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塘灣(張光恆)
作品欣賞
烏石塘灣
在烏石塘灣,八成的後生都是花子伯的徒弟。花子伯教人學打,不光在家裡,有時侯也會走灣串戶。學打都是在夜晚,師傅白天要勞作。八歲的時候,烏石塘灣開了一個夜場。灣里的後生中,細乃、塘清、光華、曉紅、忠文、曉青、忠乃,一班子人在我家的老屋中堂里練功。我小叔「熬嘴巴」(指做人耿直,敢於仗義執言)也是花子伯的徒弟,早已出師。花子伯教徒的時候,先練馬步,小叔在一邊幫助師傅提點晚輩們的基本功。蹲馬步蹲了半個月後,開始練習跨桌子角,邁步一衝,單手扶桌角,整個身體從桌子上跨到對面。練完這些基本功後練習拳。這套拳叫八步拳,套路不繁雜,但左右開弓,防禦能力特強。可進可退,步步制敵於關鍵之所在。八步拳練熟了後,師傅開始教人對打。八步拳的路數柔中帶剛,剛中克柔,進招拆招,來來往往,進退自如。
師傅教學打,旨在強身。師傅一再告誡徒弟,習武先習德,做人先有品。學會了八步拳後,師傅要對徒弟測試武德。故意派徒弟找這些剛學打的人找茬,如果不以武傷人的,就進入下一步練習。十八般武藝器材,關公大刀、小鐧、雙節棍、劍、長棍短棍、板凳、單錘雙錘、長鞭、長櫻槍,一字排開,師傅再逐一教導。那時沒有電,只有月光明亮的夜晚,才會在禾堂上練刀練劍。刀劍在月光下揮舞着,明晃晃的寒氣煞是逼人。一兩年後出師,徒弟們要主辦一場隆重的謝師宴,邀請村子的名人旺輩。四方桌子一溜擺開,吃三海席,舞龍燈獅子,好生一番熱鬧。
學打結束,村里又歸於寧靜。喊聲,撕打聲,器械的磕碰聲,瞬間消失在村子的夜色深處。烏石塘灣、勤古灣、黃土嶺的村落附近的草坪中,你會看到那些練拳的,舞棍的,他們夜以繼日地操練着。
村子裡學打的習俗在方圓百十里的地方流傳着,遠處的好事者,有不遠千里來單刀赴會的。在朴塘村的流年史上,村子的武者總是凱旋。有時候,連村子裡的人到安平司趕圩,也有人故意找茬。童年時,我們看見河對岸的旱半村人來挑戰。旱半人再彪悍,找上門來鬥武也不見有好收場。有一年,元科伯親自趕回家,兩三個武藝高強的旱半人上台來挑戰,只見元科伯左突右轉,不費吹灰之力,三下五去二把他們打得東倒西歪。從此,朴塘村的學打更是名聲大振。
這一切陳年舊事,已時隔二十年,當年學打的年輕人也步入了中年。元科伯退休後,隨着兒女去了城市定居。如今,他年事已高,已九旬高齡。朴塘村的武術絕活似乎再也找不到精湛的武術師傅來傳承,只能停留在時光的年輪中。
作者簡介
張光恆,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