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體育場
中央體育場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大柵門南京體育學院內,是民國時期中國最大的體育場,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運動場。中央體育場包括田徑場、國術場、籃球場、游泳池、棒球場及網球場、足球場、跑馬場等,占地1000畝,造價達140餘萬元,一次可接納觀眾6萬人,中心建築為田徑場,四周全部看台可容納觀眾35000餘人,是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運動場[1]。
民國十九年(1930年)第四屆全國運動會後,國民政府以欲恢復民族地位與精神,須先養成健全之體格;故體育一端,比較德、智育,尤為重要,決議要在南京建造中央體育場,作為召開全國運動大會的基地,並指定以中山陵園界內靈谷寺南部一大片土地為體育場場址。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中央體育場正式奠基,由基泰工程司關頌聲、楊廷寶設計,利源建築公司承造。至8月底,主體工程已基本竣工。全部工程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同時採用中國傳統紋樣裝飾,進出口主看台都採用中國式牌樓建築風格,並於1933年順利承辦第五屆全國運動會。2006年,南京中央體育場舊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目錄
建造背景
1949年之前,中國共舉行過七屆全國運動會。1930年,自第四屆全國運動大會召開之後,蔣介石提出要在南京興建一座大規模的中央體育場,作為以後召開全國運動大會的基地。
1930年4月,國民政府為籌備1931年10月份召開的全國運動大會,組織了籌備委員會,指派林森、何應欽、朱培德、宋子文、王正廷、蔣夢麟、劉瑞恆、吳鐵城、魏道明九人為籌備委員,並公推林森為常務委員,主持會務;以陵園管理委員會總務處長夏光宇為主任幹事,負責具體事務。籌委會擬建造一座體育場,經國務會議指定,以中山陵園界內、靈谷寺南部1200畝土地為全運會體育場場址,這就是後來的中央體育場。
歷史沿革
體育場興建之前,這是一片荒蕪之地,地面崎嶇不平,民墳荒冢比比皆是。1930年5月,全運會籌委會會同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及參謀本部陸地測量局,對全運會場址進行測量,並招標遷移了地面上的墳冢。全部土方工程由新記公司承包,耗資5.64萬元。同時,籌委會延請基泰工程司關頌聲、楊廷寶等建築師設計繪圖。9月,建築圖樣繪製完畢。
1931年2月,籌委會對建築工程進行招標,利源建築公司以84.9301萬元的報價中標承建(設備不算在內)。利源建築公司中標後,因限期短促,立即開工。這年的5月10日上午10時,舉行了隆重的奠基禮,蔣介石等國民政府軍政要員以及國民會議代表約三四百人出席了奠基儀式,蔣介石在典禮上發表講話說:「欲恢復民族地位與精神,須先養成健全之體格,故體育一端,比較德育尤為重要。」奠基處設在田徑賽場司令台左方,在距地面約二米處置奠基石一塊,上刻「中華民國二十年五月十日中央體育場奠基紀念」二十個鎏金大字;另置鐵匣子一個,內放大會籌備經過報告、各項體育運動規則、全場圖樣,以及《申報》、《中央日報》、《新京日報》等報紙各一份。為了使全運會能在10月10日這一天如期舉行,利源建築公司共動用了三千名工人,夜以繼日的工作,終於在8月底之前各項主體工程基本竣工。工程總造價一百四十餘萬元。
中央體育場建成後,原定於1931年10月10日召開的第五屆全國運動大會,由於受到17省水災和·九一八事變的影響,未能如期舉行。
1933年10月10日,由國民政府教育部組織的第五屆全國運動大會在中央體育場隆重舉行,這是中央體育場建成後舉辦的首次運動會。當時,全國有33個單位參加,各省市選派的運動員超過2697人,一時盛況空前。在這次運動會上,運動員共打破21項田徑、4項游泳全國紀錄,上海代表隊獲得這屆全國運動會的獎牌總數第一名。引人注目的是,東北運動員劉長春分別以10秒7和22秒1的優異成績創造了100米和200米兩項短跑全國最好紀錄,而這兩項紀錄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被打破。尤為感人的一幕是在東北淪陷區內,曾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的著名短跑名將劉長春等人,歷經無數艱辛,從日寇鐵蹄下的家鄉入關趕來參加運動會。開幕式上他們致誓詞:·我們心目中共同競爭的錦標是恢復東北各省的地圖顏色。「看台上觀眾們群情激奮。
抗戰結束後,南京中央體育場曾被選為申辦奧運會的主體育場,但最終因為戰火,奧運夢想沒有在這裡實現。
1992年,中央體育場舊址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中央體育場游泳池被拆除,在原有基礎上改建成一座現代化的室內游泳館,並保留了當年的建築和泳池。
2003年,中央體育場籃球場被拆除,後改建成一座現代化的室內網球館。
2006年,中央體育場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由於長時間被民居湮沒,棒球場僅存的兩座牌坊被發現。
2017年,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2]。
2018年6月,中央體育場舊址群體建築之國術場的修繕工程開始。
視頻
中央體育場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推薦指數:南京體育學院中央體育場 ,團建通,
- ↑ 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的南京建築有哪些? ,搜狐,201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