曰:「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於是錄禁前後功,封益壽亭侯。復從攻張繡於穰,禽呂布於下邳,別與史渙、曹仁攻眭固於射犬,破斬之。
太祖初征袁紹,紹兵盛,禁願為先登。太祖壯之,乃選步騎二千人,使禁將,守延津以拒紹,太祖引軍還官渡。劉備以徐州叛,太沮東征之。紹攻禁,禁堅守,紹不能拔。
復與樂進等將步騎五千,擊紹別營,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數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太祖復使禁別將屯原武,擊紹別營於杜氏津,破之。遷裨將軍,後從還官渡。太祖與紹連營,起土山相對。紹射營中,士卒多死傷,軍中懼。禁督守土山,力戰,氣益奮。紹破,遷偏將軍。冀州平。昌豨復叛,遣禁征之。禁急近攻豨;豨與禁有舊,詣禁降。諸將皆以為豨已降,當送詣太祖,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豨決,隕涕而斬之。是時太祖軍淳于,聞而嘆曰:「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益重禁。東海平,拜禁虎威將軍。後與臧霸等攻梅成,張遼、張合等討陳蘭。禁到,成舉眾三千餘人降。既降復叛,其眾奔蘭。遼等與蘭相持,軍食少,禁運糧前後相屬,遼遂斬蘭、成。增邑二百戶,並前千二百戶。是時,禁與張遼、樂進、張合、徐晃俱為名將,太祖每征伐,咸遞行為軍鋒,還為後拒;而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眾心。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營。
以禁有威重,遣禁將數十騎,齎令書,徑詣靈營奪其軍,靈及其部眾莫敢動;乃以靈為禁部下督,眾皆震服,其見憚如此。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太祖聞之,哀嘆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會孫權禽羽,獲其眾,禁復在吳。文帝踐阼,權稱潘,遣禁還。
帝引見禁,鬚髮皓白,形容憔瘁,泣涕頓首。帝慰諭以荀林父、孟明視故事,拜為安遠將軍。欲遣使吳,先令北詣鄴謁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禁見,慚恚發病薨。子圭嗣封益壽亭侯。諡禁曰厲侯。
張合字俊乂,河間鄚人也。漢末應募討黃巾,為軍司馬,屬韓馥。馥敗,以兵歸袁紹。紹以合為校尉,使拒公孫瓚。瓚破,合功多,遼寧國中郎將。太祖與袁相距於官渡,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鳥巢,太祖自將急擊之。合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圖曰:「合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合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不能下。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圖慚,又更譖合曰:「合快軍敗,出言不遜。」合懼,乃歸太祖。
太祖得合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
拜合偏將軍,封都亭侯。授以眾,從攻鄴,拔之。又從擊袁譚於渤海,別將軍圍雍奴,大破之。從討柳城,與張遼俱為軍鋒,以功遷平狄將軍。別征東萊,討管承,又與張遼討陳蘭、梅成等,破之。從破馬超、韓遂於渭南。圍安定,降楊秋。與夏侯淵討鄜賊梁興及武都氐。又破馬超,平寧建。太祖征張魯,先遣合督諸軍討興和氐王竇茂。太祖從散關入漢中,又先遣合督步卒五千於前通路。至陽平,魯降,太祖還,留合與夏侯淵等守漢中,拒劉備。合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近軍容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拜湯寇將軍。劉備屯陽平,合屯廣石。備以精卒萬餘,分為十部,夜急攻合.合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克。其後備於走馬谷燒都圍,淵救火,從他道與備相遇,交戰,短兵接刃。淵遂沒,合還陽平。當是時,新失元帥,恐為備所乘,三軍皆失色。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合為軍主。合出,勒兵安陳,諸將皆受合節度,眾心乃定。太祖在長安,遣使假合節。太祖遂自至漢中,劉備保高山不敢戰。太祖乃引出漢中諸軍,合還屯陳倉。
