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烏頭

中文學名:烏頭

拉丁學名:Aconitum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毛莨目

科:毛茛科

屬:烏頭屬

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烏頭,為鎮痙劑,冶風庳,風濕神經痛。側根(子根)入藥,叫附子。有回陽、逐冷、祛風濕的作用。治大汗亡陽、四肢厥逆、霍亂轉筋、腎陽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愛冷、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濕痛、腳氣等症。
烏頭主產四川陝西雲南貴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肅等省有栽培。
烏頭株高60-150厘米。側根常數個,側生於主根四周。栽培品種的側根(即稱附子)通常1-2個,倒卵圓形至倒卵形。莖直立。葉互生。總狀花序,花大,藍紫色。

目錄

形態特徵

塊根倒圓錐形,長2-4厘米,粗1-1.6厘米。莖高60-150厘米,中部之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離生葉,分枝。
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莖中部葉有長柄;葉片薄革質或紙質,五角形,長6-11厘米,寬9-15厘米,基部淺心形三裂達或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寬菱形,有時倒卵狀菱形或菱形,急尖,有時短漸尖近羽狀分裂,二回裂片約2對,斜三角形,生1-3枚牙齒,間或全緣,側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通常只沿脈疏被短柔毛;葉柄長1-2.5厘米,疏被短柔毛。
頂生總狀花序長6-10厘米;軸及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的狹卵形至披針形;花梗長1.5-3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長3-5毫米,寬0.5-0.8毫米;萼片藍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自基部至喙長1.7-2.2厘米,下緣稍凹,喙不明顯,側萼片長1.5-2厘米;花瓣無毛,瓣片長約1.1厘米,唇長約6毫米,微凹,距長2-2.5毫米,通常拳卷;雄蕊無毛或疏被短毛,花絲有2小齒或全緣;心皮3-5,子房疏或密被短柔毛,稀無毛。蓇葖長1.5-1.8厘米;種子長3-3.2毫米,三棱形,只在二面密生橫膜翅。
花期9月至10月,果期10月至11月。

生長環境

烏頭喜溫暖濕潤氣候,選擇陽光充足、表上疏鬆排水良好、中等肥力土壤為佳,適應性強,忌連作。因為烏頭為宿根性草本植物,生產上一般採用塊根繁殖。於12月上中旬,表土10厘米地溫10℃以上時栽種,7天後發出新鬚根。一般冬至前20天栽種的先髮根後出苗,產量較高;冬至後20天栽種的先出苗後髮根,產量較低。

分布範圍

在中國分布於雲南東部、四川湖北貴州湖南廣西北部、廣東北部、江西浙江江蘇安徽陝西南部、河南南部、山東東部、遼寧南部。在四川西部、陝西南部及湖北西部一帶分布於海拔850-2150米,在湖南及江西分布於700-900米間,在沿海諸省分布於100 -500米間;生山地草坡或灌叢中。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山東煙臺

栽培技術

烏頭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蔬菜小麥黃連地作物收穫後,進行翻曬,充分風化,使土壤細碎,作畦,寬100-130厘米,高16厘米,溝寬26厘米,在畦上施腐熟廄肥,堆肥,每公頃15000千克以上,翻入土中,充分混勻,整平畦面呈弓背形。

