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地質學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地質學會是由中國地質科技工作者組成的學術性群眾團體,其主管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掛靠單位是自然資源部。學會辦事機構設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由綜合協調處、成果和人才評選處、誠信體系建設處、學術交流[1]處和期刊處組成。

目錄

機構簡介

中國地質學會於1922年2月3日在北京成立,是在中國建立最早的學術團體之一。中國着名地質學家及在華工作的外籍知名學者章鴻釗、翁文灝、王烈、丁文江、李四光、葛利普(a.w.grabau,美國)、王竹泉、王紹文、王寵佑、仝步瀛、朱庭祜、朱煥文、李捷、李學清、周贊衡、孫雲鑄、譚錫疇、袁復禮、葉良輔、董常、趙汝鈞、盧祖蔭、謝家榮、錢聲駿、安特生(j.g.anderson,瑞典)、麥納爾(l.miner,女,美國)等26位學者為發起人,章鴻釗為首任會長,謝家榮為首任秘書長。中國地質學會的前身為1909年在天津創立的中國地學會。我國最早的一幅地質圖(直隸地質圖)就發表在該會第一號地學雜誌(1910年)上。

分支機構

中國地質學會1936年成立了第一個地方分會即北平分會,到2012年已經增加到31個省、市、自治區地質學會;60年代中期中國地質學會設立了3個學術機構-專業委員會,到2017年已經發展到57個分支機構(專業委員會、研究分會、工作委員會)。學會建立了常設辦事機構-秘書處和期刊處。2017年組成了中國地質學會第40屆理事會。中國地質學會的會員1949年前為559人,到現在已經發展到8萬多名。

中國地質學會是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的成員組織,中國地質學會第35屆理事會理事長張宏仁先生曾任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主席,第35屆理事會名譽理事劉敦一先生曾任副主席。有數十位地質學家[2]擔任與地質學有關的各種國際學術團體的主席、副主席、理事、委員等職務。

社會職能

中國地質學會一直將學術屬性視為最本質的社會職能,在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組織國際學術會議、普及地質科學知識、編輯出版科技刊物、培養推薦人才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形成了全面、系統的學術交流網絡,與各部門、各行業的地質工作者有着最廣泛的聯繫。這一自身優勢,使這個學會在社會上的影響日益擴大,在地質科技領域的凝聚作用不斷增強。

中國地質學會每年都舉辦各種類型的學術會議30餘個,涉及到地學領域的各個分支學科。還承辦國際學術團體委託召開的國際學術討論會,經常派專家學者參加國際學術會議。1996年中國地質學會與有關部門合作成功地舉辦國際地科聯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得到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和國內外地質學家的一致好評。中國地質學會十分重視科普工作,每年的「世界地球日」和青少年地學夏令營已成為中國地質學會科普工作的傳統項目。

中國地質學會設立的「中國青年地質科技獎」(即「金錘獎」和「銀錘獎」)、「黃汲清青年地質科技獎」、「野外地質傑出貢獻獎」(即金羅盤獎)、「優秀女地質科技工作者獎」和「優秀科普產品獎」,主要表彰在地質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地質科技人才,在行業內外具有廣泛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獲獎人員大多數已成為我國地質工作中的骨幹力量。

由於學會在國內外地質科學界的影響和學會廣大專、兼工作人員的努力工作,1996年獲國家科委「全國科學普及先進集體」稱號,已連續五次榮獲中國科協「全國先進學會」的光榮稱號,2012年獲民政部「4A級社會團體」、2015年獲中國科協「優秀社團能力建設項目」。

中國地質學會第40屆理事會於2017年11月換屆成立,理事分布在全國地質行業管理、科研、教學和生產單位。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書記、局長、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鍾自然同志為第40屆理事長,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中國地質科學院常務副院長李金髮同志任常務副理事長,兼任秘書長。

視頻

中國地質學會 相關視頻

中國地質學會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動——透過火山看地球
神奇的深海寶藏-可燃冰-黃偉-第53個世界地球日暨中國地質學會成立100周年、廣東省地質學會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廣東省地質學會

參考文獻

  1. 未來的學術交流的方式,搜狐,2019-02-27
  2. 地質學家的分型,搜狐,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