文帝即王位,以合為左將軍,進爵都鄉侯。及踐阼,進封鄚侯。詔合部與曹真討安定盧水胡及東羌,召合與真井朝許宮,遣南與夏侯尚擊江陵。合別督諸軍渡江,取洲上屯塢。明帝即位,遣南屯荊州,與司馬宣王擊孫權別將劉阿等。追至祁口,交戰,破之。
諸葛亮出祁山。加合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
合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亮,合皆破平之。詔曰:「賊亮以巴蜀之眾,當(力虎)虎之師。將軍被堅執銳,所向克定,朕甚嘉之。益邑千戶,並前四千三百戶。」司馬宣王治水軍於荊州,欲順沔入江伐吳,詔合督關中諸軍往受節度。
至荊州,會冬水淺,大船不得行,乃還屯方城。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帝驛馬合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合,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虎賁使衛合,因問合曰:「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合知亮縣軍無谷,不能久攻,對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合晨夜進至南鄭,亮退。詔合部還京都,拜征西車騎將軍。
合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合雖武將而愛樂儒士,嘗薦同鄉卑湛經明修行,詔曰:「昔祭遵為將,奏置五經大夫,居軍中,與諸生雅歌投壺。今軍外勒戎旅,內存國朝。朕嘉將軍之意,今耀湛為博士。」
諸葛亮復出祁山,詔合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合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合右膝,薨,諡曰壯侯。子雄嗣。合前後征伐有功,明帝分合戶,封合四子列侯。
賜小子爵關內侯。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人也。為郡吏,從車騎將軍楊奉討賊有功,拜騎都尉。李傕、郭汜之亂長安也,晃說奉令與天子還洛陽,奉從其計。天子渡河至安邑,封晃都亭侯。
及到洛陽,韓暹、董承日爭鬥,晃說奉令歸太祖;奉欲從之,後悔。太祖討奉於梁,晃遂歸太祖。太祖授晃兵,使擊卷、原武賊,破之,拜裨將軍。從征呂布,別降布將趙庶、李鄒等。與史渙斬眭固於河內。從破劉備,又從破顏良,拔白馬,進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將軍。與曹洪擊(氵隱)強賊祝臂,破之,又與史渙擊袁紹運車於故市,功最多,封都亭侯。太祖既圍鄴,破邯鄲,易陽令韓范偽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飛矢城中,為陳成敗。范侮,晃輒降之。既而言於太祖曰:「二袁未破,諸城未下者傾耳而聽,今日滅易陽,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無定時也。願公降易陽以示諸誠,則莫不望風。」太祖善之。別討毛城,設伏兵掩擊,破三屯。從破袁譚於南皮,討平原叛賊,克之。從征蹋頓,拜橫野將軍。從征荊州,別屯樊,討中廬、臨沮、宜城賊。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
十五年,討太原反者,圍大陵,拔之,斬賊帥商曜。韓遂、馬超等反關右,遣晃屯汾陰以撫河東,賜牛酒,令上先人墓。太祖至潼關,恐不得渡,召問晃。晃曰:「公盛兵於此,而賊不復別守蒲阪,知其無謀也。今假臣精兵蒲渡坂津,為軍先置,以截其里,賊可擒也。」太祖曰:「善。」使晃以步騎四千人渡津。作塹柵未成,賊梁興夜將步騎五千餘人攻晃,晃擊走之,太祖軍得渡。遂破超等,使晃與夏侯淵平隃麋,汧諸氐,與太祖會安定。太祖還鄴,使晃與夏侯淵平鄜、夏陽余賊,斬梁興,降三干余戶。從征張魯。別遣討攻櫝、仇夷諸山氐,皆降之。遷平寇將軍。解將軍張順圍。擊賊陳福等三十餘屯,皆破之。
