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三块厝 (台中市清水区)

清水区

图片来自qingshui

三块厝,是台湾台中市清水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区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顶湳里、菁埔里、国姓里。[1]

目录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三块厝地区为一街庄,称为“三块厝庄”,隶属于大肚上堡。该庄北隔大甲溪六块厝庄内水尾庄为界,东与杨厝藔庄为邻,南边为田藔庄四块厝庄,西边为高美庄

1901年(日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台中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三块厝区”,仍隶属于台中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全台二十厅合并为十二厅,三块厝区隶属不变。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该庄改制为“三块厝”大字,隶属于台中州大甲郡清水街,大字下有“三块厝”、“菁埔”、“顶湳子”小字名。

战后清水街改制为清水镇,隶属于台中县,大字亦改制为里。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清水镇隶属不变。2010年12月,随著台中县、市合并为直辖台中市,清水镇改制为清水区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客庄、水碓、菁埔、顶湳仔、三块厝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此外,本地区尚有大缺、山脚、溪头、甲南、顶水碓、榕子脚、琼子脚、三甲三、国姓等聚落。

交通

台铁海线大致以北偏东—南偏西走向转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经过三块厝地区中部偏东地带,境内设有台中港车站,属二等站,仅停靠区间车。由此可前往台铁沿线各站。

国道3号又称“福尔摩沙高速公路”,是贯穿台湾西部的两条纵向高速公路之一,大致以北北东—南南西走向转东北—西南走向再转纵向蜿蜒经过本地区东北部,并在与国道4号交会处设有中港系统交流道。境内未设一般交流道,北侧最近的是市道132号交会处的大甲交流道,南侧最近的是省道台10线交会处的沙鹿交流道。由此等可快速前往台湾西部各地。

国道4号是清水至丰原的东西向高速公路,其西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中部偏西的省道台17线路口。由此向东北东经国道3号中港系统交流道后转东南东出境,可前往神冈、丰原并止于省道台3线路口。

省道台1线(中山路、中华北路、中山路)又称“纵贯公路”,是台北至屏东枫港的台湾西部传统平面干道,大致以北偏东—南偏西走向由本地区北部边界入境后,转东北—西南走向再转北偏东—南偏西走向经过国道4号桥下、省道台17线起点路口后转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并于本地区南部边界出境。由该道路向北偏东可前往大甲、苑里、通霄、后龙等地,向南南西可前往清水市区、梧栖、龙井、大肚等地。

省道台17线(临港路七段)又称“西部滨海公路”,是台中市清水区甲南至屏东县枋寮乡水底寮的干道,其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中部的省道台1线路口。由此向西至国道4号西侧端点路口转西南西出境后,可前往梧栖、龙井、伸港、线西等地。

区道中48线(护岸路)是高北至甲南的道路,也是大甲溪下游南岸堤防下的道路,其西侧端点位于本地区北部省道台1线路口。由此向西北西转西南西再转西北直行出境后,转西北西可前往高美地区北部,经省道台61线高架桥下止于王厝聚落北侧的区道中49线路口。

区道中49线(高美路)是高北至清水的道路,大致以西偏北—东偏南走向转西北—东南走向再转北偏西—南偏东走向经过本地区西南部凸出部分的西南侧边界地带。由该道路向西偏北可经四块厝转北前往高美地区西北部王厝聚落北侧并止于区道中48线路口,向南偏东可前往田寮并止于省道台10乙线路口。

区道中50线(高美路、三美路、溪头路)是鱼寮至甲南的道路,其东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中部偏北旧省道台17线(甲南路)路口。由此向北北西经国道4号高架桥下、省道台1线高架桥下后,转西再转北北西再转西北出境后,转西可前往高美并止于该地西部鱼寮聚落高美灯塔南侧路口。[2]

区道中51线(三美路)是高东至三块厝的道路,其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西南部凸出部分的南侧边界地带区道中49线路口。由此向北北东转北北西经省道台17线路口后出境,可前往高美地区中部偏东南顶牛埔聚落东南侧的区道中50线路口。

区道中59线(中央北路、高美路)是菁埔至海埔子的道路,其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南部省道台1线路口。由此向西北西转西再转西南经区道中51线路口后,至区道中49线路口转西偏北与其共线后出境,经四块厝转南独行后可前往秀水、秀水与大槺榔交界地带、大槺榔与社口交界地带、南简、大庄、鸭母寮、三块厝、福头仑东南部的田尾厝并止于区道中62线路口。

学校

文化资产

庙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