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拜軒轅黃帝的傳說
三月初三拜軒轅黃帝的傳說軒轅黃帝誕辰在農曆三月初三,出生、創業、建都在有熊(今新鄭),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被尊為「中華始祖」。民間自古就有「三月三,拜軒轅」的說法,自春秋戰國以來,炎黃子孫祭拜先祖黃帝的儀式逐漸興盛,唐代以後漸成規制,延續千年。春天裡,到處開着鮮花,芬芳在清明的空氣里飄散。通往新鄭的道路兩旁就擠滿了紅紅黃黃的桃花、棗花、油菜花,鮮花的中間,擠滿了大大小小的車輛。
黃帝故里,人頭攢動,香煙繚繞,一個小女孩問奶奶,俺們給誰燒香,奶奶說,給祖先。女孩說,誰是俺們的祖先?奶奶說,黃帝。女孩重複着奶奶的話,黃帝,他們都是給黃帝燒香嗎?奶奶說,是啊,都是在給黃帝燒香。
從燒香的地方往前走,那裡正在舉行拜祖大典。來自全國、全世界的華人代表聚集在這裡,禮炮轟鳴,樂曲悠升,頌歌高唱,施拜行禮,天地動容。 已,說,祥瑞之兆啊!
「三月三,拜軒轅」。春秋時期的歷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朝拜黃帝的記載,唐代以後漸成規制,盛世官方主拜,亂世民間自辦。每年三月初三在新鄭公拜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大典。
兒時以為中華始祖叫的是皇帝,皇上的皇,後來知道是黃色的黃,猛一驚奇,這名字更好啊。 黃帝站在黃土之上稱王,黃土是中原特有,黃帝是中華特有。從此黃皮膚黃種人世代繁衍,延綿不斷。中國出現文字之前,黃帝就在人們口中代代相傳。有說公元前2697年是黃帝的出生日,也有說那年黃帝二十歲,做了有熊國的國君。有熊就是新鄭。道家把這一年作為道曆元年。
《史記》中記載,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15歲已經無所不通。司馬遷距離黃帝時期還有着很長的距離,他從傳說及想象的路上走來。黃帝被稱為軒轅,古書上說是因為他在戰爭中發明了一種戰法。戰時將士站在戰車上,休戰將居中,士陣列,中間一個出口。也有說黃帝居軒轅之丘,故得姓軒轅,還有說黃帝作軒冕之服,故謂軒轅。不管哪一種傳說,我都信,都屬於我們民族的特徵。 我們的始祖還被傳在了泰山之巔,在上面指揮大軍作戰,目的是統一河山,制止紛亂。泰山之巍之穩,是那般有象徵意義。傳說黃帝還是上古名醫,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也要托黃帝之名,只有黃帝才能達其高度和流傳的廣度。去洛陽總能聽到河圖洛書,表明天下安寧、大祥徵兆的河圖洛書的出現那麼神奇,黃帝與天老游於河洛,先是三天大霧,後,又七日大雨,接着就有黃龍捧圖自河而出。 二 黃帝成為氏族首領之後,有熊氏的勢力得到迅速發展,原始農業進入到高度繁榮階段。《史記?五帝本紀》說軒轅黃帝的功績之一是「藝五種」。「五種」就是黍、稷、菽、麥、稻。皇帝還掌握了平原農業的許多特點,《路史?疏仡紀?黃帝》說「歲時熟而亡凶,天地休通,五行期化,故風雨時節,而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黃帝已經認識到挖掘土地的潛力,廣耕耘,勤播種。黃帝在管理土地的制度上也有創新,黃帝之前,田地耕作混亂,黃帝以步丈畝,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歸政府所有,四周八塊為私田,由八家合種,並穿土鑿井。這就是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的井田制。此外,黃帝還開闢園圃,種植果木菜蔬,飼養獸禽。
這個時節走來一個女子。河邊生長着翠綠的野桑,女子看到一棵棵樹上都有白色的果實,摘下來裡面一條晶瑩小蟲在吐絲。這就是最早發現桑蠶的嫘祖。自從嫘祖發現桑蠶並且學會了繅絲織錦,人類有了自己的衣服。嫘祖是黃帝的元妃,黃帝把嫘祖的才能推而廣之。 黃帝的背後,還有一個女人嫫母,史上一提美女就會舉出一堆的名字,而醜女的代指就是嫫母。那麼有名的黃帝,身邊怎麼會有一個有名的醜女?這許正是黃帝的偉大之處,為制止搶婚習俗而引發的紛爭,黃帝決定選娶賢淑溫柔而相貌醜陋的嫫母作為第四位妻子。黃帝說:「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黃帝不是做秀,娶了嫫母就喜歡嫫母,信任嫫母,把管理後宮的事情交給她,並授以方相氏官位,利用她的相貌來驅邪。 黃帝不止得益於兩位女性,他還智慧地指使着有不同智慧的能人,如讓羲和與常儀負責觀測太陽月亮,臾區觀測行星,伶倫創製律呂,大撓創立甲子,隸首發明算數,容成製作樂律和律歷。黃帝還讓伶倫和垂製造樂器,讓倉頡造字,史皇作圖,雍父造杵臼,夷牟和揮作弓矢,共鼓和貨狄造舟。有了舟車可以遠行,建造房屋以利居住,將華夏分為九州以便管理。這說明黃帝時期已經開始進入從蒙昧走向文明的征程。可以想見,明媚的陽光下,清廣的田水邊,一派三山五嶺銀鋤落,笑語歡歌採桑忙的男耕女織景象。黃帝族經過夏、周兩代與其他各族的衝突與融合,到戰國時期基本形成了統一的華夏族。人民生活得以富足,國家疆域得以鞏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