太祖還鄴,留晃與夏侯淵拒劉備於陽平。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征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聞,甚喜,假晃節,令曰:「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咽喉也。劉備欲斷絕外內,以取漢中。將軍一舉,克奪賊計,善之善者也。」太祖遂自至陽平,引出漢中諸軍。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會漢水暴溢,于禁等沒。羽圍仁於樊,又圍將軍呂常於襄陽。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太祖復還,遣將軍徐商、呂建等詣晃,令曰:「須兵馬集至,乃俱前。」賊屯偃城。晃到,詭道作都塹,示欲截其後,賊燒屯走。晃得偃城,兩面連營,稍前,去賊圍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賊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懼入圍,破之,或自投兩水死。太祖令曰:「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
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晃振旅還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會。
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日:「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時諸軍皆集,太祖案行諸營,士卒咸離陳觀,而晃軍營整齊,將士駐陳不動。太祖嘆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文帝即王位,以晃為右將軍,進封逮鄉侯,及踐阼,進封楊侯,與夏侯尚討劉備於上庸,破之。以晃鎮陽平,徙封陽平侯。明帝即位,拒吳將諸葛瑾於襄陽。增邑二百,並前三千一百戶。病篤,遺令斂以時服。
性儉約畏慎,將軍常遠斥候。先為不可勝,然後戰,追奔爭利,士不暇食,常嘆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終不廣交援。太和元年薨,諡曰壯侯。子蓋嗣。蓋薨,子霸嗣。明帝分晃戶,封晃子孫二人列侯。
初,清河朱靈為袁紹將。太祖之徵陶謙,紹使靈督三營助太祖,戰有功。紹所遣諸將各罷歸,靈曰:「靈觀人多矣,無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復何之?」遂留不去。所將士卒慕之,皆隨靈留。靈後遂為好將,名亞晃等,至後將軍,封高唐亭侯。
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合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鑒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知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譯文
(張遼傳、樂進傳、于禁傳、張郃傳、徐晃傳、朱靈傳)
張遼傳,張遼字文遠,雁門郡馬邑人,本是聶壹的後裔,因為躲避仇家而改了姓。年輕時作過郡吏。
漢朝末年,并州刺史丁原因為張遼武藝高強膂力過人,召他擔任從事,讓他帶兵去京都。何進派他到河北召募士兵,召到一千多人,回來的時候,正趕上何進失敗,就帶着召來的新兵歸附於董卓。董卓敗亡,又帶兵投靠呂布,升任騎都尉。呂布被李莈打敗,張遼跟着呂布向東逃奔徐州,擔任魯相的職務,那一年他二十八歲。曹操在下邳大破呂布,張遼率眾投降,曹操任命他為中郎將,賜予他關內侯的爵位。他屢建戰功,升任裨將軍。袁紹被打敗後,曹操另派張遼去平定魯國的各縣。
張遼與夏侯淵在東海郡包圍了呂布的餘黨昌豨,圍了幾個月,軍糧將盡,將軍們便商量撤退,張遼對夏侯淵說:「最近幾天來,我每次巡視包圍的陣營,昌豨總是專注地盯着我,而且他們射出的箭也更少了,這一定是他猶豫不定戰還是降,所以不奮力抵抗。我想誘使他同我對話,或許可以勸他投降。」就派人傳話說:「曹公有命令,讓張遼對你宣布。」昌豨果然從城上下來與張遼談話,張遼對他說:「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勢力,先歸附的可以受大賞。」昌豨於是答應投降。張遼單人登上三公山,進入昌豨的家,向他的妻子致禮。昌豨非常高興,跟隨他去見曹操。曹操讓昌豨先回去,責備張遼說:「這不是大將應該做的。」張遼謝罪說:「憑着明公達於四海的威信,我拿着聖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敢去。」後來,張遼跟隨曹操在黎陽征剿袁譚、袁尚,再次立功,代理中堅將軍的職務。又隨曹操在鄴縣攻擊袁尚,袁尚據城頑抗,一時不能攻破,曹操回許昌,命令張遼同樂進拔取陰安,把當地人遷移到黃河以南。
爾後張遼再次跟隨曹操攻打鄴縣,鄴縣被攻破。張遼單獨被派往趙國、常山招降沿山各路賊寇以及黑山的孫輕等人。
