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於2012年進入院級重點實驗室序列,大豆分子設計育種研究已成為研究所優勢學科和核心競爭力。實驗室以大豆等東北主要農作物為研究對象,發掘和利用控制重要農藝性狀的關鍵基因,開展重要農藝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和利用研究,發展大豆分子設計育種的新方法和原理,培育適宜於東北地區的突破性農作物[1]新品種,為解決我國大豆危機和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目錄
定位與目標
實驗室圍繞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需求,立足東北商品糧主產區,開展大豆等主要農作物的生物學創新性應用基礎研究,創新和發展大豆分子設計育種的新理論和新方法,解決東北主要作物新品種培育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問題,為我國大豆產業發展提供先進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
實驗室發展目標:開展大豆等東北主要農作物產量、品質、抗逆、生育期、營養利用效率等重要農藝性狀的分子機制基礎研究和利用其改良作物性狀的應用技術研究,建立先進的大豆品種分子設計精準育種體系,解決東北農業發展中機械化和耕作制度進步對新型作物品種的迫切需要,培育適宜東北主產區的高產、優質、抗逆、廣適性的環境友好型突破性作物新品種,為我國大豆生產提供先進的育種技術和理論。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大豆功能基因組學
利用功能基因組學的手段,解析控制大豆產量、品質等重要性狀的分子模塊,明確各模塊間的關鍵連接路徑和通路,闡明大豆重要農藝性狀形成和演化的分子機制,為分子設計育種提供優異的分子模塊。
研究方向二:大豆光周期生物學
選擇生育期相同遺傳背景的不同生態區的大豆資源[2],從全基因組水平揭示大豆光周期調控開花的基因網絡和關鍵位點或分子元件,揭示大豆光周期等重要農藝性狀形成的機制,研發通過大豆生育期基因型提升大豆產量和品質的新方法。
研究方向三: 大豆分子設計育種
建立以分子精準育種為核心的新一代分子設計育種理論和技術體系,研發人工智能技術理論模型,發展基因編輯育種技術和基因定點整合技術及基因刪除技術等基因精準改良技術,建立工程化的的分子精準育種流程,培育優質高產和環境友好的大豆新品種。
研究方向四:病蟲害生物防治機理及應用技術
研究大豆等植物寄生害蟲與寄主互作關係,利用昆蟲病原線蟲及其共生菌防治土壤害蟲及植物寄生線蟲,揭示環境條件變化對土壤生物多樣性、食物網結構和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為實現土傳病蟲害生物防治提供理論和技術。
研究方向五:黑土地保護利用與大豆豐產高效協同機理及應用技術
以黑土耕地地力提升和大豆豐產為切入點,系統解析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對大豆產量形成的影響機制;針對不同土壤類型和生態氣候條件研發大豆豐產技術體系,配套大豆基因型篩選,突破黑土地保護利用與大豆豐產協同高效的技術瓶頸,促進黑土區大豆產能持續提升。
研究方向六:東北粳稻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的挖掘與育種利用
鑑定調控東北水稻早熟、耐冷、穗發芽、直播稻特性等與東北水稻生產密切相關的重要農藝性狀,並解析調控網絡;開展基於基因編輯、分子輔助選擇等為基礎的分子設計育種工作,創製和培育適應現代農業需求的早熟、優質和適於直播的水稻新品種。
研究方向七:高效玉米育種技術和玉米突破性自主新品種選育
以黑土保護與玉米糧食產能持續提升為目標,開展現代化玉米育種技術攻關,發展和完善規模化玉米育種流水線;選育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新品種;建立東北黑土不同生態區玉米品種高產高效綠色生產技術體系。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薛勇彪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錢前、種康
實驗室主任:馮獻忠
實驗室副主任:卜慶雲
研究團隊
參考文獻
- ↑ 【公基常識】農作物的分類,搜狐,2022-04-06
- ↑ 836份全國大豆種質資源讓楚雄州實現豆類種質自由,搜狐,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