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委主管党史工作和从事地方党史研究的机构。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展现杭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系列宣传纪念活动。

目录

采访活动

与市委老干部局、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联合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采访活动,研究确定杭州市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和采访名单,完成采访60余人,在杭州日报开辟“惊鸿巨变40年——杭州改革开放成就录”宣传专栏,至11月初已发18篇文章

认真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发动全市党史部门积极撰写理论文章,推荐上报纪念改革开放理论[1]章5篇。同时梳理并推荐对外开放标志性事件16件。

主要工作

全面梳理现有党史资料,扎实开展抗战老兵口述史工作。认真收集当事人资料,确定40名重点采访对象。对已有的口述史资料进行整理,并联系当事人进一步修改完善;积极与市档案局合作,以视频材料、实物资料和口述材料为主,重点采访了前期确定的杭州市抗战老兵,全面征集相关资料。

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与拱墅区委联合举办“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杭州红色博物馆联盟进校园启动仪式,并在全市13个县市区陆续进行巡展,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红色文化送进校园。

重新布展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第三展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杭州实践”,展示1978年至2018年40年来杭州发生的巨变,重点展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关资讯

中国共产党在杭州的百年奋斗历史成就和经验启示

上城区小营巷社区组织党员社工和辖区单位党员代表,在社区老党员带领下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纪念馆。记者 李忠 摄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者亡。”

奔流不息的钱塘潮,是杭州人大气开放、海纳百川、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象征和标志,是杭州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百年前,1922年9月初的一天,中国共产党杭州小组在皮市巷3号诞生,掀开了杭州历史的新篇章。从那时到现在,一百年来,英勇的杭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杭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过一百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奋斗、创新、创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成功地把一个近代以来饱经战乱、积贫积弱、破烂落后的旧杭州,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科教发达、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杭州。新时代、新阶段,勤劳智慧的杭州人民,正意气风发地踏上了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的伟大征程。如何正确总结和运用中国共产党在杭州的百年奋斗历程、辉煌历史成就和宝贵经验启示,如何以史为鉴,开创杭州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杭州小组成立100周年需要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命题。

一、百年奋斗波澜壮阔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振兴中华为己任,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担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在全国各地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21年底,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陈望道任书记。1922年7月,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改组为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领导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工作,委员会由徐梅坤、沈雁冰、俞秀松三人组成,徐梅坤任书记。

1922年8月底,由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简称上海地委兼江浙区委)书记的徐梅坤,从上海乘火车专程到杭州,开展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的发展工作。他将自己在杭州的落脚点,放在皮市巷3号刘大白的住宅“白屋”。这年4月,中共早期党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俞秀松,曾在这里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徐梅坤,浙江萧山人,当时在上海《民国日报》社做印刷工人。他在皮市巷3号安顿好之后,首先联络到由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派到杭州开展党的工作且在浙江法政专门学校任教的于树德,共同商讨中国共产党杭州小组筹建问题。于树德,河北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部主任。而后,徐梅坤又先后联络到中共党员、沪杭铁路杭州闸口铁路机修厂钳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驻沪杭铁路特派员沈干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浙军某师连副金佛庄,并将金佛庄发展成为中共党员。