此後再度隨曹操攻擊袁譚,打敗了袁譚,曹操另外又派張遼率軍奪取海濱,擊潰了遼東的賊寇柳毅等部。他回到鄴縣,曹操親自出來歡迎他,拉着他同乘一輛車,任命他為蕩寇將軍。以後他又領兵攻打荊州,平定了江夏各縣。回軍屯紮在臨潁,被封為都亭侯。後來張遼又一次隨曹操征伐袁尚,在柳城突然遭遇匈奴,張遼勸曹操同匈奴作戰,意氣非常振奮,曹操被他的膽魄所感染,把自己手拿的麾旗交給了他。於是張遼出擊,大敗匈奴,殺死了單于蹋頓。當時荊州還沒有平定,曹操又派張遼屯駐長社。臨出發的時候,部隊中有謀反的,乘夜間放火呼叫,全軍都被擾亂。張遼對左右的衛士說:「不要動。絕不是全營都造**了,一定是製造叛亂的人,藉此煽動擾亂全軍。」於是傳令軍中,不想造**的都安靜地坐下,張遼親自帶着幾十個親兵,在軍營正中列隊站立。不一會全營都安定下來,便抓到了帶頭謀反的,處死了他們。陳蘭、梅成煽動六安縣的氐族人叛變,曹操派于禁、臧霸等領兵征討梅成,命張遼督率張郃、牛蓋等人征討陳蘭。梅成佯裝投降于禁,等于禁撤軍以後,梅成就同陳蘭會兵一處,轉入飅山。飅山中有天柱峰,高峻陡峭,方圓二十多里,山道狹窄嵯峨,寬度僅容一人通過,陳蘭等在上面築起營壘。張遼想要進軍,眾將都說:「兵少路險,難以深入。」張遼說:「這正是春秋時齊國的申鮮虞所說的『一與一』的形勢,誰勇敢誰就能占到先機。」便到山下安營,發起攻擊,將陳蘭、梅成斬首,全部俘虜了賊眾。曹操為眾將評功說:「登天柱峰,親涉險境,戰勝陳蘭、梅成是蕩寇將軍的功績。」為張遼增加了食邑,允許他持節巡行。
曹操征討孫權回朝後,命張遼與樂進、李典等率領七千多人去合肥屯駐。曹操出征張魯,臨行交與護軍薛悌一份手令,在函邊上註明「敵人到了再打開」。不久,孫權帶領十萬兵馬包圍了合肥,於是各位將軍一起打開手令,上面告諭:「如果孫權兵來,張遼、李典二位將軍出戰,樂進守城,護軍薛悌不得參戰。」眾將都疑惑不解。張遼說:「主公在外遠征,等救兵趕到,敵人必定已經把我們打敗了,所以命令我們趁敵人尚未集中的時候立刻迎擊,挫傷他們的氣勢,來安定軍心,以後就可以防守了。勝負的機會,就在這一戰,大家有什麼懷疑的呢?」李典也贊成張遼的意見。於是張遼連夜召募敢死的士兵,得到八百人。殺牛犢犒勞將士,決定明日大戰。天一亮,張遼披甲持戟,率先攻入敵陣,連殺幾十名敵兵,斬殺了兩名敵將,大聲喊着自己的姓名,沖入敵軍營壘,直到孫權的旗幟之下。孫權大驚,手下不知所措,逃上山頂,用長戟護住自己。張遼喝叱孫權來接戰,孫權不敢動。望見張遼帶領的兵士少,孫權的部下漸漸聚攏,把張遼層層包圍起來。張遼左右突圍,奮勇向前,沖開缺口,部下幾十人隨着衝出。餘下的士兵高聲號叫:「將軍要拋棄我們嗎?」張遼返身再次突破重圍,救出餘下的士兵,孫權的人馬望風披靡,沒有敢阻擋他的。從清晨戰到中午,吳兵的士氣完全喪失了,退回去修築防禦工事。大家的心情才安定下來,眾位將軍都很欽佩張遼。孫權包圍合肥十多天,看到不可能攻破,便領兵撤退了。張遼率領各路人馬追擊,幾乎再次捉住孫權。曹操深深為張遼的勇武而感動,封他為征東將軍。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再次征伐孫權,到合肥,沿着張遼當時作戰的遺蹟走了一趟,感慨嘆息了很久。於是給張遼增兵,多留諸軍,張遼轉移到居巢屯駐。關羽在樊城包圍曹仁,正趕上孫權稱王。曹操召集張遼以及各路軍馬一律回兵救援曹仁。張遼尚未趕到,徐晃已打敗關羽,曹仁的圍困被解除。張遼與曹操在摩陂會合,張遼的部隊到達的時候,曹操乘車出來慰問他,張遼回軍屯駐陳郡。文帝即王位以後,張遼任前將軍,他的哥哥張泛和他的一個兒子被分封為列侯。孫權再次背叛,文帝派張遼仍到合肥駐紮,晉封他都鄉侯的爵位。賜與張遼的母親輿車,派兵馬護送張遼的家眷到駐地,命令張母到達的時候,前導後從地迎接,部下各軍的將吏都要在道邊羅列下拜。大家都認為張遼一家十分榮耀。曹丕作了皇帝以後,封張遼為晉陽侯,增加一千戶的食邑,連同以前的共二千六百戶。
黃初二年(221),張遼到洛陽宮朝拜,文帝在建始殿會見張遼,親自問他打敗吳國的情況。文帝聽了以後,嘆息着對左右說:「張遼也是周代召虎那樣的人。」文帝為他建造了宅第,又專門為他母親蓋了宮殿,把張遼召募的跟隨他打敗吳國的士都稱作「虎賁」。孫權再次稱藩國,張遼又回軍屯駐雍丘,得了疾病。文帝派侍中劉曄帶着太醫前來診治。那些虎賁勇士詢問病情,一路上不斷。病沒有痊癒,文帝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乘車親自來探視,握着他的手,賜給他御衣,太官每天來送御膳。病勢稍有好轉,張遼又回到屯兵的地方。孫權再次反叛,文帝派張遼乘船,同曹休到海陵縣,面臨大江。孫權十分害怕,告諭眾將:「張遼雖然生了病,還是勇不可擋,你們可要小心啊!」那一年,張遼同各位將軍打敗了孫權的大將呂范。張遼病重,死於江都縣。文帝痛哭流涕,贈他剛侯的諡號。他的兒子張虎承襲了爵位。
