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原圖鏈接 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bù bēi bú kàng,形容人說話辦事有恰當的分寸。[1]

目錄

成語用法

指對人的態度彬彬有禮或言語有分寸。一般作謂語、定語。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不驕不躁不矜不伐

反義詞:俯首聽命俯首貼耳[2]

示例

老張雖着急,可是龍樹古不卑不亢的支應,使老張無可發作。 ◎老舍老張的哲學[3]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他不卑不亢地說:『妙喻妙喻!』」

李准青筍》 :「耿良卻是不亢不卑的樣子;邁着兩條腿;走進屋子……」

成語出處

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順書十九首》:「聖賢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驕不謅,何得如此也!」[4]

成語故事

春秋末年齊國宰相晏子奉命出使楚國,因為他身材矮小,楚國人就在大門旁邊開了狗洞,請晏子從小門進去。晏子不肯進。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門進。我現在出使的是楚國,不該從這個門進。」司儀只好又領他改從大門進去會見楚王。

楚王說:「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晏子回答說:「齊國的臨淄有三百個居民區,所有人要是把衣袖舉起來,可以組成一道圍牆;大家甩一下汗水的話,就像下了一場大雨,怎麼能說沒有人呢?」楚王說:「那為什麼派你當使者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者根據出使國的情況而定。賢能的人就派往有賢明君主的國家,那些無能的人則派往君主無能的國家。我晏嬰最無能,所以出使楚國。」

成語感悟

我們與人交往時應該保持一種什麼姿態呢?晏子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要不卑不亢。這種姿態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就是告訴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講究「適度」。

「度」就是講究唯物辯證法,在與人交往時,既要看到自己的優勢、長處,也要看到他人的優勢、長處;既要說明自己的為難之處,也要體諒別人的為難之處。努力做到自信而不自傲,自謙而不自卑。

不卑不亢就是要不戴一副假面具,無論遇到什麼都寵辱不驚,在我們人生得意時,不驕人自得,展示給別人以真正的自我;當我們失意時,不卑曲討好,展示給別人的依然是一個真正的自我,在做人上光明坦蕩,心態如一,保持一種風度。

在與自己地位、才識相等的人交往時,人們都能從容以對,談笑自若

對大多數人而言,做到不卑似乎很難。因為生活的磨鍊挫傷我們原來擁有的那些銳氣,而且為了生活,為了出人頭地,我們往往不得不對某一群體的人畢恭畢敬。所以我們可以不讓自己有傲氣,但是我們卻要留有一身傲骨,有所不為,有所必為。

有些人往往一方面對上司卑躬屈膝者,另一方面對不及己者趾高氣揚。表面上張牙舞爪,很風光的樣子,實際是得不償失的。

參考文獻

  1. 不卑不亢 .漢典[引用日期2013-05-08]
  2. 不卑不亢有何典故? 愛問知識人 2017年6月4日 - 不卑不亢有何典故?:春秋戰國時,楚國漸漸變成威震諸侯的大國。齊景公很想恢復齊國以前的霸主地 位,就派晏子出使楚國,了解一下楚國的實力。楚靈王仗着國...
  3. 不卑不亢的成語典故_百度知道 2016年5月11日 - 回答:出處朱之瑜(明)《答小宅生順書十九首》:「聖賢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驕不諂,何得如此也!」春秋末年齊國宰相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百般刁難他...
  4. 【不卑不亢什麼意思】_不卑不亢故事寓意典故-2345成語大全 1. 他自以為講得不卑不亢。 2. 在談判桌前,他慷慨陳詞,不卑不亢地表述了我方觀點。 3. 遺體葬於應不卑不亢,並做出了示範。 4. 在選舉中失敗了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