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線
《東線》系列套裝全13冊 16本書(含上下冊),朱世巍 著,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書籍對於人類原有很重大的意義,但,書籍不僅對那些不會讀書的人是毫無用處,就是對那些機械地讀完了書還不會從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1]的人也是無用的。 —— 烏申斯基[2]
目錄
內容簡介
東線系列套裝13冊
《東線》系列叢書,由著名軍事作家朱世巍先生撰寫。它全面而詳細地講述了二戰中蘇德戰爭的整個過程。全書以豐富的地圖、表格和圖片資料,以及洗鍊、潔淨的文字表現,展示了蘇德戰場上震撼人心的浴血大搏擊與攻防力量的大轉換。
《東線:決戰第聶伯河》
承接上部《東線:從哈爾科夫到庫爾斯克》,主要講述了1943年夏秋,隨着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失敗,紅軍開始了大反攻。東線南部第聶伯河成為主要決戰地區。與此同時,其他戰線的紅軍也發起進攻。經過上述戰役,紅軍收復了斯摩棱斯克、基輔、頓巴斯和塔曼半島。蘇聯因此堅定了以武力手段結束戰爭的決心。
《東線:從烏克蘭到羅馬尼亞》
承接上部《東線:決戰第聶伯河》,主要講述了1944年上半年蘇聯紅軍發起的進攻,重點介紹了上半年東線南部的幾次合圍戰役。這幾次戰役後,蘇軍收復克里木並推進到羅馬尼亞境內,而德軍裝甲部隊的大量精良戰車則遭到了不可恢復的損毀。
《東線:命運——斯大林格勒》
承接上部《東線:1941年的冬天》,主要講述了:1941年德國進攻莫斯科失敗,希特勒決定改變戰略,採取局部重點進攻方針,制定出以奪取高加索油田和切斷蘇聯中南部交通線為主要目標的1942年夏季攻勢計劃。同時,蘇軍在哈爾科夫再次慘敗,德軍乘勢實施夏季戰略,一舉推進到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蘇德兩軍在意義重大的斯大林格勒展開激烈爭奪。巷戰過後,冬季來臨,蘇軍再度反擊,合圍並殲滅了德軍第6集團軍。
《東線:從哈爾科夫到庫爾斯克》(上下兩冊)
講述了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從1943年初到當年夏天,蘇德戰場南部的戰爭進程。1943年初,德軍在東線南部遭受連續慘敗,直到在哈爾科夫反擊之後才穩住陣腳。蘇德戰場因此迎來較長的平靜時期。而隨着戰局的改觀,交戰雙方都在考慮以何種方式結束戰爭。因此需要一次戰役來檢驗新的力量對比。1943年夏季,德軍集中了龐大的裝甲部隊,在庫爾斯克發動了蘇德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戰略進攻,但很快失敗。紅軍乘機收復了哈爾科夫和奧廖爾地區。
《東線:1941年的冬天》
本書承接上部《東線:莫斯科的秋與冬》,主要講述了:1941年12月5日,蘇聯軍隊在莫斯科前線突然展開大舉反攻,德軍猝不及防,大幅度後撤。幾天後,美日戰爭爆發。希特勒一面下令東線德軍必須死守戰線,一面決定向美國宣戰。蘇軍在持續幾個月的大反攻作戰中耗盡了實力,蘇德兩軍暫停廝殺。與此同時,在克里木半島,德國第11集團軍也與蘇軍展開激烈攻防戰。
《東線:終結卷》
