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廣
歷史
起源於明朝代宗景泰三年,名臣于謙奏請設兩廣總督,明憲宗成化六年成定製,治所設位處兩廣交界之梧州(今屬廣西壯族自治區),首任兩廣總督為韓雍。在清朝時,包括現時的廣東、廣西和海南島,兩廣受兩廣總督[1]管轄。
兩廣的範圍曾是古代的百越之地,也是南越國主要領土(即嶺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和越南大部分),但現在的定義一般只指廣東與廣西。廣東有分布廣府、潮州、客家、疍家等民系與其他民族,主要語言有廣府人的粵語、潮州人的潮州話、客家人的客家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柳地區的漢族使用的西南官話以及壯語等民族語言,桂東、南部及梧州市、賀州市地區部分區域的漢族多為廣東移民的廣府人,故也通用本地口音的粵語。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也就是從今天江蘇省南部沿海岸一直到越南北部的沿海地帶內,都居住着百越族人,今天的廣東和廣西,都在這之間。
秦滅六國後,又南收百越,在這些地方設置郡縣,今天的兩廣和越南北部,在當時有三個郡,即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三郡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在五嶺以南,所以三郡又稱嶺南。五嶺在秦漢時期的意思是五個軍事戰略要塞,後來擴大到要塞所在的山脈了,而這五條山脈中,越城嶺、都龐嶺和萌渚嶺都在今湖南省和廣西之間,騎田嶺在今湘南,大庾嶺在今江西和廣東之間。
五嶺橫亘於湖南、兩廣、江西之間,使得湖南、江西省與兩廣天然具有分界,而依據山川河流劃分行政區是我國的一貫策略,五嶺以南天然具備一個大行政區的特性,既與外部相隔,又有內部相合。
文化
兩廣的語言文化極其多樣。廣東省境內珠三角、粵西等地使用粵語,東江地區則使用客家話,潮州地區使用屬於閩南語系的潮州話[2],粵北地區使用系屬不明的粵北土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桂林、柳州地區使用西南官話,少數民族通用壯語,廣西東北部的全州縣、灌陽縣等地通用新湘語,賀州至憑祥連線的東南部通用粵語(但口音與廣東有些許差異)。另外博白、容縣一帶有客家話分布。
視頻
兩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說說明朝兩廣總督那些事,中國青年網,2017-03-25
- ↑ 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廣東三大方言爭鬥史,搜狐,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