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Clinical Microbiology Division of CSM)成立於2009年8月30日,是經中國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會同意,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民政部批准的國家二級學會。
目錄
機構簡介
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是針對臨床微生物學這一專門領域所建立的中國微生物學會的下屬分支機構。業務範圍包括學術交流、科研考察、專業培訓、課題研究、成果推廣、國際合作和諮詢服務。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專業委員會申請成立的構想報告最初是由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1]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谷海瀛教授提出的,旨在推動中國臨床微生物學發展。這一構想提出後得到了國內廣大從事臨床微生物學的專家學者們支持,經過中國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最後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民政部批准同意,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專業委員會於2009年8月29日在海南省海口市燕泰國際大酒店召開了成立大會,由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趙國屏院士和海南省衛生廳副廳長隋枝葉女士完成了揭牌儀式,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專業委員會宣告正式成立。它的誕生意味着中國臨床微生物學的發展開始了新紀元。
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最早在海南省海口市成立,掛靠在海南省臨床微生物學檢測與研究中心。後因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谷海瀛教授被引進至寧波大學工作,經中國微生物學會2010年10月30日第九屆第九次常務理事會表決同意,機構遷往浙江省寧波市,掛靠單位變更為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目前該專業委員會已擁有全國委員50名。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將成為中國臨床微生物學發展的領軍力量。
相關資訊
山東大學承辦2022年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腸道菌群分會年會暨「嶗山論腸菌」學術論壇
8月24日至27日,2022年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腸道菌群分會年會暨「嶗山論腸菌」學術論壇在青島舉辦。本次年會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腸道菌群分會主辦、中國微生物學會普通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和熱心腸研究院協辦、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論壇名譽主席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畜牧健康養殖中心主任印遇龍,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陳子江教授。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腸道菌群分會會長、山東大學劉雙江教授,山東大學李盛英教授為本次大會的共同主席。
開幕式上,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總幹事長劉平生研究員帶來了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濤的視頻和祝詞。徐濤院士簡要介紹了生物物理學會始終堅持「五湖四海」的民主辦會方針,以及在促進生物物理科學研究、服務國家科技創新、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健康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指出,腸道菌群[2]研究作為方興未艾的前沿,充滿了未知和挑戰,期待年會能夠促進相關領域專家交流合作和學科交叉融合,謀劃好腸道領域的長遠布局和發展。
青島藍谷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即墨區委副書記毛軍響簡要介紹了青島藍谷的區位優勢、發展成果和目標願景,充分肯定了山東大學及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對促進藍谷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並邀請各位專家學者加盟青島藍谷,共創美好未來。
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常務副校長韓建新回顧了山東大學的辦學特色和學科優勢,特別是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和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發展歷程及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加快生命學科發展,做大做強生物經濟是國家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人體微生物組特別是腸道菌群更是支撐未來醫藥產業和醫療事業的基石,希望通過本次年會,加強學術交流,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推動腸道菌群學術研究到達新的高度。
德國國家工程院和歐洲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友明教授介紹了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微生物技術研究,特別是腸道微生物領域研究方面的有關情況。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將本次論壇辦出特色,辦出成效,辦成引領國際國內腸道菌群領域研究的學術品牌。
開幕式後,舉行了院士報告、大會特邀報告、iMeta創刊儀式和「康腸有道,得識有君」腸道菌群中青年學者資助項目啟動儀式。趙國屏院士作了題為「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研究真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挑戰」的報告,從焦瑞身先生教我做科研、微生物/微生物組與人類健康/疾病、人類腸道微生物組和人體健康/疾病的認知和挑戰、生物醫學大數據時代的微生物學研究範式與精準醫學等方面詳細介紹了自己的學術心得和研究進展。陳子江院士作了題為「腸道微生態與女性生殖健康」的報告,從腸道微生態概述、腸道微生態與代謝性疾病、腸道微生態與女性生殖健康、腸道微生態與多囊卵巢綜合徵相關性及潛在機制等方面詳細介紹了腸道菌群與女性生殖健康相關研究進展情況。印遇龍院士作了題為「腸道微生物與脂肪代謝研究進展」,從研究背景意義,瘦肉型和脂肪型豬腸道微生物差異,褪黑素、HMB、絲氨酸等通過腸道菌群改善脂肪代謝等方面詳細介紹了腸道微生物與脂肪代謝相關研究進展,揭示了腸道微生物的廣泛應用前景。姜長濤教授、劉宏偉教授分別作了題為「腸道菌群與宿主代謝的交互調控作用」「藥用真菌活性分子靶向調控腸道菌群」的報告。
本次論壇設置「腸道菌群互作及功能基礎研究」「腸道菌群與慢病的人群隊列及臨床研究」「腸道菌群與免疫」「腸道菌群數據挖掘與表徵新技術」「腸道菌群干預與應用轉化」「青年論壇」「期刊編輯與青年學者面對面」七個分會場,共有48位專家學者作了學術報告,設有34個學術牆報進行展示和交流,共同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大會評選出兩位優秀青年科學家,5位優秀學術報告人及5個優秀牆報獎。此外,本次年會還召開了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腸道菌群分會理事會。
參考文獻
- ↑ 免疫學重點總結(一) ,搜狐,2017-11-10
- ↑ 腸道菌群這麼重要!你都了解嗎?,搜狐,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