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不完全顯性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不完全顯性(incomplete dominance)是指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後,F1顯現中間類型的這一現象。隸屬於生物遺傳。

如果一對呈顯隱性關係的等位基因,兩者相互作用而出現了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性狀,即雜合子(Aa)的表型較純合子(AA)輕,例如:紅花(AA)對白花(aa)是不完全顯性,則(Aa)的表現型為粉花,這是不完全顯性。不完全顯性又叫半顯性。

人類的軟骨發育不全症即屬於這類遺傳病。

人對苯硫脲(PTC)的嘗味能力也是不完全顯性遺傳的典型性狀。苯硫脲為白色結晶狀物質,因含有N-C=S基團而有苦澀味,有人能嘗出其苦味,稱PTC嘗味者,有人不能嘗出其苦味,稱PTC味盲者。在我國漢族居民中,味盲者約占1/10。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