黃初六年(225),文帝追懷張遼、李典在合肥的戰功,下詔說:「合肥的戰役,張遼、李典憑着八百步兵,打敗了十萬敵軍,自古以來用兵,沒有這樣的戰例。使敵人至今威風掃地,可以稱作國家的爪牙了。分賜給張遼、李典食邑各一百戶,賜他們每人一子關內侯的爵位。」張虎任偏將軍,死後,他的兒子張統承襲。
樂進傳,樂進字文謙,陽平郡衛國人。身材短小,憑着勇敢無畏跟隨曹操,擔任帳下一名小吏。曹操派他回本郡招募士兵,得到一千多人,回來後擔任軍中的假司馬、陷陣都尉。隨曹操到濮陽攻打呂布,到雍丘攻擊張超,到苦縣攻打橋蕤,都因率先登城立下戰功,被封為廣昌亭侯。又跟隨曹操在安眾討伐張繡,在下邳包圍呂布,打敗了呂布手下另一支部隊。又在射犬攻打眭固,到沛郡攻擊劉備,都獲得勝利,被封為討寇校尉。又渡過黃河攻打獲嘉城,回軍後,隨曹操在官渡迎擊袁紹。樂進奮力作戰,殺死袁紹的大將淳于瓊。爾後他又隨同曹操在黎陽攻擊袁譚、袁尚兄弟,斬了袁軍大將嚴敬。樂進升任游擊將軍,領兵攻打黃巾軍,大獲全勝,平定了樂安郡。再次跟隨曹操包圍鄴縣,平定鄴縣後,又隨曹操赴南皮攻打袁譚,樂進搶先登城,進入東門。
袁譚被打敗以後,樂進單獨率兵攻破雍奴城,當時是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上表給漢獻帝,表彰樂進、于禁和張遼說:「武力強大,計謀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潔,每次征戰,身先士卒,勇猛頑強,無堅不摧;親自擂動戰鼓,忘了疲倦。他們單獨領兵征討,統率全軍,撫慰將士,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臨敵決策,沒有失誤。論功記職,應該給予提升信任。」於是于禁被封為虎威將軍,樂進被封為折衝將軍,張遼被封為蕩寇將軍。樂進再次率兵征剿高幹,從北路進入上黨郡,迂迴到敵後,高幹退守壺關,連續作戰,樂進的部隊大量殺傷敵人。高幹堅守壺關,未能攻破,趕上曹操親自前來征伐,打破了壺關。曹操征討管承,在淳于駐軍,派樂進和李典進攻,管承被擊敗逃進海島,海濱一帶得以平安。荊州還沒有臣服,曹操派樂進在陽翟屯軍。此後,樂進又隨曹操平定荊州,留在襄陽駐軍,同關羽、蘇非等人作戰,把他們都趕走了。
南郡各處山谷中的少數民族都來投降。樂進又奉命討伐劉備治下的臨沮縣長杜普、旌陽縣長梁大,都大獲全勝。以後,他跟隨曹操征討孫權,樂進被授予朝廷的節杖。曹操回朝後,留下樂進和張遼、李典駐軍合肥,增加食邑五百戶,連同以前的共一千二百戶。由於樂進多次立功,特分食邑五百戶,封他的一個兒子為列侯。
樂進升任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去世,諡號威侯。他的兒子樂糹林襲爵。樂糹林勇敢剛毅,有他父親的風格,官至揚州刺史。諸葛誕謀反的時候,襲擊樂糹林,殺死了他。朝廷下詔追悼他,追贈他衛尉的職銜,諡號為愍侯。他的兒子樂肇承襲爵位。
于禁傳,于禁字文則,泰山郡鉅平人。黃巾軍起義,鮑信召集徒眾,于禁參加了他的隊伍。等到曹操管轄兗州的時候,于禁同部下都去投順,擔任一名隊長,為將軍王朗的部下。王朗對于禁的才能感到很驚異,就推薦他,說他可以勝任大將軍的職務。曹操召見了他,同他談話,任命他為軍中司馬,派他帶兵到徐州,攻打廣威縣,攻破了縣城,曹操封他為陷陣都尉。隨同曹操到濮陽討伐呂布,于禁單獨率兵在城南攻破了呂布兩座營寨,又率兵在須昌打敗了高雅。隨從曹操攻打壽張、定陶、離狐,在雍丘包圍了張超,占領了四座城池。
又隨曹操討伐黃巾軍劉辟、黃邵等部,屯紮在版梁。黃邵等乘夜襲擊曹操營寨,于禁領部下迎擊,打敗了敵人,殺死了黃邵等,迫使敵人全部投降。于禁升任平虜校尉。然後再度跟隨曹操在苦縣包圍橋蕤,斬了橋蕤等四名敵將。又隨曹操到宛城,逼張繡投降。後來張繡再次反叛,曹操戰鬥失利,敗退回舞陰。部隊潰亂,士兵偷偷地各自尋找曹操,只有于禁約束幾百名部下的士兵,且戰且退,雖有負傷戰死的也不許散開。敵人追擊減慢了一些,于禁徐徐整理隊伍,敲着戰鼓回營。還沒回到曹操駐地,途中看到十多個衣衫不整的傷兵,正在逃跑,于禁問他們緣故,回答說:「被青州兵劫持。」當初黃巾軍投降的時候,號稱青州兵,曹操對他們很寬容,所以敢乘機搶掠。于禁非常憤怒,對部下發布命令說:「青州兵也屬曹公統轄,還敢作賊嗎?」便領兵聲討他們,責備他們的罪過。
青州兵很快跑到曹操那兒去告狀。于禁抵達後,先設立營壘,沒有按時去拜謁曹操,有人勸他說:「青州兵已經告了你的狀了,應該趕快去曹公那裡分辯。」于禁說:「現在敵人還在後面,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追來,不先防備,用什麼來抵抗敵人呢?況且曹公明智,他們誣告我又有什麼用!」等到壕溝營壘都安排就緒,于禁才進去拜見曹操,把事情經過一一稟報。曹操很高興,對于禁說:「氵育水的危難,我已經驚慌失措,將軍能在混亂當中整頓軍隊,責討搶掠的暴行,安營築塹堅守陣地,有不可動搖之節操。即使是古代的名將,也不可能做得更好!」於是記錄于禁前後的功勞,封他為益壽亭侯。
