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地名漢州
中國古代地名漢州 |
中文名稱;漢州 外文名稱;Han states 地區;四川省廣漢市 君主;漢高祖 時間;公元前201年 |
漢州即今四川省廣漢市,唐置,時轄雒、什邡、德陽、綿竹、金堂5縣,民國廢。西漢高祖置雒縣,屬益州廣漢郡,唐武則天於雒縣置漢州,元省入漢州,由漢州直轄雒縣區域,沿襲至清。民國2年改名廣漢縣,1988年撤縣建市。
目錄
序言介紹
漢州即今四川省廣漢市,唐置,時轄雒、什邡、德陽、綿竹、金堂5縣,民國廢。
西漢高祖置雒縣,屬益州廣漢郡,唐武則天於雒縣置漢州,元省入漢州,由漢州直轄雒縣區域,沿襲至清。民國2年改名廣漢縣,1988年撤縣建市。
歷史沿革
在距今4500年左右,古蜀國的先民們就在今廣漢市南興鎮方圓6平方公里的三星堆一帶辛勤勞作、生息、繁衍,創造出早期燦爛的古蜀文化。專家認為三星堆一帶很可能是早期蜀國的-個重要都邑所在地,極有可能就是"杜宇氏"成"魚鳧氏"的故都,也曾經是古蜀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
今廣漢市古為雒縣,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廣漢郡,轄13縣。雒縣因雒水(即今石亭江)流經縣境而得名,故城在今北外鄉境五里巷。至隋代,雒縣縣城始徒今雒城鎮。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此為益州,刺史治雒。
新莽時期(9--23年),改益州為庸部,部牧駐雒縣。又改廣漢郡為就都,改雒縣為吾雒。公孫述據蜀時期(25-36年),改廣漢郡為子同郡,雒縣為其屬縣之一。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8年),公孫述敗亡,復置益州和廣漢郡,雒縣為廣漢郡屬縣,益州刺史仍治雒。安帝元初末,廣漢郡由涪(今綿陽)移治雒縣。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劉焉為益州牧,州治徙綿竹,獻帝興平初徒居成都,但雒縣仍為廣漢郡治,並延續至曹魏時期。
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83年),魏滅蜀,分益州為梁州。廣漢郡改屬梁州,雒縣仍為郡治。
西晉泰始二年(266年),改廣漢郡為新都郡,咸寧三年(277年),改新都郡為新都國,太康四年(283年)國除,復置為新都郡,太康六年(285年),析新都郡復置廣漢郡,均治雒縣。新都郡和廣漢郡都隸屬梁州。太安二年(303年),李雄據蜀建大成國,並新都郡入廣漢郡,雒縣仍屬廣漢郡。
東晉時期(317一420年),廣漢郡仍屬梁州,雒縣為郡治。
南北朝時期(420--479年),廣漢郡改屬益州,郡治雒縣。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在雒縣境內僑置西遂寧郡,郡治在今廣漢市新華鎮境內。南齊至蕭梁承聖元年上述建置沿襲未變。蕭梁承聖二年(553年),西魏占領蜀地,廣漢郡改屬東益州,雒縣仍為郡治,西遂寧郡繼續僑置。宇文覺滅西魏建立北周(557年),廣漢郡初改屬新州,後復屬益州;廢西遂寧郡為懷中縣,雒縣記為廣漢郡治。同時,方亭縣(今什邡市)與雒縣合併,仍稱雒縣。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廢益州和廣漢郡,改置蜀郡,雒縣為其轄縣,開皇二年(583年),廢蜀郡復置益州,開皇十八年(598年),改雒縣為綿竹縣,原綿竹縣更名孝水縣。仁壽三年(603年),於玄武縣(今中江縣)置凱州,綿竹縣(原雒縣)為其屬縣。煬帝大業二年(606年)又改益州為蜀郡,廢凱州。次年,雒縣恢復原名,還屬蜀郡,撤銷懷中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蜀郡為益州。次年,分雒縣置什邡縣。武德三年(620年),析雒縣置德陽縣。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於雒縣置漢州,領雒、綿竹、德陽、什邡、金堂等5縣,以雒為州治。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漢州為德陽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德陽郡為漢州。唐朝時期的漢州,隸屬劍南道西川節度使。
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前蜀、後唐、後蜀建置仍如唐制。
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滅後蜀,置漢州,領雒、什邡、德陽、綿竹4縣,隸屬西川路,雒縣為郡治。仁宗嘉右四年(1059年),改西川路為成都府路。南宋時,漢州仍置,領縣與北宋時相同。
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復置漢州,領什邡、德陽、綿竹3縣,撤銷雒縣建制,由漢州直轄原雒縣地區,以原雒縣為州治。中統三年(1262年),建陝西四川行中書省,漢州屬之。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在蜀稱帝,建立大夏國,復皿雒縣。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滅大夏國。同年,省雒縣入漢州,仍領三縣。明末,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建置沿日。
清初,仍如明制。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漢州為散州(單州),不再轄縣,隸屬成都府,沿襲至民國元年
民國2年(1913年),廢府、廳,州建制,改漢州為廣漢縣(緣廣漢郡而名),屬川西道(次年改為西川道)。民國7年(1918年)起,廣漢縣由駐軍掌管政權,時稱"防區制"。民國18年(1929年),廢除道一級建置,縣由省直轄。民國24年(1935年),取消防區制,廣漢縣隸屬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治綿陽)。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初,四川省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個行署區,廣漢縣隸屬川西行署區綿陽專區。1952年9月,撤銷各行署區,合併為四川省。1953年7月,廣漢縣改屬溫江專區。1960年4月29日,什邡、廣漢合縣,仍名廣漢縣。1963年1月1日,廣漢、什邡分縣,1983年8月18日,德陽市建立,廣漢縣劃屬德陽市。
1988年2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函1988[30]號),撤銷廣漢縣,建立廣漢市(縣級),為四川省轄縣級市。四川省委託德陽市代管。
漢州名山
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 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繡河山之勝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第六十七福地 晃山 在漢州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漢州街道 , 360搜索 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