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區行人天橋系統

中區行人天橋系統(英文:Central Elevated Walkway),又稱中環行人天橋網絡,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大型行人天橋網絡設施;部分路段靠近維多利亞港,可飽覽維港景色。此系統以國際金融中心商場和交易廣場作中心,並分為東南西北四方向的行人天橋段。

系統由香港政府及中環各大地產發展商分期互聯建成。發展商包括香港置地、怡和、信德集團等(亦因此不同路段有不同設計;出現全球較罕見的多於一個發展商同時合作興建行人天橋),在部分地方設有樓梯及電動扶梯方便行人,而部分連接兩座大廈的天橋則設有空氣調節[1]

在金鐘一帶有另一個行人天橋系統,經由炮台里、皇后像廣場或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中途經過美國銀行中心、穿過金鐘廊等,與中環的行人天橋系統連接。

目錄

歷史

1970年代,置地在當時的中環海旁興建康樂大廈(今怡和大廈),為方便行人來往,便興建了一條橫跨干諾道中的行人天橋,連接太古大廈(今遮打大廈),康樂大廈及香港郵政總局(須經過康樂大廈旁的樓梯前往地面前往)。置地亦在其發展的大廈之間興建多條行人天橋連接。1980年代初,交易廣場落成後,政府興建了一條行人天橋連接置地天橋,並沿海旁向西擴展,連接當時的中環碼頭及上環信德中心。一些位於皇后大道中的大廈,如渣打銀行大廈及中匯大廈,亦興建了行人天橋連接置地的物業,成為網絡的一部分。

中區行人天橋通往恒生銀行總行大廈的一段路標,通往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

1993年,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啟用,並經恒生銀行總行連接至行人天橋系統,以皇后大道中為起點,貫穿中環多條狹窄的街道至干德道止。1998年,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及機場快線香港站落成,部分沿干諾道中興建的行人天橋拆卸,改為連接國際金融中心[2]。2000年後,政府再興建一條平行的天橋連接環球大廈與交易廣場。

1990年代初,一群日本學者以當時的中區行人天橋系統研究天橋系統對城市發展和規劃的重要性,並繪製了有關地圖,稱之為「上の道」(Ue-no-michi)。

2010年代,因應興建中環及灣仔繞道,來往郵政總局及中環碼頭的行人天橋需要改建。

2012年8月,政府推出人人暢道通行計劃,儘可能為全港的行人天橋及隧道加建升降機連接地面和天橋(見下段)。

2017年,盈置大廈業主與政府達成協議,以補地價港幣8159萬元代價興建連接盈置大廈與恒生銀行總行的行人天橋。

視頻

中區行人天橋系統 相關視頻

悅耳動聽的音樂 來自中環行人天橋上的音樂演奏家
行人天橋里的香港:穿梭於空中的城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