爾後,于禁再次隨曹操到穰縣攻打張繡,在下邳活捉了呂布。另與史渙、曹仁在射犬攻打眭固,打敗敵人,殺死了眭固。曹操開始討伐袁紹的時候,袁紹兵力強大,于禁自願擔任前鋒。曹操認為他很雄壯,派了二千名步兵,由于禁率領,守延津城抗禦袁紹。曹操率軍返回官渡,劉備策動徐州反叛,曹操東征劉備。這時候,袁紹引軍攻打延津,于禁堅守,袁紹未能攻破。于禁又同樂進等人率領五千名馬步軍,攻擊袁紹的其他營壘,從延津西南沿黃河直到汲、獲嘉兩個縣,焚燒了敵人聚眾保衛的三十多個駐地,殺死俘虜各幾千人,袁紹部將何茂、王摩等二十多人投降。曹操又派于禁另外率軍屯駐原武城,在杜氏津攻破了袁紹的又一處營寨。于禁升任裨將軍,後來隨曹操回到官渡。
曹操和袁紹都分別把自己的營帳連接起來,築起土山相對。袁紹的部隊向曹操射箭,很多士兵被射死射傷,曹軍都很害怕。于禁監督士兵守御土山,奮力作戰,氣勢更加高昂,袁紹被打敗,于禁升任偏將軍。冀州平定,但昌豨又反叛,曹操派于禁征剿,于禁急行軍攻擊昌豨,昌豨同于禁過去有過交情,所以找到于禁投降了。眾將軍都認為昌豨已經投降應該送他到曹操那兒。于禁說:「你們不知道曹公一貫的命令嗎?被圍以後投降的不赦。奉行法律,遵守命令,這是下對上的大節,昌豨雖然是我過去的朋友,于禁難道會因此而失節嗎?」親自到昌豨那裡與他訣別,流着淚將他斬首了。
當時曹操在淳于駐軍,聽說後嘆息說:「昌豨不到我這兒投降,而去找于禁,這不是命中注定要死了嗎?」從此更加器重于禁。東海平定以後,封于禁為虎威將軍。後來他同臧霸等人攻擊梅成的隊伍,張遼、張郃等人征討陳蘭,于禁到達後,梅成帶領三千多人投降,隨後又發動叛變,他的部下都投奔陳蘭。張遼等人同陳蘭相持,軍糧不足,于禁押運糧草前後相接,張遼得到給養,於是殺了陳蘭、梅成。于禁增加食邑二百戶,連同以前的共一千二百戶。那時候,于禁同張遼、樂進、張郃、徐晃都成為名將,曹操每次出征,都輪替着讓他們擔任先鋒、殿後,而于禁帶兵嚴肅齊整,繳獲的財物,自己一毫不取,因此賞賜特重,但他以法約束部下,所以不很得人心。曹操一直痛恨朱靈,想奪了他的軍營,因于禁有威信,為人看重,就派于禁帶幾十名騎兵,拿着命令,直接到朱靈的營地解除他的兵權,朱靈和他的部下都不敢妄動,於是任命朱靈擔任于禁手下的督軍,大家都被震服。于禁就是這樣令人畏懼。後來于禁升任左將軍,持節鉞,又分給他五百戶食邑,封他的一個兒子為列侯。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在長安,命曹仁去樊城討伐關羽,又派于禁協助。趕上秋天,下暴雨,漢水泛濫,平地水深好幾丈,于禁部下七軍都被淹沒,于禁同眾將登上高坡,望着汪洋一片,無處躲藏。關羽乘着大船靠近攻擊,于禁只得投降,只有龐德不屈而死。曹操聽說後,哀嘆了很久,說:「我了解于禁有三十年,哪想得到臨危處難,反而不如龐德呢?」後來孫權擒獲關羽,俘虜關羽部下,于禁又歸附於吳國。魏文帝即位,孫權稱藩國,命于禁回歸。文帝召見于禁,看到他鬚髮雪白,面容憔悴,叩頭流淚,文帝用荀林父、孟明視的事安慰他,封他為安遠將軍。想派他出使吳國,先讓他到鄴城拜謁曹操的陵墓,預先讓人在陵堂畫上關羽戰勝,龐德憤怒不屈,于禁屈膝投降的情形。于禁看到以後,慚愧憤恨,發病而死。他的兒子於圭襲爵封為益壽亭侯,賜給于禁厲侯的諡號。
張郃傳,張郃字鯭..,河間..縣人。漢朝末葉響應招募討伐黃巾軍,擔任軍中司馬,在韓馥部下。韓馥失敗以後,帶兵歸順袁紹,袁紹讓他擔任校尉,抵禦公孫瓚。公孫瓚被擊潰以後,張郃由於軍功多,升任寧國中郎將。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袁紹派將軍淳于瓊等人督運糧草屯駐烏巢,曹操親自領兵迅速出擊。張郃勸袁紹說:「曹公士兵精銳,去了一定會擊潰淳于瓊等人。淳于瓊一旦失敗,那麼將軍的大業就要毀掉,應該趕快帶兵援救。」郭圖說:「張郃的計策不對,不如進攻曹操大本營,曹操勢必回救,這就叫不救自解。」
張郃說:「曹公營盤牢固,肯定攻不破。如果淳于瓊等人被俘,我們也就全部要當俘虜了。」袁紹只派出一支輕騎兵增援淳于瓊,而用重兵攻打曹操大本營,不能攻破。曹操果然大破淳于瓊,袁紹全軍崩潰。郭圖很羞慚,更進一步誣陷張郃說:「張郃盼望我軍儘快打敗仗,所以出言不遜。」張郃害怕了,便投奔曹操。曹操得到張郃非常高興,對他說:「從前伍子胥不早覺悟,自己陷入絕境,哪比得上微子拋棄殷紂,韓信離楚歸漢呢?」任命張郃為偏將軍,封為都亭侯,交給他部隊,讓他隨從自己攻打鄴城,占領了鄴城。又隨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譚,單獨率軍包圍了雍奴,擊潰了敵人。隨同曹操征討柳城,張郃與張遼都任先鋒,張郃因功升任平狄將軍。又領兵征討東萊郡,討伐管承。又同張遼等人討伐陳蘭、梅成等人,大獲全勝。再次隨曹操到渭南,擊潰馬超、韓遂。包圍安定,迫使楊秋投降。
