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东阳县

中文名;东阳县

地理位置;浙江省直辖

面积;1739平方公里

人口;82万

拥有美称;“婺之望县”、“歌山画水”

享誉;教育之乡、建筑之乡等

历史悠久;秦朝、汉朝、西晋、东晋、唐代等

东阳历史悠久,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建县制,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和中国恐龙之乡。

目录

序言介绍

东阳县历史悠久,公元195年建县制,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现东阳县已改为东阳市(县级),为浙江省直辖,由金华市代管。

东阳县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和中国恐龙之乡。[1]

历史沿革

秦朝

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建东阳县,隶东海郡。楚汉之际隶东阳郡。

汉朝

西汉时,东阳县先隶东阳郡,后隶临淮郡。西汉元狩6年(公元前117年),武帝封皇子刘胥为广陵王,东阳县属广陵王国。

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东阳县隶广陵郡(治扬州市区)。建安末年(190~219年),淮南历经战乱及自然灾害,东阳县废。

西晋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复置东阳县,隶临淮郡。

东晋

东晋义熙7年(公元411年),又废东阳县,地入山阳县。

唐代

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仍治怀宁,今安徽潜山县梅城镇),置东阳县(太湖县城东南20公里桃铺(铁岭镇)一带)属之。六年,置舒州总管府(治舒州),舒州和东阳县属之。同年撤销东阳,并入太湖县。

唐垂拱二年(686)、析义乌县东冲要地及废吴宁县故地置东阳县。县名由来,唐《元和郡县志-婺州》、《旧唐书-地理志-婺州》均有"取旧东阳郡名"之记载。县治即今吴宁镇。属婺州,隶江南道。

天宝元年(742),复改婺州为东阳郡。东阳县属东阳郡。隶江南东道。

乾元元年(758),再改东阳郡为婺州,东阳郡从此不再置。东阳县属婺州,隶浙江东道(治越州)。

五代

东阳县隶吴越国,仍属婺州。吴越王钱镠与淮南杨氏交恶,以"淮寇未平,耻闻逆姓"为由,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奏改东阳县为东场县。后晋天福四年(939),于婺州置武胜军节度,东场县仍为所属。

北宋

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纳土归宋。淳化元年(990),改婺州武胜军为婺州保宁军节度。咸平二年(999),复东场县为东阳县。属婺州,隶两浙路。南宋,复分两浙路为东西路,东阳县属婺州,隶两浙东路(路治绍兴府)。

元代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婺州为婺州路。东阳县属婺州路,初隶江淮行省,后隶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浙东道宣慰司初治婺州路,

元末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朱元璋克婺州, 改婺州路为宁越府。至正二十年正月又改金华府,东阳县属金华府。

明初

隶浙江等处行中书省(省治杭州),洪武九年(1376)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东阳县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

清承明制东阳县属金华府,隶浙江省金衢严道 ,

民国

元年(1912)2月废道府制,东阳县直属浙江军政府。民国3年6月又行道制,东阳县属金华道(道尹行政公署初驻兰溪,民国6年7月移衢县隶浙江省。民国16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制,东阳县直属浙江省。实现省县二级制后,因省境辽阔,对县政指挥难周,省县之间又设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8月,浙江省普遍推行行政督察区,东阳县历属浙江省第四、第三、第四、第五、第三、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1939)4月7日,行政院核准置磐安县,安文、大盘等地入磐安。

现状

1949年5月,东阳县属浙江省第八行政公署,10月属金华专区。1958年11月,磐安县撤销,全境并入东阳县。1968年4月改专区为地区,东阳县属金华地区。1983年7月,析置磐安县。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金华市升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东阳县属金华市。1988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东阳县改置东阳市(县级),浙江省直辖,行政委托金华市代管。

东阳景色(4张)

东阳地处浙江省中部,甬金高速、诸永高速在境内交叉而过,为浙中交通枢纽。市域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辖有6个街道、11个镇和1个乡,总人口82万。改革开放以来,东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首批文明城市、首批旅游经济强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02亿元,同比增长10.6%;完成财政总收入50.37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 25.7%;固定资产投资156.40亿元,增长3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26亿元,增长15.5%;外贸出口总额 19.4亿美元,增长5.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9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008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2%;各类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00.69亿元,增长12.2 %,贷款余额446.23亿元,增长21.3%。

东阳历史悠久,公元195年(东汉兴平二年)建县,1988年撤县建市,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影视名城"(三乡一城)的美誉。

东阳是著名的"教育之乡"。东阳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自古以来就有"兴学重教、勤耕苦读"的传统,朱熹、吕祖谦、陆游等曾到东阳"石洞书院"讲学传道,明代开国文臣宋濂所撰写的《送东阳马生序》,数百年来脍炙人口。历史上,东阳进士题名共有305人。早在1989年,东阳就被《人民日报》誉为"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到2012年底,在国内外具有高级职称的东阳籍人士达9000多人,博士和博士后1100余人,东阳籍院士11人。东阳是省首批教育强市,现有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2所全日制高等院校。

东阳是著名的"建筑之乡"。东阳古民居建筑以东阳木雕为主,融竹编、石雕、砖雕、堆雕等装饰艺术为一体,形成了独具儒家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体系,卢宅肃雍堂、杭州胡庆余堂等都是东阳古民居建筑的杰作,其中卢宅肃雍堂纵深320米,堪称"中国民间第一宅",有"北有故宫、南有肃雍"之说。改革开放以来,东阳建筑再创辉煌。1994年被命名为"建筑之乡", 2011年被命名为省首批"建筑强市",2012年被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称号。全市现有特级资质总承包企业5家、一级56家,二级58家,累计创鲁班奖31只,2012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80亿元,连续第四年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

东阳是著名的"工艺美术之乡"。东阳木雕、东阳竹编是东阳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早在1915年,东阳木雕和东阳竹编工艺制品就双双在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获金奖。东阳木雕师承鲁班,源远流长,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列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阳木雕传世佳作颇丰。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中高19.6米、由26吨樟木雕刻而成的释迦牟尼佛像,杭州雷峰塔的大型木雕壁画《白蛇传》,香港回归时浙江省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航归》,江苏灵山梵宫木雕装饰等,都出自东阳木雕艺人之手。东阳竹编巧夺天工,是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大型竹编屏风《九龙壁》,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被列为国家工艺美术珍品永久保存。现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2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9人、省级24人,国家非遗代表作传承人3人、省级6人,省民族民间艺术家10人。东阳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木雕之乡"、"中国木雕之都"、"全球木雕产业合作基地"。近年来,东阳木雕、东阳竹编与红木家具相融合不断提升发展,已成为东阳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全市现有木雕、竹编等工艺美术企业2700多家,年产值超过180亿元,东阳木雕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中国木雕城已成为全国木制工艺品集散中心。2011年,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中国木雕博物馆落户东阳,正在规划建设中。

相关视频

【向人民报告】东阳市经济开发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