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蹴鞠 唐宋時期盛行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中美洲蹴球(西班牙語:juego de pelota mesoamericano;納瓦特爾語:tlachtli o ōllamalīztli)是一種發源於中美洲的球類活動,有超過三千年的歷史。現時一些地方的美洲土著仍有進行這項運動。由於這運動的歷史悠久,它的詳細規則隨時間和地點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這運動是兩人或兩方對賽。

中美洲蹴球所使用的是硬膠質,而球場則是長形的。球場的兩邊築有高台,使球不致飛出場外。有時在球場的兩端會立柱。

球員需以肘、腰及膝把球送過對方的石環。

蹴球場在中美洲各處都有設立。在一些地區,幾乎所有較大的遺址都有蹴球場,其他地區則可能少一些。現存最大的蹴球場長166米,寬68米。

目錄

意義

蹴球除了是當地人(包括兒童)的休閒活動,也具有宗教意義[1]。正式的比賽常被認為是天上的神明或地下世界的主宰之間的鬥爭,而球本身代表太陽

在正式比賽中,落敗一方的領隊會被斬首或取出心臟以作活祭品,他的頭骨會被用作新球的球心。

關於比賽後的獻祭,另有一說法,即勝者獻祭:根據中美洲文明對於宗教的熱情,成為祭品被認為是神聖的,部分學者依照此點推測奉獻應該是屬於榮耀,所以獻祭應為勝利者。

但亦有地方如奇琴伊察,勝利一方或落敗一方的領隊被用作犧牲的說法同時存在。

蹴球是古代中美洲藝術的重要題材。很多中美洲古文明的雕刻壁畫等均有關於蹴球的描述,大大方便了現代人對該活動的研究。

唐朝蹴鞠

蹴鞠(cù jū)[2],最早載於《史記·蘇秦列傳》,蘇秦遊說齊宣王時形容臨苗:「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 「蹴」即用腳踢,「鞠」系皮製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它是中國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有直接對抗、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

視頻

中美洲蹴球 相關視頻

蹴鞠和足球歷史演變

參考文獻

  1. 《文明6》里,阿茲特克的「人祭球場」是怎麼回事?,搜狐,2017-09-03
  2. 蹴鞠,臨淄區人民政府,201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