同夏侯淵一同征剿..城的賊寇梁興以及武都一帶的氐族叛軍,又再次攻破了馬超的部隊,平定了宋建的統治區域。曹操征伐張魯,先派張郃督率各軍討伐梁興和氐族王竇茂的軍隊,曹操從散關進入漢中,派張郃督率五千步兵在前開路,到陽平關,張魯投降了。曹操還朝,留下張郃與夏侯淵等人防守漢中,抵禦劉備的進攻。張郃另外領兵,迫使巴東、巴西兩郡投降,將兩郡的百姓移民到漢中。又進軍到宕渠城,被劉備的大將張飛所阻,退回南鄭,曹操任命張郃為蕩寇將軍。劉備屯駐陽平關,張郃屯紮廣石。劉備把一萬多精兵分成十部,夜裡迅速發動攻擊。張郃率領親兵拚死搏戰,劉備未能攻破廣石。後來劉備在走馬谷焚燒都圍,夏侯淵去救火,在岔路上遭遇劉備,兩軍短兵相接,夏侯淵被殺。張郃退回陽平關。當時,剛剛喪失了元帥,魏軍都害怕劉備乘機進攻,全軍都驚慌失措,夏侯淵的司馬郭淮便命令全軍說:「張將軍是國家的名將,劉備也害怕。
現在形勢緊迫,非張將軍不能安定軍心。」於是便推張郃為主帥。張郃出面調度部隊排列陣勢,眾將都服從張郃的命令,軍心這才安定下來。曹操在長安,派使臣送給張郃節鉞。曹操於是親自到漢中,劉備守住高山不敢出戰,曹操便領出漢中各路軍隊。張郃回軍屯駐陳倉。曹丕即位,任命張郃為左將軍,晉封都鄉侯爵位。等到曹丕作了皇帝,又晉封他為..侯。下詔命令張郃與曹真征伐安定一帶的盧水胡人和東部羌人。又召張郃與曹真到許昌宮朝拜,派張郃南下同夏侯尚進攻江夏。張郃獨率幾路軍渡過長江,奪取了百里洲上的屯塢。魏明帝即位,派張郃到南方屯軍荊州,與司馬宣王進攻孫權部下將領劉阿等人,追到祁口,兩軍交戰,大破劉阿。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明帝賜予張郃特進的職位,派他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阻擋諸葛亮部下將領馬謖。馬謖依傍南山紮寨,沒有下山占據城池。張郃斷絕了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大敗馬謖。南安、天水、安定各郡叛變響應諸葛亮,張郃領兵打敗叛軍,平定了這幾處地方。
明帝下詔說:「賊人諸葛亮把巴、蜀的烏合之眾,號稱九虎虎之師。將軍披堅甲、執利器,到一處平定一處,朕要嘉獎你的大功,增加食邑一千戶,連同以前的共四千三百戶。」司馬宣王在荊州治理水軍,打算沿着沔水進入長江討伐東吳,明帝下詔命令張郃統率關中的部隊去聽從司馬宣王的調度。到荊州以後,碰上冬天,水淺大船不能行進,於是就在方城屯駐。諸葛亮再次出山,對陳倉突然發動進攻。明帝派驛馬召張郃到京城,明帝親自到河南城,設置酒宴為張郃送行,派南北士兵三萬人以及武衛、虎賁護衛張郃,因而問張郃說:「等將軍到了那兒,諸葛亮怕已經占領了陳倉吧!」張郃知道諸葛亮孤軍深入沒有糧草,不能久攻,回答說:「臣還沒到那兒諸葛亮就已經撤走了。屈指計算,諸葛亮的部隊糧草支撐不了十天。」張郃晝夜行軍到達南鄭,諸葛亮撤退了。
詔令張郃回師京城,拜他為征西車騎將軍。張郃懂得事物的變化規律,善於安營布陣,根據地形布置戰役計劃,沒有不如他所料的情況,從諸葛亮到蜀中各位大將都懼怕他,張郃雖然是武將卻喜歡同儒士交往,曾經推薦同鄉卑湛,說他經學通達行為高尚,明帝下詔說:「從前祭遵任將軍,奏設五經大夫,處在軍隊中,唱雅詩投壺為戲。現在將軍在外統率軍旅,在內還維護朝廷禮儀。朕非常感謝將軍的美意,准許提拔卑湛為博士。」諸葛亮再次從祁山出動,詔命張郃統領眾將西到洛陽,諸葛亮退守祁山,張郃追到木門谷,與蜀軍交戰,飛來的箭矢射中張郃右膝,陣亡。朝廷賜他壯侯的諡號。他的兒子張雄嗣爵。張郃前後征伐建立戰功,明帝分給他食邑,封他四個兒子列侯,賜他的小兒子關內侯的爵位。
徐晃傳,(附朱靈傳)徐晃字公明,河東郡楊縣人。在郡中作吏,隨車騎將軍楊奉討伐賊寇有功,被任命為騎都尉。李莈、郭汜在長安發動叛亂,徐晃勸說楊奉,讓他和皇帝回洛陽,楊奉聽從了他的計策。獻帝渡過黃河到達安邑,封徐晃為都亭侯。到洛陽以後,韓暹、董承天天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徐晃便勸說楊奉歸順曹操,楊奉聽從了他,又反悔,曹操到梁地討伐楊奉,徐晃便投奔了曹操。曹操授予徐晃兵權,派他出擊卷縣、原武的賊寇,大獲全勝,升任裨將軍。隨曹操征伐呂布,徐晃單獨逼迫呂布的將領趙庶、李鄒等人投降。又同史渙在河內郡斬了眭固,隨同曹操大破劉備,又隨曹操打敗顏良,攻取白馬城,進軍到延津,大敗文丑,徐晃被任命為偏將軍。以後又同曹洪攻打氵隱強的賊寇祝臂,大破敵軍;同史渙在故市攻打袁紹的運糧車隊,因為功勞最多,被封為都亭侯。
曹操包圍了鄴縣,攻破了邯鄲,易陽縣令韓范佯裝獻城投降負隅頑抗,曹操命徐晃進攻。徐晃來到以後,把一封信縛在箭尾射入城中,為韓范陳說利害,韓范悔過投降了徐晃。徐晃隨即勸曹操說:「袁譚、袁尚都沒有被打敗,那些沒有攻取的城池都在看風使舵,今天要是滅了易陽,明天各城就要拚死守御,恐怕河北就沒有平定的日子。希望您允許易陽投降為別的城做個樣子,那麼各城就都會望風而降。」曹操認為很對。徐晃又單獨率兵討伐毛城敵寇,設置伏兵大舉襲擊,攻破了三個駐地。再次隨曹操在南皮擊敗袁譚,討伐平原郡的叛軍,平定了該郡。又隨曹操征剿蹋頓,被封為橫野將軍。再跟隨曹操討伐荊州,徐晃單率一支軍隊屯紮樊城,又討伐中廬、臨沮、宜城的賊寇。再與滿寵到漢津征討關羽,與曹仁在江陵攻擊周瑜。建安十五年,徐晃統兵討伐太原郡叛軍,包圍大陵,拔取了城池,殺死敵帥商曜。
