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1979年10月成立。中國著名科學家關肇直院士、吳文俊院士、許國志院士是主要創始人。關肇直院士是首任所長。繼任所長成平研究員和陳翰馥院士、郭雷院士,2008年所長高小山研究員[1],副所長張紀峰研究員,所長助理楊曉光研究員。系統科學研究所以多學科交叉為特點,在系統控制、數學機械化、系統運籌與管理、統計與科學計算、複雜系統以及某些近代數學分支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研究具有鮮明的特色和突出的優勢。
目錄
成立背景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1979年10月成立。我國着名科學家關肇直院士、吳文俊院士、許國志院士是主要創始人。關肇直院士是首任所長。繼任所長成平研究員和陳翰馥院士、郭雷院士,現任所長高小山研究員,副所長張紀峰研究員,所長助理楊曉光研究員。
系統科學研究所以多學科交叉為特點,在系統控制、數學機械化、系統運籌與管理、統計與科學計算、複雜系統以及某些近代數學分支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研究具有鮮明的特色和突出的優勢。
發展歷程
1998年12月系統科學所與其他三個數學類研究所(數學所、應用數學所、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整合組建了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並進入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系統科學所逐漸成為單純的學術組織、管理和交流的機構。系統科學所整體實力雄厚,53名科研人員中,研究員3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1人、博士生導師[2]30人。所內25名45歲以下年輕高級研究人員中,5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3人獲中科院百人計劃支持,連續四屆4人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三屆一等獎)及多種榮譽。
系統科學研究所自成立以來,累計獲獎175項。重要成果包括:示性類及示嵌類的研究,數學機械化的研究,飛行器彈性控制理論的研究,衛星的選軌與測軌,補償列緊原 理與熵氣體動力學方程組,全國糧食產量預測,自適應估計與控制的理論研究,幾何定理及其證明理論與算法的新進展,黃淮海平原區域綜合治理技術和農業發展戰略研究,有限元外推技術,移位寄存器序列,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幾何學及其應用,長江上游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的研究與評價,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等。
系統科學研究所共有7個博士點,分別分布在數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3個一級學科中。二十多年來畢業並獲博士學位219人,碩士學位224人,在學研究生137人。系統科學所是首批被國家批准的具有博士後流動站的單位之一,現有數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三個博士後流動站。1987年至2002年,進站博士後81人,出站63人,現有在站博士後科研人員18人。
系統科學所學術活動活躍,多次組織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全國性一級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掛靠我所,歷屆理事長均由系統科學所科研人員擔任。由我所主辦的《系統科學與數學》刊物和系統工程學會會刊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在國內有重要影響。2001年又創辦了新的英文刊物 "J.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系統科學所與國內外許多學術團體和機構保持密切聯繫,並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所內現有23位高級研究人員在國內外近40個重要學術組織和學會中任職,還有30餘位高級研究人員在國內外幾十種重要學術刊物上任編委、執行編委、副主編、顧問等職。
在研項目
研究所主持和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其中包括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1項,國家攀登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4項,重點項目7項。以下列出在研項目:
學術團體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是中國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學術性社會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1979年由錢學森、宋健、關肇直、許國志等21名專家、學者共同倡議並籌備。1980年11月1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由自然科學領域的科學家錢學森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經濟學家薛暮橋擔任名譽理事長,充分體現系統工程跨部門、跨領域交叉學科性質特點。 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關肇直,第二、三屆理事長許國志。第四、五屆理事長顧基發。第六屆第七屆理事長陳光亞。
宗旨
團結廣大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科技工作者,促進系統工程的發展,繁榮系統科學事業,促進系統工程學科知識的普及與推廣,促進系統工程人才的成長與提高,以提高中國宏觀管理技術水平,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四個現代化服務。
主要任務
圍繞本學科領域組織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理論與應用研究、科技普及、教育培訓、書刊、決策諮詢、項目論證、成果鑑定、資格評審、國際合作、科技服務。
參考文獻
- ↑ 評研究員條件是什麼?有哪些要求? ,搜狐,2021-08-19
- ↑ 博士生導師有了明確選聘標準,搜狐,20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