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

圖片來自pinterest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China Congregational Church)又名中華公理會,為中華基督教會的堂會,現址位於香港島銅鑼灣禮頓道119號。舊堂於1950年3月動工興建,同年12月落成。2008年議決全面重建,2010年2月28日動土,2012年10月底落成,2013年3月31日作新堂獻堂禮。

目录

歷史

「福音堂」時期

1810年美國公理宗教會成立「美國公理宗海外傳道部」(簡稱「美部會」)推動國外之差傳佈道聖工。1883年「美部會」遣派喜嘉理牧師(Rev. Charles Robert Hager)往香港廣東開展Hong Kong Mission,初期主要在四邑各地佈道,並在香港得溫清溪、宋梓榮等人之助,於1883年在必列者士街市場現址創立「福音堂」及興辦夜學教授英文。Hong Kong Mission之開展,其實緣於一群旅居美國三藩市之華人信徒為家鄉同胞有機會得聞福音恆切禱告了十年之久,希望有宣教士奉差前往傳道,在此時他們的請求終於得到美部會的回應。1884年5月4日,孫中山以孫日新之名受洗成為公理堂教友名單上的第二人。


「美華自理會」時期

1891至1894年間,喜嘉理牧師因病回美休養並進修醫學,香港會務除學校外,鮮有進境。及後喜嘉理牧師回港,復在學校課室裡宣講聖道,規模日增,遂於1897年在士丹頓街租得一處堂址每晚舉行晚間崇拜。1898年喜嘉理牧師等人購得樓梯街2294地段(即今日「必列者士街堂」現址)開始建堂,1901年新堂落成,取名「美華自理會」,是年10月12日舉行獻堂典禮。喜嘉理牧師在1910年回美養病不能重臨,會友們遂於1912年集資2萬港元,向美部會購回全部產業權,改名「中華公理會堂」,正式宣佈成為華人「自養、自傳、自治」之中華本色教會。1919年在廣東有五大宗派聯合,「中華公理會堂」屬五宗派之一,加入「中華基督教會」運動,再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全盛時期共成立七支堂,包括「佛山第一支堂」(現為佛山市禪城區基督教升平堂)、「旺角第二支堂」、「台山廟邊第三支堂」、「中山石岐第四支堂」(現為中山公理堂)、「銅鑼灣第五支堂」、「高要馬安村第六支堂」及「筲箕灣第七支堂」。

「禮頓道堂」時期

1937年間,教會以樓梯街交通不便,計劃再覓地建築新堂。1940年教會購得禮頓道現址,籌備動工興建新堂期間太平洋戰爭爆發,工程被逼終止。戰後1950年12月9日新堂建築物落成,初時稱為「加路連山道堂」。

1970年教會在「樓梯街堂」原址重建,1971年公理堂大廈暨教會落成,因差餉物業估價署重新給予必列者士街68號之門牌,故改稱「必列者士街堂」。

2009年禮頓道堂進行重建,辦事處遷到毗鄰教堂的廣旅集團大廈公理堂培育中心,而重建期辦事處則位於銅鑼灣中心,早堂及晚堂崇拜安排於公理堂培育中心舉行,日堂崇拜則安排到真光中學必街堂舉行。重建工程於2012年11月完成,教會及辦事處亦遷回原址[1],新廈命名「公理堂大樓」(Congregation House),樓高廿四層。2013年3月31日,即開基恰恰130年當天,亦同是當年之復活節,新教堂舉行獻堂禮。

參考文獻

  1. 存档副本. [2016-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