播種方法

烏頭播種方法多半是根塊繁殖,分直接下種,貯藏備種。培育優質高產品種,必須選擇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區培育、繁殖材料。
1、直接下種
適時下種很重要,7月下旬至8月初將土地備好,收烏藥時,適合作種栽的附子立即按行距50厘米,株距26厘米,深10厘米開穴,栽1-2個種栽,使芽口向上,覆土3厘米,再套種蔬菜、蠶豆豌豆小麥等。天乾旱時7-8天澆水一次,讓附子在地里休眠,第二年出苗生長。
2、貯藏備種
收附子時,大的藥用,小的留在蔸上,假植沙質壤土中,種時取出種栽;若從老蔸取下種栽,用沙質壤土或砂土挖66厘米左右深的坑,在下面鋪一層種栽,上蓋16厘米厚砂土,再鋪一層栽子,蓋上砂土,直到地面,作成瓦背形,四周和中間立幾束玉米稈等物使之通氣。12月份,到備好的地里,分大中小三等,大株行距26厘米,中株行距20-23厘米,小株行距16厘米,施足底肥,以廄肥和適量的過磷酸鈣(每公頃225千克)施人穴內,覆土6-10厘米,每公頃下種量為750千克,冬裁時要選擇健壯整齊、產量高、質量好的幼苗。過於寒冷的地方木能冬種也可春天栽種,方法同上,和玉米花生甘薯等套種,每公頃產烏藥60萬個左右,一般只能繁殖兩年。山區培育品種,防止退化,優良品種以「和尚頭」為最好,塊根大產量高。
3、間套作方法
附子栽完後,隨即在畦的一面套種青筍,每隔16厘米遠種一窩。第二年4月底或5月初青筍收後,套種玉米,每隔50厘米種一窩,每穴留兩苗,套種玉米只套種在畦的向陽面,主要為附子遮蔭。附子收穫後,立即在畦上播種白菜,不必施肥,每公頃可產白菜52500千克。也可在附子收穫後,再栽晚稻苗,先把稻秧寄栽在別的稻田內,6厘米距離一株,7月底8月初附子收穫後,立即灌水整地栽秧。如果玉米還未成熟,可暫留不收,如果水淺,可在挖了附子的畦內栽秧,不影響玉米最後成熟。這樣能糧藥雙收。例如在陝西南鄭縣五拱公社1976年收穫了0.27公頃附子,每公頃產附子8250千克,玉米4500千克,晚稻每公頃產3000千克。 [1]

藥用價值

烏頭為散寒止痛要藥,既可祛經絡之寒,又可散臟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適應症:烏頭能散經絡之寒而止痛,適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如烏頭湯治歷節病,散臟腑之寒而止痛,適用於寒邪所致心腹疼痛,烏頭赤石脂丸治心痛,赤丸治腹滿痛,大烏頭煎、烏頭桂枝湯治寒疝腹痛。
烏頭除單獨為方外,多與它藥配伍使用。有相輔相成配伍者,如烏頭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熱之烏頭為主藥,逐寒止痛,與大辛大熱之附子、蜀椒、乾薑合用,相輔相成,以加強其溫陽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飲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烏頭與相反藥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強散寒化飲降逆之功。

化學成分

附子含中烏頭鹼(mesaconitine)、烏頭鹼(aconitine)、次烏頭鹼(hypaconitine)、異烏頭鹼(isoaconitine)、塔拉弟胺(talatisamine)、川烏鹼甲、乙(chuan-wubaseA、B)。 草烏含劇毒的雙脂類生物鹼:中烏頭鹼(mesaconitine)、次烏頭鹼(hypaconitine)、烏頭鹼(aconitine)等。

成分藥理

川烏含雙酯型二萜生物鹼,約0.4%-0.8%。如烏頭鹼、中烏頭鹼等。經水解可成為毒性較小的單酯類生物鹼。另有報道含塔拉地薩敏、川烏鹼甲、乙。草烏含果寧、β谷固醇等成分。
實驗證明,烏頭注射液(每ml含烏頭鹼0.4mg)對小鼠移植性腫瘤前胃癌Fc和肉瘤S180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並能抑制Lewis肺癌自發轉移。以生川烏為主組成的複方三生針注射液體外實驗,對人肺癌、肝癌、胃癌細胞均有直接殺傷效應和抑制作用,能使細胞分裂停止在中期以前,與長春新鹼的作用相似。並能抑制人肺癌細胞、小鼠Lewis肺癌細胞及肝癌細胞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尤對RNA的合成抑制最強。複方三生針的不同濃度對癌細胞的抑制率,肺癌為59.8%,肝癌為 82.7%。該藥對小鼠外周血淋巴細胞 ANAE陽性率、淋巴細胞轉化率、血清IgG及菌酶含量均無明顯影響,提示複方三生針的抗癌機制可能主要是與其抑制細胞生長和核酸代謝有關。草烏能提高血清總補體的活性及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