1922年9月初的一天,徐梅坤召集在杭的3位党员:于树德、沈干城、金佛庄,秘密会聚于皮市巷3号,召开建立中国共产党杭州地方组织的会议,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杭州小组(简称中共杭州小组),于树德任组长,成员有沈干城、金佛庄。中共杭州小组隶属于中共上海地委兼江浙区委,后逐步发展壮大为中共杭州支部、中共杭州独立支部、中共杭州地委,在中共浙江省委建立之前还担负着浙江全省党的发展和工作。一颗火种燃烧成光耀钱塘的绚丽朝阳,由此掀开了杭州历史的新篇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英勇的杭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斗,创造了杭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迎来了杭州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杭州市委员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开启了杭州历史的新纪元。这期间,杭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斗,为新中国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杭州先进分子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开启国共合作先河,浙江陆军监狱中红色囚徒的斗争与坚贞,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杭州地区的斗争,国共杭州谈判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新四军南下开辟浙西抗日根据地,苏浙军区对日寇的全面反攻,富阳宋殿村的侵浙日军投降接洽仪式,于子三运动,地下党带领人民保护钱塘江大桥、保护工厂、学校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隐蔽斗争。英雄事迹可歌可泣,革命先烈彪炳千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英勇的杭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勇毅探索、艰苦创业,创造了杭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禁毒、禁娼、禁赌,涤荡旧社会沉疴痼疾。全力推进杭州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工业化物质基础。新建或改建了浙江麻纺厂、半山钢铁厂、杭州汽轮机厂、杭州重型机械厂、杭州化纤厂等40多家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成功试制和生产了我国第一张特种工业用纸云母带原纸、第一张机制打字蜡纸原纸、制氧机、高压空气压缩机、12匹马力的煤气引擎,生产了平板玻璃、电视机等一些重要工业产品。杭州工业是共和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期间,成就了许多个共和国的“杭州记忆”: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上羊市街居委会的诞生,毛泽东主席在杭州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在杭州草签《中美联合公报》,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钱塘江两岸的大规模围垦,“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千鹤妇女精神。这期间,尽管遭受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巨大挫折,但杭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依然从1949年的2.55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28.40亿元,年均增长7.3%,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和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2),英勇的杭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创造了杭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从墨守成规到各方面改革创新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把全市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全局性转变。在农村,全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城市,全面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科学制定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以旅游业为重点,促进旅游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杭州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突出“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城乡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杭州市及萧山、余杭、临安、富阳、桐庐5县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发展驶入快车道,家用电器行业、化学纤维行业发展很快,大型制氧机、高精度平面磨床、成套发电设备、数控线切割机、广播控制设备、新型电度表等产品享誉国内外。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等产业发展新平台相继建成。积极引进外资,一批国际着名企业落户杭州。大力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实施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强市名城”战略,“依法治市”方略以及钱江科技潮综合工程,大力培育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开放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民生突出问题。进入21世纪后,杭州紧紧扣住贯彻落实“八八战略”这一核心战略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着力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企业生态,统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民主法治、人民生活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网易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顺应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潮流,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推进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 ,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及“工业兴市”“服务业优先”“环境立市”等战略举措以及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钱江新城等重大工程。这期间,杭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28.4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7968.58亿元,年均增长13.6%;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565元增长到2012年的114144元,实现了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万多美元的历史跨越。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这期间,杭州的城市实力、综合竞争力迅速提高,在全国的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增强,跻身全国城市第一方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现在),英勇的杭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践行“八八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创造了杭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谱写了惊艳世界的辉煌史诗。紧紧把握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四大历史机遇,聚焦创业创新“下一个硅谷”,实施“一号工程”、“杭改十条”、“杭法十条”、“双基十条”、“五水(气、废)共治”、“拥江发展”、文化兴盛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美丽中国杭州样本建设,推进数字化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左右。西湖、运河、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厚植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东方品质之城特色,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推进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建设,奋力展现建设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头雁风采”,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这期间,杭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2年的7968.5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8109亿元,年均增长7.8%。新阶段新形势下,1200多万杭州人民,正意气风发地踏上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的伟大征程。

二、历史成就彪炳史册

英勇的杭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杭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过一百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奋斗、创新、创业,成功把一个近代以来饱经战乱、积贫积弱、破烂落后的旧杭州,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科教发达、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杭州,一个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卓越历史贡献:

今天的杭州,已经发展成为着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文化景观、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拥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网易等一大批世界知名高科技企业。获“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连续15年)、中国十大创新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等诸多荣誉称号。

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杭州地方组织从1922年的3名党员,发展壮大到2021年的76.5万名党员;党组织从1922年的1个发展到2021年的4.39万个。1949年5月杭州解放以来,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行民主法治,创新社会基层民主治理。推进改革开放,实行数字化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竞相迸发。逐步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市、政治协商、社会治理的政治体制机制优势以及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务实清廉、特别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政治文化优势,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城乡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民主治理体系。安定团结、生动活泼、大气开放、文明和谐的政治社会生态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经济方面,杭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从1949年的2.55亿元发展到2021年的18109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八),年均增长10.3%。杭州市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及服务业现代化,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1949年的56∶15∶29,发展到1978年的22∶60∶18,再发展到2021年的1.8∶30.3∶67.9。金融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医药研发等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常住人口从1949年的288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22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20.3万人、户籍人口834.5万人),城镇化率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23.8%发展到2021年的83.6%。与此同时,统筹推进城乡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2021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6989公里,地铁运营里程达300多公里。全市财政总收入,从1952年的0.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61.7亿元。2021年,杭州市有3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9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

文化教育科技方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繁荣发展。杭州音乐厅、杭州未来科技文化中心等城市文化地标建设稳步推进。动漫、影视、音乐、演艺、网络文创等产业加快发展。2021年,杭州市有公共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剧场11个、音乐厅12个、博物馆(纪念馆)8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有高等学校40所,在校学生59万人;高中95所,在校学生13万人;职高和中专38所,在校学生7万人;初中296所,在校学生26万人;小学493所,在校学生68万人;幼儿园1073所,在园幼儿39万人。全社会科学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579亿元,占GDP的3.6%;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5万件、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29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在杭两院院士155名、院士工作站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建成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杭州每年引进人才四五十万人,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连续4年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并连续11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社会建设及人民生活方面,全面建成了高水平小康社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治理民主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改善,形成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劳动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帮扶等社会保障体系,共同富裕具有扎实的现实基础,城乡居民收入比为7∶4,居全国领先地位。2021年,杭州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9857元(按汇率折算为2.3万美元),已踏入高收入国家水平即所谓国际上发达的富裕社会水平;人均期望寿命83.1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4700元和42692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83年的11.7平方米发展到2021年的40.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83年的29.9平方米发展到2021年的77.1平方米。2021年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68.1辆、空调258台、家用电脑94.2台;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7.2辆、空调216.3台、家用电脑61.0台。全市就业人员达760万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00万人和761万人;失业保险、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64万人和707万人。全市拥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100多个,各类福利院、敬老院330所,儿童福利机构8个。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每人每月1102元。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实践“两山理念”,实现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管理,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杭州正成为生态与人居掩映、时尚与人文辉映、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全面深化治水治气治废。2021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1天,优良率87.9%。市区细颗粒物PM_2.5平均浓度28.2微克/立方米。市控以上断面水质100%达标。累计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区、县)5个,建成美丽乡村1300多个,森林覆盖率66.85%。

