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學會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專業委員會
中國地質學會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是由中國地質科技工作者組成的學術性群眾團體,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是地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地質方法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是定量地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在地球資源、環境和災害研究中廣泛應用並迅速發展。現代數學地質理論和空間信息技術的結合已將定量地學帶進一個全新的時代,為解決複雜的資源、環境、災害等重大地球科學問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專業委員會是中國地質學會下屬的一個分支機構,由趙鵬大院士組織發起,經中國地質學會理事會[1]批准成立的。
目錄
機構簡介
專業委員會是理事會領導下的非法人學術工作機構。承擔組織本專業學術交流、科學科普、諮詢服務、人才培訓及專業研究等方面的任務。專業委員會負責每屆學術會的籌備召開,為數學地質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屆數學地質大會,將數學地質會打造成了一個高水平的學術論壇,一個展示新理論、新技術的學術論壇,一個展示新成果的學術論壇,一個展示發展方向的論壇,同時數學地質會也展示出了良好的發展特色:青年人才大量湧現、學術視野進一步開闊、數學地質理論水平不斷提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中國地質學會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專業委員會設主任委員一人,副主任委員數人,秘書長一人和委員若干人,成員由有關方面協商、推薦,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聘任,可以連任但不能超過兩屆,隔屆可再任。
相關資訊
掛靠我校的三個分支機構獲得「中國地質學會2021年度工作優秀獎」
近日,中國地質學會公布《關於授予中國地質學會2021年度工作優秀獎的決定》,授予16個分支機構年度工作優秀獎。掛靠我校開展工作的地質教育研究分會、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專業委員會(排名不分先後)獲得了該項表彰。
地質教育研究分會由我校王成善院士任會長,劉大錳副校長任副會長兼秘書長,秘書處設於我校自然文化研究院。2021年分會主辦了第三屆全國大學青年教師地質課程教學比賽,是「全國高校教師教學競賽排行榜」賽事之一,是我國地質類學科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學科教學競賽活動。我校馬俊傑書記出席本屆教學比賽開幕式並致辭,劉大錳副校長代表主辦方指導工作、巡視賽場,我校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顏丹平教授是本屆專家組副組長,來自83所高等院校的100多名校領導和專家學者,212名參賽選手參加比賽。經過激烈角逐,評選出24位特等獎、64位一等獎和84位二等獎。我校海洋學院由雪蓮副教授、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王偉副教授、地球物理與信息技術學院李傳輝副教授,均榮獲特等獎。學校辦公室、自然文化研究院、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等職能部門參與了比賽。人民網、中國自然資源報、中華高校網等新聞媒體做了相關報道。
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由我校劉俊來教授任秘書長,秘書[2]處設於我校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專委會發起和主辦了「構造地質學網絡論壇」,每周堅持召開構造地質學網絡論壇,會議宗旨:傳承「構造地質學論壇」的學術精神與會議特色,展示青年學者在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領域的進展和突破,增進老、中、青學者間的學術交流。論壇每次一個主題,邀請海內外兩位學者做報告。2021年先後舉辦了17期論壇活動(截止2021年8月7日),來自中國、德國、法國、韓國、西班牙等國家的34位海內外學者做學術報告。會議內容涵蓋「大數據背景下的構造地貌研究」、「深部構造」、「地球動力學數值模擬」、「燕山運動」、「高精度地形數據驅動的斷裂活動性研究」及「淺表過程及其災害效應」等。據不完全統計,直接參與線上會議人數5000人次。「構造青年」微信公眾號現有關注人數超過5000人,現瀏覽量總計22萬人次。
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專業委員會由我校陳建平教授任主任委員,秘書處設於我校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2021年,專委會在多地協辦地球日和地學夏令營等科普活動。第52個世界地球日,在地大武漢逸夫博物館舉行「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宣傳系列活動,600餘名小學生參加活動。此外,協助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中國地質大學學生分會,面向大學生、研究生開展不定期的數學地質宣傳講座。專委會加強與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的交流,推薦優秀論文到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的國際性期刊《數學地球科學》、《計算機與地球科學》、《自然資源研究》等發表,專委會會員每年在國際刊物上(OGR、JGE、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omputer & Geosciences、Mathematical geosciences、Applied Metrics等)發表大量文章。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所屬「深地資源勘查開採」專項的「深部資源預測系統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取得較好成果,並長期在《地質學刊》稿源選擇與論文質量把關上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