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鞭—匈奴歐洲篇
上帝之鞭 |
上帝之鞭—匈奴歐洲篇公元91年匈奴在和漢民族的長年戰爭中承認了失敗,開始了始無前例的民族大遷移……
南匈奴附漢,北匈奴遠漂。北匈奴西遷的第一站是烏孫的地盤,既現在的伊犁和上游一帶,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錫爾河上游東部。第三站為阿蘭聊這已經到了歐洲邊緣。在91年到290年長達兩百年的歷程中,這個上天的驕子好象消失了一樣。北方的蒼狼為了夢中的家園,在雪地中,沙漠裡艱難的跋涉。中外的史書中都找不到這個驕傲民族的記載。當《波斯史》中提到三世紀末匈奴出先在阿蘭聊時,這頭饑渴太舊的蒼狼已經對它面前弱小的西方民族露出了爪牙……公元四世紀中葉,阿蘭聊滅國,西方震動。從此,匈奴在西方的活動遂史不絕書。[1]
阿蘭聊滅國後沒多久,西方諸國還來不及為其哀悼,就將面臨着一場巨大的浩劫。公元374年,巴蘭勃率領匈奴鐵騎入侵東哥特,來時排山倒海,去時十室九空,而且匈奴在三百年來對中國作戰以來不知道學到了多少中國的戰爭藝術和謀略,這豈是西方諸蠻所能相抗的。匈奴以戰養戰的方式沉重打擊了東哥特人,當年邁的東哥特國王赫曼立克(Hermanrik)的軍隊被匈奴全殲後,他便自殺了,繼位的維席密爾(Vithmir)也兵敗身亡。赫曼立克之子呼哪蒙特率部投降,而其餘的部眾在阿拉修斯和薩弗萊克斯的帶領下逃到西哥特。也有人逃向巴爾幹。
西哥特國王阿撒那立克(Athenarie)得知東哥特滅國後立刻在德聶斯德河布陣,意圖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遠處上游偷渡後夜襲敵營,重創西板哥特軍。西哥特人在驚悖之餘,一部大約二十餘萬眾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國境,由於羅馬帝國官吏的殘酷壓迫,哥特人紛紛起義。
羅馬皇帝法倫斯(Valens)調集大軍於公元378年8月9日在阿德里雅堡與哥特人會戰,在哥特的重裝騎兵面前曾經縱橫歐亞的羅馬方陣步兵毫無地位。下午,法倫斯和四萬禁衛軍全數戰死。方陣步兵的時代過去了。這一戰,動搖了羅馬的根基,羅馬再也無法控制轄下的諸族和領土。而此時,匈奴人回到喀爾巴阡山以東,進行休整。
公元400年,匈奴人烏爾丁帶領大軍攻入匈牙利追擊哥特人,並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了意大利,這支可憐的哥特隊伍在法洛倫斯被西羅馬軍隊消滅以報阿德里雅堡之仇。匈奴人只是來意大利轉了一下,不過又帶來了相當大的後果。匈牙利原住民凡達爾人,瑞維人,和最先被匈奴人滅國的阿蘭聊人開始了大跑路。這三族人進入高盧,與當地人戰鬥後於409年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並建立了三個國家。與此同時,阿勒立克帶領的哥特人也南下逃避匈奴的大軍,不過他們比幾年前的同胞拽多了,在408年,409年,410年三次圍攻羅馬,而在410年攻入城中,這是歷史上羅馬城的第二次淪陷。
在這次戰爭中,西方諸族在匈奴軍勢的壓力下為生存互相火併。而匈奴人則占據了巴諾尼亞(今匈牙利)把當地的哥特人列入統治之下後又開始無憂無慮的放牧生活了。
烏爾丁死後,路加既位,路加死後他的兩個侄兒白里達(Bleda)阿提拉(Attild)共同治國。在這段時間裡西歐相當平靜,而北歐,東歐戰火紛飛,盎格魯撒克遜人不堪匈奴壓力,渡海流亡到英倫三島,在俄羅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也歸與阿提拉旗下,俄羅斯森林民族——斯拉夫人,芬人也告屈服,斯拉夫人可能就是在此時以「匈奴僕人」的身份第一次進入西歐的。
公元445年白里達死後,阿提拉獨領匈奴,成為歐洲最有權勢之人!王庭設於多瑙河以東的大草原上。
此時的東西羅馬都要向阿提拉進貢。匈奴在東方失去的榮光在西方找了回來。
由於對西羅馬提出的政治聯姻和領土要求遭到拒絕,阿提拉決定開戰。451年,阿提拉統領五十萬大軍進入高盧,這也許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見到如此規模的軍隊吧。羅馬大將阿契斯北上抵擋,並聯合了所有受匈奴壓迫的蠻族王國。雙方在加泰隆尼亞平原上會戰,此戰空前慘烈一日之間占死者有十五萬之眾……阿提拉見雙方陷入了毫無意義的消耗戰,於是領軍回國。
次年,阿提拉率軍突然越過阿爾卑斯山直攻意大利並摧毀意大利北部所有城市,壓迫羅馬。446年,軍中大疫,阿提拉見西羅馬已求和,東羅馬援軍已至於是回國,並與同年病死。次二役過後,西方人畏懼地稱其為——上帝之鞭。
阿提拉死後,強大的匈奴人內部又出現內訌,諸子爭立為王,貴族之間爭權奪利,互相殘殺,匈奴瓦解。日耳曼人乘時而起,把匈奴人趕回喀爾巴阡山以東。461年,阿提拉幼子鄧直昔克企圖重建霸權,不幸在於東羅馬交戰時戰敗身亡。這是西方史書上對匈奴人活動的最後記載。
在中國,此時正是北魏中期,南匈奴和其各分支在中國建立的「漢——前趙」「北涼」「大夏」等均在公元460年相繼覆滅。
在亞洲和歐洲的匈奴人則分別與當地各民族混合了起來,一個彪悍而勇敢的民族從此消失了。奴在世界範圍內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天之驕子的傳說結束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