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东莞市光明中学

东莞市光明中学 (光明中学)自2003年创办以来,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从公办重点学校中调派了部分领导和骨干教师[1],充实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学校遵循“以诚心服务社会,以爱心培育人才”的办学宗旨,开创“教育思想高起 点;办学条件高标准;学校管理高层次;教学队伍高素质;课堂教学高效率;教改实验高要求;校园文化高品位;全面育人高质量”的治校思路,坚持“德育立校,教研兴校,特色强校”方略,以完善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严明的校风校纪,优异的教学成绩,全方位的教育服务,鲜明的办学特色,独树一帜,享誉四方,跻身东莞市名校之列,成为华南地区体制新颖、理念超前、设备先进、质量一流的新型现代化品牌学校。

目录

学校简介

东莞市光明中学于1963年9月创办。1978年越南排华,5000多名越南归侨被安置在光明农场,自此,光明中学成了一所归侨子弟相对集中的学校。1999年10月,光明中学由企业办学转制为政府办学,2000年8月原新美中学并入光明中学,学校同时停办高中部。

获得荣誉

学校获得全国中学教育科研[2]联合体常务理事学校、教育部体育课程和教 学改革实验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书法教育先进学校、东莞市一级学校、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经过六年的发展,光明中学、光明小学已经成为广大学子向往的乐园,成为民办教育的排头兵,办学业绩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 高中部、初中部、光明小学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团结协作,各自创造出骄人成绩:

历史沿革

光明中学创办于1963年9月。1978年越南排华,5000多名越南归侨被安置在光明农场,自此,光明中学成了一所归侨子弟相对集中的学校。1999年10月,光明中学由企业办学转制为政府办学,2000年8月原新美中学并入光明中学,学校同时停办高中部。

教学条件

光明中学,环境幽雅,设施先进,有一流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容纳5000人的大型体育馆,高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标准足球场、篮球场,以及综合电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房、多功能演播室等现代教育设施,各场室配备了互联网,完全实现了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规模宏大,名师云集,英才辈出,拥有光明小学、初中部、高中部在校学生12000多人。

校园环境

高中部

全面落实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路,为社会的进步发展育人”的办学理念,狠抓教育教学质量,高考成绩突出。梁方兴同学理科总分668分,居东莞市第二名,民办类中学第一名,考入清华大学。许多学生分别考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暨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重点大学。高中部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近几年高考升学率达90%以上。高中部注重音、体、美特长学生的培养,许多学子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体育艺术类高校。高中部还面向世界,与美国知名大学阿肯色州立大学结为 “友谊学校”,为光明学子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搭建起直通桥梁。高中部的办学目标是力争办成省内一流的优质高中,国内知名的示范高中,具有国际视野的特色高中。

初中部

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原则,实现 “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突出”的教学目标。在历年的市中考、统考中,各年级平均分均大幅超过市均分。初一级廖婷、陈锐凯等同学先后夺得全市统考总分第一名。2007届中考总平均分远超全市38.1分;2008届中考全面开花,全级总平均分510.26分,超出市均分41.02分;年级平均分600分以上的高分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有4人喜获东莞市语文、数学单科状元。音、体、美、信特色显著,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初中部已成为“校风正,校纪严,校容美、质量高、特色明”的品牌名校,学子成为“特别守纪律,特别爱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讲礼貌”的“光明新人”。

小学部

师资力量雄厚,践行“让每一个人都阳光”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个性鲜明、身心两健”的小绅士、小淑女为育人目标,走“小班化教学、外籍教师授英语口语课、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加强国际交流,与国际接轨”的路子,推行“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的校园生活模式,强调德育生活化,注重养成教育与感恩教育。教学上倡导“多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就多一次成功的机会”的赏识理念,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茅。在2008年光明中学初一招生万人大考中,毋桐、叶嘉雯分别以298分、293的高分勇夺第一、第三名。学生参加各类大赛硕果累累,228人次获国际、国家、省、市一等奖,书画、陶艺、武术、田径成为办学特色。

学校荣誉

2020年1月2日,入选第三批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视频

东莞市光明中学 相关视频

耐高联赛 东莞市光光明中学VS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高中
CHBL:东莞光明中学vs深圳第二实验第1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