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来西亚关系
中国-马来西亚关系(马来语:Hubungan Malaysia-China)是指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双边关系,最早可追溯到汉朝,而马来西亚亦有很多华人聚居,为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立下很多功劳。马来亚独立后,一度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与中华民国建立领事关系。北京当局于1974年5月31日,始与马来西亚建交,并开始派遣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它是第二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东盟成员国。
目录
历史
元朝以前
中国在公元三世纪便知道昆仑/马来船员的存在。中国古籍记载,“昆仑舶”载货;“昆仑舶”即是海上东南亚的船只。7世纪时候中国以“昆仑”一词专门指称马来沿海地区。9世纪的《一切经音义》记载,“昆仑舶”经常前来北部湾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明朝
马六甲苏丹国曾遣使前往当时其中一个超级大国——中国,觐见明朝皇帝,并与中国结盟。自此,满者伯夷和大城王国未曾入侵马六甲。明廷也警告暹罗和满者伯夷不要入侵受中国保护的马六甲。
清朝-1949年
孙中山曾在1905年、1910年1911年5度前往槟城(庇能)。他在1908年成立槟城阅书报社。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召开庇能会议,同年12月20日在槟城创办了《光华日报》,并向马来亚各地华侨筹募在1911年发动黄花岗起义的经费。孙中山曾说过“华侨乃革命之母”,可见各国(包括马来亚)华侨在共和革命过程中立下的功劳[1]。
1949年后
于1930年4月30日在马来亚森美兰州成立的马来亚共产党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南洋临时委员会。1955年,已经占据中国大陆的中国共产党真正考虑给马来亚共产党经济援助。1961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加大扶持马来亚共产党等在东南亚各国打游击战的共产主义武装组织,给予大量的武器、经济、技术、粮食援助,并在1967年之后开设“马来亚革命之声广播电台”开展宣传战。但在邓小平掌权执政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停止输出革命,断绝一切对东南亚各国共产党的援助,裁撤在云南省昆明市市郊的东南亚共产党训练营与营中的中国教官,停止武器和粮食支援。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7年马来亚独立的时候承认马来亚政府,不过以东姑阿都拉曼为首的马来西亚政府需要靠西方维持局势和经济稳定,因此实行反共政策,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与播迁台湾的中华民国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更认为在1963年成立的马来西亚联邦是帝国主义的表现,支持印尼总统苏加诺对抗马来西亚的政策。1974年5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始与马来西亚建交,两国邦交开始[2];马来西亚亦与中华民国结束外交关系,关闭马来西亚在台北的领事馆。马来西亚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
视频
中国-马来西亚关系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程永华出席马来西亚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暨访马100周年纪念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06-11-21
- ↑ 1974年5月31日 我国与马来西亚建交,中国网, 2009-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