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鐘經
摘要
《三鐘經》的格式,類似日課;誦念完《三鐘經》後,習慣誦念《聖三光榮經》。
《三鍾經》是默想耶穌基督降生成人奧跡的經文,它包括三節《聖經》,且每節後加念一遍《聖母經》。
由於誦念《三鐘經》是在早上六時、中午十二時及下午六時,教堂會鳴鐘以提醒信友祈禱,故得其名為「三鐘經」。
每逢教宗舉行公開接見活動,教宗都會在聖伯多祿廣場與信眾一同誦念。
三鐘經的形成,是在十六世紀才合併而成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數位教宗們,為了鼓勵信徒持讀頌唸三鐘經,重振信徒們不論是否由教堂鳴鐘,只要早上中午晚上,一天三次,頌唸三鐘經,每次可獲大赦十年,持續頌唸一個月可獲全赦。大赦與全赦,指人死後罪孽的補贖,本來是質的不是量的問題,是為了一般信徒容易遵守而量他的。
依照傳統三鐘經是在每日早上六時,中午十二時及晚上六時頌念。從耶穌復活瞻禮前夕起天主聖三主日前夜止不念三鐘經,改念聖母喜樂經。
歷史
此經文始於1269年的方濟各會修院,起初僅限於早上誦念。方濟各會勸導信友們在晨鐘敲響時默想耶穌誕生的奧跡。
黎華的波文星會士(Bovensin of Riva;1260年至1315年)又在米蘭及其附近將此經文規定在晚上誦念。不久,《三鍾經》傳遍歐洲各地。
居於法國阿維尼翁的教宗若望二十二世(1316年至1334年期間在位)於1318年10月13日正式批准可在晚上念《三鍾經》。
據傳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在這一天晚上撰寫他的名著《神曲煉獄篇》,書中即提及此事。
而在中午念《三鍾經》的習慣可視為始於教宗加理多三世(1455年至1458年期間在位)時期,加理多三世於1456年規定在午時誦念《三鍾經》及三遍聖母經,為十字軍勝利祈禱,自此《三鍾經》正式形成。
法王路易十一(1423年-1483年)命令全國的信眾於中午敲鐘時誦念《三鍾經》,而他每次聽到鐘聲時,便下馬跪地誦念。
教宗本篤十三世(1724年至1730年期間在位)在教會傳統之基礎上再次強調《三鍾經》的意義,同時又規定在復活期內以《天皇后喜樂經 》)代替《三鍾經》。
教宗保祿六世(1963年至1978年期間在位)在《聖母敬禮 》宗座勸諭中強調《三鍾經》的價值,闡明此經文包括一個簡單的架構,如天使報喜,聖母的回應,同時它乃基於《聖經》,即包括聖路加和聖若望福音所記載的,讓人們默想耶穌降生成人,其苦難聖死和復活的奧跡。
經文
文言文版本
- 啟:主之婢女在茲,應:希惟致成於我,如爾之言。(聖母經一遍)
- 啟:且天主聖子降生為人,應:居我人間。(聖母經一遍)
- 啟:天主聖母,為我等祈。應:以致我等,幸承基督所許之洪錫。
白話文版本
- 啟:主的天使向瑪利亞報喜,應:她因聖神受孕。(《聖母經》一遍)
- 啟:我是主的婢女,應:請照您的話在我身上成就吧!(《聖母經》一遍)
- 啟:天主聖子降生成人,應:居住在我們人間。(《聖母經》一遍)
- 啟:天主聖母,請為我們祈求,應:使我們堪當承受基督的恩許。
- 請眾同禱:天主,求您把您的聖寵注入我們心中;我們既因天使的預報得知您的聖子降生成人,亦願賴著祂的苦難及祂的十字聖架,獲享復活的 光榮。 因我們的主基督。阿們。
參考文獻
- ↑ 聖母軍:祈禱經文--三鐘經,聖母軍在臺灣網站
- ↑ 教宗方濟各三鐘經,梵蒂岡新聞網 - Vatican News,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