現代應用

惡性腫瘤

湯銘新等報道,用0.8mg/2ml的烏頭注射液,每日1-2次肌肉注射,30天為1療程,休息15-30天後繼續給藥,治療晚期胃癌不能手術者16例,總有效率為61.54%;治療胃癌姑息術後患者46例,有效率為80.0%;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 22例,有效率為 54.54%。有效病例表現疼痛緩解,食慾增加,存活期延長。臨床觀察認為四川產烏頭製成的注射液療效顯著,它不但能緩解胃癌、肝癌患者的消化道症狀,而且還有明顯的鎮痛效果,且無毒副作用,不成癮,優於化療。

白血病

鄭金福等等報道,用生川烏配巴豆、雄黃等藥組成「抗白丹」治療10例白血病,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血象或骨髓象檢查確診,其中急淋2例,急粒6例,急單2例。抗白丹劑量成人每天4-8丸,小兒l-4丸,於清晨5時開水一次送服。連服3-5天,休息1天。一般先從小量開始,逐步加量,以保持大便每天4-5次為度。結果,單用抗白丹治療的6例中,有效2例,無效4例,抗白丹合併化療的4例中,有效3例,無效1例。

毒性

毒副反應

烏頭中毒多與超量、生用、配伍不當或與酒同用有關。表現症狀為口舌、四肢及全身發麻、頭暈、耳鳴、言語不清及心悸氣短、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腹痛腹瀉等症。可用中藥蜂蜜沖服解毒或飲綠豆湯。 烏頭分川烏、草烏。草烏毒性更大。烏頭因採集時間,炮製、煎煮時間不同,中毒劑量差別很大。川烏為3-30克,草烏為3-4.5克,烏頭鹼0.2毫克口服即可中毒。川烏中毒可見口舌及全身發麻、噁心嘔吐、胸悶、痙攣、呼吸困難、血壓下降、體溫不升、心律紊亂、神志不清、昏迷,以至循環、呼吸衰竭而死亡。草烏中毒症狀與川烏基本相同。烏頭類中毒量個體差異很大,有人僅煎服川烏6克,亦有僅服草烏1克即引起中毒。因此應特別注意中毒的早期症狀,及早救治。臨床使用烏頭也宜以小劑量開始試用。
未經炮製
  烏頭毒性大,故必須經過炮製才可內服,內服處方上也應寫明制烏頭或制川烏、制草烏。未經炮製服用,很少量即可引起中毒。
配伍不當
  前人認為烏頭不宜與貝母、白芨、半夏、瓜蔞同用。另外,臨床有烏頭與麻黃同用引起中毒的報道。
煎煮時間太短
  烏頭久煎或新近採用的高壓蒸製,能減少毒性。如病情需加大烏頭用量,更宜久煎。煎煮時間過短易致中毒。烏頭切忌生用。
蓄積中毒