三、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杭州的百年奋斗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国共产党在杭州的百年奋斗之所以能够把杭州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科教发达、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顺应世界潮流、合乎客观规律、符合杭州实际特点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杭州的具体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推动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伟大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艳世界的历史奇迹。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在杭州的百年奋斗,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保障基本民生,持续破解“七难”、开展“春风行动”,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举措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事业继往开来的根本力量源泉。

(三)坚持改革创新,奋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杭州是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城市,从1980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西湖藤器企业有限公司的创办到新时代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2021年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达7369亿元。开放带来了先进技术,带来了先进理念,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格局,使杭州在国际竞争和全球化进程中增强了在国际城市版图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在诸多领域率先改革,勇做探路者,争创体制机制优势,发挥区位优势,扬长避短,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国城市排名从改革开放初的第19位上升到目前的第8位。克服资源要素制约和短板,大力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占36家,居全国第一。全力推进城市国际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世界城市网络评价处于第二方阵;与世界上25个国家的31个城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常驻外国人日趋增多,极大地提高了杭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四)坚持敢为人先,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光辉史诗中,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的百年奋斗表明:浙江原本自然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没有特殊优惠政策,但勤劳智慧的浙江人民,秉持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敢为天下先,拥抱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勇闯改革开放大潮,自强自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将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强省。在此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家,产生了万向、阿里巴巴等一大批国际着名企业,创造了杭州模式等。浙江精神,即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可以说,是浙江(杭州)能异军突起、领跑全国的成功密码。这种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优良美德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中新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也是杭州在新征程新发展中的根本动力。

(五)坚持文化自觉,用好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杭州历史悠久而灿烂,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良渚文化和跨湖桥文化)、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曾被盛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中国共产党在杭州的百年奋斗,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地用好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实施科教兴市、文化兴盛战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逐步形成了大气开放、海纳百川、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思想文化精神品格,形成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兴旺发达的态势。只有深挖杭州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内涵,才能为杭州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提供持久的支撑;只有传承好、弘扬好杭州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增强杭州城市竞争软实力,才能彰显杭州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别样精彩。

(六)坚持人才强市,锻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中国共产党在杭州的百年奋斗,锻造了一代又一代接力奋斗、务实清廉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只要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锻造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就一定能够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不断提高数字领导力,护航数字化变革,争创数字中国示范城市。人才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早期浙江籍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杭州先进分子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才是我们杭州的最大资源和优势。今天的杭州已是全国重要的人才集聚地。进入新时代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持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只要我们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不动摇,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生态,创新用人体制机制,就一定能够顺应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拥抱数字文明新时代,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七)坚持自我革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伟业的成功秘诀,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的奥秘所在。中国共产党在杭州的百年奋斗,勇于自我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有效防治腐败的机制体制,推动建立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逐步形成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良好政治生态。只要我们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总抓手,科学构建党建统领整体智治体系,一体推进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六大建设”,就一定能够打造变革型基层组织,推动杭州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整体跃升,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确保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四、以史为鉴,开创杭州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在杭州的一百年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历史成就。现在,1200多万杭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又踏上了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的伟大征程。新时代、新阶段,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自觉遵循并创造性地运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及中国共产党在杭州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奋勇前进。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国际国内大势、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杭州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的科学认识和把握,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

必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杭州要“以世界一流的标准要求自己,创造世界一流的业绩,培育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气魄,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指示要求,全面对接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登高望远,争先进位,创造性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创新之窗、人文之窗、美丽之窗、开放之窗、善治之窗、幸福之窗,奋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在推进“两个先行”中展现省会城市担当和头雁风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必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坚持系统观念、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民主法治,保障改善民生,协同推进杭州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奋力建设科技强市、制造强市、质量强市、网络强市、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数字杭州、健康杭州。

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和全球人才蓄水池,打造创新创业的新天堂、新“硅谷”。抢抓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大历史机遇,铸就实体经济的铁柱钢梁,勇当数字经济的开路先锋,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型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智能装备、机器人等智慧制造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

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全国最优营商环境,争创长三角金南核和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打造活力迸发的新天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兴盛,争当崇德向善的文明典范,推动城市历史文脉薪火相传,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平安杭州、新型智慧城市,打造良法善治的新天堂。

必须大力推进美丽杭州建设,加快构建城乡共同富裕新发展格局,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打造美丽幸福的新天堂。推进“拥江发展”,把钱塘江沿线建设成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级滨水区域,把钱塘江流域建设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宜业宜居宜游的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我们坚信,勤劳智慧的杭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定能够以史为鉴,开创杭州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