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會議)原圖鏈接來自 東華大學門戶網站 的圖片

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創建於 1951 年,是以原私立上海紡織工學院機械系和交通大學紡織機械專業組為基礎建立紡織機械製造系,是學校建校初期三大系之一,1999年7月,成立機械工程學院,是新中國首個以紡織機械為特色的機械工程學科。1981 年紡織機械獲國家首批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 年「機械設計及理論」入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010 年獲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2012 年獲批上海高校一流學科,2020 年新增「機械」類別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現開設機械工程、工業設計[1]、智能製造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其中:2019 年機械工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目錄

教學結構

學院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工程博士、工程碩士、工程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為上海市一流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學院設有機械設計系、機械製造系、機電工程系、工業設計系、機械工程實驗中心等,建有紡織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倉儲物流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航天工藝與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幾十年來,機械工程學院為我國機械工業特別是紡織機械工業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機械類高級專門技術與管理人才。其中有工程院院士、國內外高校著名教授、政府高層領導、紡織機械領域的知名企業家和高級專家等優秀人才。傑出人才代表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原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劉珩、許坤元,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國家專家章文俊、張丹,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吳斌等。

師資隊伍

機械工程學院現設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由原機械設計與理論,機械製造工藝和設備,機械電子工程三專業合併而成)和工業設計兩個專業,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具有工學碩士和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工業設計專業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機械工程學科可面向海內外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截至2016年11月30日,機械工程學院共有本科生1281人,碩士研究生377人,博士研究生66人,博士後研究人員7人。此外,機械工程學院還與加拿大安大略理工大學、美國普雷里維尤農工大學 、德國羅伊特林根應用技術大學、韓國仁荷大學、日本芝浦工業大學等院校達成了合作互派交流生計劃,雙方可互派學生進行短期交流。

機械工程學院現為院、學科組兩級管理體制。目前,全院教職工128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69人,碩士、博士學歷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8%,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國家3名、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1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名、上海市2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4名。先後有2人獲「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上海市巾幗創新獎、3人獲上海市科教系統三八紅旗手(標兵)、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學院先後有10餘人在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中國工程圖學會、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中國鑄造協會、上海市工程圖學會等國家或省市學術組織中擔任理事長、常務理事等學術兼職。

學院教師先後承擔了國家973計劃[2]子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及上海市等省部級科技攻關計劃系列項目。近5年,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以及各類省市級教學或科技進步獎30餘項,出版國家規劃教材等一系列相關教學用書30餘本。 機械工程學院在全院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一直保持教學嚴謹的優良傳統,注重學生寬口徑的通識教育和全面素質教育。本科生畢業設計連續幾年在上海市地區高校大賽中獲獎,研究生論文多次獲獎。在培養人才的同時,在教學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教改建設曾獲國家、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獎,出版多本國家級、省部級優秀教材。近幾年,該院教師先後承擔和完成了一批國家「863」 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和省部市級重點攻關項目和企業合作科研項目。 一些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些成果獲國內外發明專利。機械學院在紡織機械、先進制造技術、機電一體化和工業設計等方面已形成特色,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

面向新世紀,機械工程學院適應現代科技發展,將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堅持不懈,創出水平,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視頻

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2017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迎新晚會1
2018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械逅101迎新晚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