作為「東線」系列的終結卷,本書主要講述了:1945年8月,蘇軍進攻中國東北境內的日本關東軍。美國人也投下原子彈,日本陷入絕境。日本關東軍在遭受重創後,放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與此同時,中美英三角之間的明爭暗鬥也在進行。亞洲戰後秩序雛形得以確立。
《東線:大崩潰》
講述白俄羅斯之戰後,紅軍的全面進攻,包括波羅的海地區的戰役,以及蘇軍向東南歐和德國本土的推進。在蘇軍打擊下,德軍在波蘭遭到重創,其部署在羅馬尼亞的重兵集團幾乎被全殲,布達佩斯集團被包圍。在戰爭進程中,德國的盟友陸續背叛。本書從德國和蘇聯兩個方面分析作戰構想和經過,內容翔實,敘述清晰。全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西烏克蘭之戰」,描述了「北烏克蘭」戰區態勢、利沃夫之戰,以及蘇德雙方在維斯瓦河鏖戰的詳細情況。第二部分為「羅馬尼亞之戰」,分別介紹了春夏之際和臨戰前夜的羅馬尼亞戰區情況,並對基什尼奧夫—雅西「口袋」之戰進行了詳細描述,並且對羅馬尼亞「戰區」戰事進行了總結。第三和第四部分為兩個特別章節,主要介紹了1943年夏至1944年夏走向崩潰的東線德軍的情況,以及1943年至1944年蘇德戰時的經濟情況。
《東線:中央集團軍群的覆滅》
本書承接上部《東線:從烏克蘭到羅馬尼亞》,主要介紹了1944年夏季的白俄羅斯之戰。這次戰役直接導致了德國中央集團軍群覆滅,也是蘇德戰爭史上的大規模合圍戰役之一。加上西方軍隊開始進入西歐大陸,德國武裝部隊的全面崩潰開始了。在外部壓力下,德國內部出現叛亂,但被鎮壓。
《東線:1941年的春天》
承接上部《東線:大崩潰》,主要講述了1945年春季的東線全景。包括在波蘭、東普魯士、匈牙利境內的戰役。德軍波蘭集團崩潰,東普魯士集團也在掙扎中走向滅亡,布達佩斯被蘇軍占領。為了挽救敗局,德軍集中最後的精銳裝甲部隊,在巴拉頓湖地區發動反擊,卻以慘敗而告終。蘇軍隨後占領了維也納。
《東線:攻占柏林》
本書講述在東線戰爭的最後階段,蘇軍全面推進,兵鋒直指柏林,直到柏林的最後決戰,希特勒自殺。隨着戰爭走向結束,東西方之間的利益爭奪開始加劇,出現了錯綜複雜的軍事和外交態勢,並由此產生了戰後歐洲秩序雛形。從最細微處再現了東線各戰區的最後結局。
《東線:巴巴羅薩與十八天國境交戰》
主要介紹了蘇德戰爭的基本歷史背景,蘇聯和德國各自的戰爭準備,巴巴羅薩計劃以及蘇德戰爭最初的十八天邊境交戰。 《東線:遼闊的南方大地》
承接上部《東線:巴巴羅薩與十八天國境交戰》,主要講述了國境結束交戰後,德軍攻入蘇聯境內,面對蘇軍的頑強抵抗和各地戰局,德軍統帥部圍繞戰爭下一步的展開方向進行了激烈辯論,最後,夏季和秋季戰役的決戰焦點由中部轉向南部,相繼爆發了規模巨大的斯摩棱斯克和基輔戰役。德軍雖然取勝,卻失去了進攻莫斯科的寶貴時間。圍繞這一戰役方向改變的得與失,史學界爭論至今。
《東線:莫斯科的秋與冬》
承接上部《東線:遼闊的南方大地》,主要介紹了東線戰爭戰局的變化。戰爭由夏季進行到了秋季,德國軍隊開始集中力量去奪取蘇聯的首都莫斯科。自邊境交戰後,蘇德戰爭史上再度爆發數百萬人規模的激烈交戰。德軍在最初的勝利後,攻勢逐漸陷入停頓。
作者介紹
朱世巍,江西南昌人,我國著名軍事作家。曾為《兵器》、《戰場》、《軍事世界畫刊》等刊物撰寫稿件,同時還參與了《二戰德軍坦克裝甲車輛全集》、《二戰蘇軍坦克裝甲車輛》等的編撰工作。主要著作有《東線:從哈爾科夫到庫爾斯克》《東線:決戰第聶伯河》《東線:從烏克蘭到羅馬尼亞》《東線:中央集團軍群的覆滅》《東線:大崩潰》《東線:1945年的春天》《東線:攻克柏林》《東線:莫斯科的秋與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