韓遂、馬超在關右謀反,曹操派徐晃屯駐汾陰安撫河東郡,賜給他牛酒,讓他為祖先上墳。曹操到潼關,擔心不能渡過黃河,召徐晃詢問。徐晃說:「主公大兵在此地,而敵人不另派兵駐守蒲阪,可見是失策。現在給我一支精兵,從蒲阪津渡河,去充當全軍的先頭部隊,截斷敵軍,就可以抓獲敵人。」曹操說:「好。」派徐晃率領騎兵、步兵四千人過河。徐晃領兵挖塹立柵還未站穩腳跟,敵將梁興率五千多騎兵、步兵來進攻,被徐晃擊退,曹操大軍得以渡河,於是打敗了馬超的勢力。曹操派徐晃與夏侯淵平定阝俞麋、..縣的各部落氐族人,同曹操安定會師。曹操回鄴縣,派徐晃與夏侯淵平定..縣,打敗夏陽的賊寇餘黨,斬了梁興,使三千多戶投降。
再隨曹操討伐張魯,另派徐晃去征剿櫝、仇夷各處山上的氐族人,他們都投降了。徐晃升任平寇將軍,解除了將軍張順的被圍困境,攻破了賊寇陳福等人的三十多個屯兵據點。曹操回到鄴縣,留下徐晃與夏侯淵在陽平關防禦劉備。劉備派陳式等十多個營的部隊斷絕了馬鳴閣道,徐晃從岔路攻伐,大破陳式的隊伍,敵人被迫自己跳入山谷,死了許多人。曹操聽說後,非常高興,讓徐晃持節,發布通報說:「這一條閣道是漢中的咽喉險要之地,劉備想斷絕內外聯繫,奪取漢中。將軍這一舉粉碎了劉備的計劃,真是妙計中的妙計啊!」曹操於是親自到陽平關,帶出漢中的各路軍馬,又派徐晃協助曹仁討伐關羽,在宛城駐軍。
碰上漢水泛濫,于禁的部隊被淹,關羽在樊城包圍了曹仁,又在襄陽包圍了將軍呂常。徐晃的部下大多是新兵,很難同關羽作戰,便進軍屯駐在陽陵陂。曹操又返回來,派將軍徐商、呂建等人去見徐晃,傳令說:「必須等兵馬全集中,再一起向前出去。」敵軍在偃城屯紮,徐晃到達後,設計挖掘塹壕,作出要截斷敵人後路的樣子。敵軍燒毀自己的營寨逃跑了。徐晃占領偃城,兩面營寨相連,又稍微前進到距離敵人的包圍圈三丈左右的地方,沒有進攻。曹操前後派殷署、朱蓋等一共十二營的部隊到徐晃這兒來。敵人的圍頭有兵屯駐,另外還在四冢駐軍。徐晃揚言要攻打圍頭的守敵,卻秘密地進攻四冢,關羽看到四冢要被攻破,親率五千步、騎兵出戰,徐晃迎擊,關羽退去,徐晃便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沖入敵圍,大破敵軍,很多人自投沔水而死。
曹操傳令說:「敵人塹壕鹿角層層包圍,將軍作戰全勝,攻陷敵圍,殺死俘虜大批敵寇,我用兵三十多年,加上聽到的古代善於用兵的人,也沒有長驅直入衝進敵人重圍的,而且樊城、襄陽的被包圍,比起戰國時的莒城、即墨,情況要嚴重得多,將的功勳,要超過孫武和司馬穰苴。」徐晃整頓部隊回到摩陂,曹操出城七里迎接徐晃,設宴慶祝。親自舉杯向他勸酒,慰勞他說:「保全住樊城、襄陽,都是將軍的功勞。」當時各路人馬都集中到一起,曹操巡視各營,士兵都離開隊列觀看曹操,有徐晃的軍營整齊,全體將士站在隊列中不動。
曹操嘆息說:「徐將軍可以說是有周亞夫的風度了。」曹丕即王位,封徐晃為右將軍,晉封逯鄉侯。曹丕即皇帝位後,又晉封楊侯。同夏侯尚到上庸討伐劉備,打敗敵人。文帝命徐晃鎮守陽平關,轉封他為陽平侯。魏明帝即位,徐晃在襄陽抵禦吳將諸葛瑾,朝廷為他增加食邑二百戶,連同以前的共三千一百戶。病垂危,遺囑用平時穿的衣服收殮他。徐晃為人小心謹慎、作風儉樸。統率軍隊往往不是依靠偵察,先作好不能打勝仗的準備,然後才開始作戰,窮追不捨,爭取實利,將士常常顧不上吃飯。
徐晃常嘆息着說:「古人顧慮遇不上英明的君主,現在幸而讓我遇到了,應該建功效力,哪用自己誇耀自己呢!」始終不多交朋友。
太和四年(230)去世。朝廷賜予壯侯的諡號。他的兒子徐蓋承襲了爵位。徐蓋死後,兒子徐霸襲爵。明帝分給徐晃食邑,封他兩個兒孫為列侯。起初,清河的朱靈在袁紹手下擔任將軍,曹操征討陶謙的時候,袁紹派朱靈統率三個營援助曹操,作戰有功。袁紹所派來的那些大將大多要被送回。朱靈說:「我閱人很多,沒有像曹公這樣辦事的,這真是明主啊!現在已碰上了真的明主,還要投奔誰呢?」便留下來不再離開,他所帶的將士都仰慕曹操,全跟着朱靈留下了。朱靈以後也成為良將,名聲僅次於徐晃,官至後將軍,封高唐亭侯。
評:曹操建立這樣的武功,而當時的良將,五個人首當其中。于禁最為沉穩凝重,但最終未能盡節。張郃以機巧善於應變出名,樂進以驍勇果斷著稱,但對照他們的行事,與所聽說的並不相符,也許是記錄有遺漏,不如張遼、徐晃的傳記完備詳盡。[2]
作者簡介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幼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並《三國志》。歷經10年艱辛,陳壽完成了流傳千古的歷史巨著《三國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