  長期服用烏頭,可蓄積體內引起中毒,特別是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更易發生此類中毒。如病情需要久服含烏頭的製劑,可用間斷服藥法。服用數日或數周后,間斷1周。另外,每日服藥可採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將每日總量分幾次服用,有利於毒素的排泄。
食用禁忌
服用烏頭時,不能食用豆鼓、鼓汁、鹽酸等食物。因為它們藥性相反,同食影響療效並對身體不利。
中毒症狀
1、神經系統
四肢麻木,特異性刺痛及蟻行感,麻木從上肢遠端(指尖)開始向近端蔓延,繼後為口、舌及全身麻木,痛覺減弱或消失,有緊束感。伴有眩暈、眼花、視物模糊。重者躁動不安、肢體發硬、肌肉強直、抽搐,意識不清甚至昏迷。
2、循環系統
由於迷走神經興奮及心肌應激性增加,可有心悸、胸悶、心動過緩、多源性和頻發室性早搏、心房或心室顫動或阿-斯綜合徵等多種心律失常和休克。
3、呼吸系統
呼吸急促、咳嗽、血痰、呼吸困難、紫紺、急性肺水腫,可因呼吸肌痙攣而窒息,甚至發生呼吸衰竭。
4、消化系統
噁心、嘔吐、流涎、腹痛、腹瀉、腸鳴音亢進,少數有里急後重、血樣便、酷似痢疾
臨床診斷
1、病史:有用烏頭鹼類植物病史。
2、臨床表現:口服中毒者,首先表現口腔及咽部粘膜刺痛及燒灼感,舌及口腔周圍有麻木感,言語笨拙。
急救處理
1、口服或外用含有草烏頭或附子的中藥或藥酒者,應立即停止使用。
2、早期應即刻催吐、洗胃和導瀉。洗胃液可用高錳酸鉀及鞣酸溶液。導瀉劑可在洗胃後從胃管中注入硫酸鈉或硫酸鎂。也可用2%鹽水高位結腸灌洗。
3、大量補液,以促進毒物的排泄。
4、對心跳緩慢,心律失常者可皮下或肌肉注射阿托品1-2mg,4-6小時可重複注射,重者可用阿托品0.5-1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注。
5、對症治療經阿托品治療後心律失常仍不能糾正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如利多卡因)。血壓下降者可給予升壓藥。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等均可採取相應措施治療。
6、烏頭中毒可用甘草100g,土茯苓50g,綠豆50g煮水飲用。甘草能抑制烏頭鹼的毒性反應,可作為烏頭鹼中毒的解毒劑。綠豆和土茯苓有清熱解毒、利尿排毒的作用,可與甘草合用解烏頭毒。如不能配齊三味藥,應先及時使用甘草。嚴重者應及時靜脈注射阿托品,能對抗烏頭鹼中毒後心律失常造成的死亡。另,遠志防風也可解烏頭之毒。[2]

