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市大成拳協會
臨清市大成拳協會於2006年4月成立。現有會員260人,活動場地六百多平,環境優雅,設施齊全。本協會以推進全民健身[1]為理念,以專業技術公益服務大眾為準繩,在成立協會後,為廣大愛好大成拳運動的群眾無償進行大成拳知識的培訓,定時定點的舉辦大型戶外大成拳練習,為弘揚大成拳健身文化,推廣全民健身活動做出貢獻。在臨清市大成拳協會的帶動下,許多學校、單位成立了業餘大成拳團體。在提高學習、工作的和生活質量的同時,也使人民的身心更加健康。
目錄
相關資訊
臨清市大成拳協會載譽而歸
日前,臨清市大成拳協會的2名散打運動員參加了山東電視台"武行天下"。與來自全國各地的8支參賽隊,24名武術健兒同台競技、切磋交流。 經過12場的激烈角逐,臨清市大成拳協會代表隊取得了2戰2勝的好成績,臨清市參賽的隊員們在比賽中不畏強手敢打敢拼,奮勇拼搏,不但用良好的技術在賽場上征服了裁判和對手,同時在賽場外也用文明的言行向與會各方面展現了武術之鄉的風采。
"贏得了這次比賽我非常的高興,在以後的訓練里我會更加刻苦,爭取更好的成績。" 意拳散打搏擊館副館長陳超武說。
"經過比賽第一回合的交手我有信心在比賽結束之前肯定將他擊倒,但是在第二回合剛開始的。時候就一推將他KO,作為武術之鄉的意拳弟子能為家鄉爭光我感覺非常自豪。"意拳散打搏擊館館長陳超群說。
臨清意拳(大成拳)的傳承與發展
意拳,曾名大成拳,是清末民初河北深縣(現深州)魏家林村人王薌齋先生在形意拳基礎上吸取眾家之長創立。意拳無固定招法和拳套,強調以意念引導動作,故名意拳。意拳源於心意拳,它的核心內容包括:站樁、試力、步法、發力、試聲、推手、單操手、斷手、健舞。
意拳的創立是我國傳統武術的一次重大革命,曾引起了武術界的巨大震動。當年,許多中外技擊家紛紛前去拜訪王薌齋先生,共同探論拳學,相互切磋技藝。
多年來,意拳對於增強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好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意拳在王薌齋先生衣缽傳人姚宗勛先生的努力之下,保留了我國傳統拳學的技擊效用,吸收結合了西方搏擊的訓練方法和理念,使意拳成為了一種能適應現代擂台搏擊的特徵,成為了一套具有完整的思想理論和科學訓練體系,可以說今日之意拳是中外拳學之精華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的產物,它對眾多學科的深入研究都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正因意拳外延範圍的不斷拓廣,使意拳的社會價值已遠遠超出了其拳術本身的範疇。當年,為了能使意拳與現代擂台搏擊融合,承前啟後的第二代意拳宗師姚宗勛先生進行了大量的實踐,他將西方拳擊的訓練方法與意拳結合,使意拳在技術風格、訓練理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陳明.臨清大成拳學會會長、生於1964年2月9日,於1989年一1992年在北京農業工程大學讀書期間有幸在騰信國主任介紹下認識了意拳創始人王薌齋老師的長女王玉貞女士,當時王玉貞女士家住東冠英胡同,恰逢王玉貞其女胡女士探親具胡女士說其母不習武但二姨王玉芳一直傳承意拳,於是便一起拜訪了王玉芳老師,在當時王玉芳老師不允許磕頭拜師,便以鞠躬的儀式拜師。在北京的三年時間受到了恩師的精心指點,受益匪淺。學成之後又經恩師推薦到宗勛武館拜訪了姚承光先生,經承光師兄指點,在短短兩個月之內意拳技術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升。
1994年陳明先生回到家鄉臨清創建了臨清大成拳學會並先後培養了意拳精英弟子如、陳超群、陳超武、陳超雲、徐春、李剛等上百名弟子,他們又陸續開了十幾家意拳武館,直到今天學習意拳[2]的弟子們約有四、五千人之多。
如今,臨清意拳傳承人陳明先生在繼承前輩先賢的改革理念基礎上,更加進一步的將意拳傳統訓練方法和現代搏擊訓練相結合,使傳統武學意拳真正的以實戰拳學的名義走上了現代搏擊擂台,並且取得了諸多驕人的戰績。
臨清意拳陳超雲跟中國自由搏擊領軍人物徐琰老師學習,僅一年時間就將學習一年半左右的選手擊敗了好幾位,他在家就是練習了意拳基本功,陳超武因為意拳推手的技術比較好,在2014年9月27號與北京散打亞軍柯康康對抗中,僅38秒就用意拳推手的技術,將對方控制住迅速提膝將對方重擊KO。陳超群因為樁功紮實,對手宋某(山東省館校賽冠軍)在用低鞭猛烈掃踢陳超群時,陳超群一個提膝格擋,將對手踝骨硬生生碰斷,僅兩秒就KO了對手。
陳明認為,當代意拳的練習者如果只是想養養生或者想掌握一般的散打技術就滿足了,則大可不必學習其他優秀拳種的技術了,但要想在擂台上獲勝或者想掌握更高深的技擊術,則必須在堅持學習意拳基本功法的基礎上學習散打,泰拳,巴西柔術等優秀拳術精華,形成當代意拳新的技術風格,只有這樣才能使意拳技術體系更加完善,才能使意拳在眾多技擊拳學的門派中脫穎而出,這才是我們當代意拳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