相關論述

癱瘓頑風,骨節疼痛,下元虛冷,諸風痔漏下血,一切風瘡∶草烏頭、川烏頭、兩頭尖 各三 錢,硫黃、麝香、丁香各一錢,木鱉子五個。為末。以熟蘄艾揉軟,合成一處,用草紙包裹, 燒熏病處。名雷丸。(孫天仁《集效方》)
諸風不遂∶宋氏《集驗方》∶用生草烏頭、晚蠶砂等分,為末。取生地龍搗和,入少醋, 糊 丸梧子大。每服四、五丸,白湯下,甚妙。勿多服,恐麻人。名鄂渚小金丹。《經驗濟世方》∶ 用草烏頭四兩(去皮),大豆半升,鹽一兩。同以沙瓶煮三伏時,去豆,將烏頭入木臼搗三 百 杵,作餅焙乾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鹽湯下十丸。名至寶丹。
一切頑風∶神應丹∶用生草烏頭、生天麻各(洗)等分,擂爛絞汁傾盆中。砌一小坑, 其下燒 火,將盆放坑上。每日用竹片攪一次,夜則露之。曬至成膏,作成小鋌子。每一鋌分作三服, 用蔥、姜自然汁和好酒熱服。(《乾坤秘韞》)
一切風證∶不問頭風痛風,黃鴉吊腳風痹∶生淮烏頭一斤,生川烏頭一枚,生附子一枚, 並 為末。蔥一斤,姜一斤,擂如泥,和作餅子,以草鋪盤內,加楮葉於上,安餅於葉上,又鋪 草葉蓋之,待出汗黃一日夜,乃曬之,舂為末,以生薑取汁煮麵糊和丸梧子大。初服三十丸, 日二服。服後身痹汗出即愈。避風。( 破傷風病∶《壽域方》∶用草烏頭為末,每以一、二分溫酒服之,出汗。《儒門事親》方∶ 用 草烏尖、白芷,並生研末。每服半錢,冷酒一盞,入蔥白一根,同煎服。少頃以蔥白熱粥投 之,汗出立愈。年久麻痹,或歷節走氣,疼痛不仁, 不拘男女∶神授散∶用草烏頭半斤,去皮為末。以袋一個,盛豆腐半袋,入烏末在內, 再將 豆腐填滿壓干,入鍋中煮一夜,其藥即堅如石,取出曬乾為末,每服五分。冷風濕氣,以生 薑湯下;麻木不仁,以蔥白湯下之。(《活人心統》)
風濕痹木∶黑神丸∶草烏頭(連皮生研)、五靈脂等分,為末,六月六日滴水丸彈子大。
四十歲以下分六服,病甚一丸作二服,薄荷湯化下,覺微麻為度。(《本事方》)
風濕走痛∶黑弩箭丸∶用兩頭尖、五靈脂各一兩,乳香、沒藥、當歸各三錢,為末,醋 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三十丸,臨臥溫酒下。忌油膩、濕面。孕婦勿服。(《瑞竹堂方》)
腰腳冷痛∶烏頭三個,去皮臍,研末,醋調貼,須臾痛止。(《十便良方》)
膝風作痛∶草烏、細辛、防風等分,為末,摻靴襪中,及安護膝內,能除風濕健步。(《扶 壽方》)。
用之可行千里,甚妙。(《經驗》)
薑汁煎茶調貼之。又法∶草烏一味為末,以薑汁或酒糟同搗貼之。(《永類方》)
濕滯足腫,早輕晚重∶用草烏頭一兩(以生薑一兩同研,交感一宿),蒼朮一兩(以蔥 白一兩同研,交感一宿)。各焙乾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下。(艾元英《如宜 方》)

植物文化

南北朝梁代的大醫學家陶弘景已指出:「烏頭與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烏頭四月采」。
宋朝人楊天惠在他所寫的《彰明附子記》一文中指出:「蓋附子之品有七,實本同而末異,其初種之小者為烏頭,附烏頭而旁生者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為鬲子,又附而長者為天雄,又附而尖者為天錐,又附而上者為側子,又附而散者為漏籃子」。
明朝大醫學家李時珍也指出: 「初種為烏頭,象烏之頭也,附烏頭而生者為附子,如子附母也,烏頭如芋魁,附子如芋子,蓋一物也」。他並將烏頭分為川烏與草烏二類:「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謂之川烏頭,……,其產江左山南等處者及本經所列烏頭,今人謂之草烏頭。」烏頭、附子的主產區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帶。通常藥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母根)加工後稱「川烏」,側根(子根)則稱「附子」,所含的化學成分有次烏頭鹼、烏頭鹼、新烏頭鹼、塔拉地薩敏、川烏鹼甲、川烏鹼乙等化合物(藥學學報,12卷7期)。
烏頭的花美麗,可供觀賞,清人吳其浚在《植物名實圖考》一書中寫過較生動的描述:「其花色碧,殊嬌纖,名鴛鴦菊,花鏡謂之雙鸞菊,朵頭如比邱帽,帽拆內露雙鸞並首,形似無二,外分二翼一尾」。(「雙鸞」指的是兩個花瓣。)

相關影片

PlantSnap identifies a Carmichael'S Monkshood (Aconitum carmichaelii)
Aconitum napellus, monkshood, a poisonous beauty
Poisonous Plants 1-2-1, Aconitum napellus, monkshood
THE deadliest plants in the world Aconitum napellus L. Prilbica modrá

參考來源

  1. 《神農本草經》之烏頭, 中醫藥, 2020-01-03
  2. 烏頭-功效與作用, 中藥藥用價值網,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