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喬治·戈登·拜倫

喬治•戈登•拜倫,是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唐璜》等,並在他的詩歌里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鬥一生的勇士,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並成為領導人之一。

喬治•戈登•拜倫
喬治•戈登•拜倫
原文名 George Gordon Byron
出生 1788年1月22日
英國倫敦
逝世 1824年4月19日
國籍 英國
職業 詩人
知名作品 《恰爾德•哈羅德遊記》
《唐璜》

目錄

人物生平

喬治•戈登•拜倫:1788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一間被租用的簡陋房子裡。父母都出自沒落貴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並對此很敏感。十歲時,拜倫家族的世襲爵位及產業(紐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為拜倫第六世勳爵。 1801年,為了同拜倫的貴族地位和身份相稱,家裡決定送他到一所素有名望的學校--哈羅公學就讀。這所在1571年由約翰•里恩創建的學校,在英國歷史上培養了許多知名的人物,其中對拜倫十分崇拜的丘吉爾首相就是這所學校畢業的。

哈羅公學畢業後,1805-1808年在劍橋大學學文學及歷史,他是個不刻苦的學生,很少聽課,卻廣泛閱讀了歐洲和英國的文學、哲學和歷史著作,同時也從事射擊、賭博、飲酒、打獵、游泳、拳擊等各種活動。1809年3月,他作為世襲貴族進入了貴族院,他出席議院和發言的次數不多,但這些發言都鮮明地表示了拜倫的自由主義的進步立場。

劍橋大學畢業後曾任上議院議員。學生時代即深受啟蒙思想影響。1809-1811年遊歷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等國,受各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鬥爭鼓舞,創作《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1809-1818)。其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唐璜》(Don Juan,1818-1823)等。在他的詩歌里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拜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鬥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並成為領導人之一。 拜倫在旅居國外期間,陸續寫成《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1816-1817)、故事詩《錫隆的囚徒》(The Prisner of Chillon,1816)、悲劇《曼弗雷德》(1817)長詩《青銅世紀》(1823)等。巨著《唐璜》是拜倫最重要的一組詩,半莊半諧、夾敘夾議,有現實主義的內容,又有奇突、輕鬆而諷刺的筆調。第一、二章匿名發表後,立即引起巨大的反響。英國維護資產階級體面的報刊群起而攻之,指責它對宗教和道德的進攻,是"對體面、善良感情和維護社會所必須的行為準則的譏諷","令每個正常的頭腦厭惡",等等。

1824年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逝世。他的死使希臘人民深感悲痛,希臘的獨立政府宣布拜倫之死為國葬,全國哀悼三天。6月29日,靈柩運抵倫敦。

作品特點

他在短暫的一生中,為世人留下了眾多光輝的詩作,其中最負盛名的有煌煌巨著長篇抒情敘事詩《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1]和《唐璜》等。在這些被世人譽為"抒情史詩"的輝煌作品中,詩人拜倫以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將自己親身遊歷歐洲諸國的切身體會融入作品之中,用開闊的視野和深邃的筆觸,展示了遼闊雄壯的時代畫卷,抒發了豪情萬丈的詩人情懷,表達了傲然不屈的鬥爭誓言。拜倫的"抒情史詩"隨着詩人的萍蹤浪跡,呈現出一幅幅動人心弦的美麗風景畫面,"從地中海到愛琴海的異域風光一覽無遺,從葡萄牙綿亘起伏的山巒、西班牙壯觀的鬥牛場,到希臘、羅馬肅穆的古蹟廢墟和阿爾巴尼亞的崇山峻岭。既有萊茵河岸的秀麗景色,日內瓦湖畔的蒼茫暮靄,也有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滑鐵盧的古戰場。拜倫將他詩人的無比熱情首先傾注於對這些國家的風光的描繪上,目的是激發出這些國家人民的愛國熱忱,鼓勵他們為祖國的獨立解放而戰鬥。拜倫深情地歌頌太陽、月亮、海洋、高山,熱烈地讚美神話英雄、古代豪傑、歷史遺蹟、文化珍品,其主旨都是為召喚人們的反抗意志和鬥爭決心。拜倫熱情的呈現是多界面的,拜倫的作品中既有同情:對遭受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王室和統治階級奴役和壓迫的西班牙人民頻頻發出嘆息。他的作品中也有悲嘆:深切地哀傷希臘人民在土耳其鐵蹄下遭受蹂躪的悽苦命運。他的作品中還有頌揚:對古代藝術中諸如阿波羅神像、拉奧孔群雕、垂死的高盧人雕像等稀世珍品,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薄伽丘等人的遺蹟的由衷的讚美。他的作品中更有豪放:緬懷意大利往昔的榮光,以高昂的戰歌激勵意大利愛國志士奮起反抗,推翻異族入侵者的暴虐統治。詩人的熱情在作品中是無處不在和無可遏止的。

作為浪漫派詩人,拜倫還將巨大的熱情融入了借景抒情與敘事技巧的完美結合中,這顯示了其詩作的鮮明的藝術特色,也呈現了浪漫主義新詩的特殊藝術魅力。"抒情史詩"展現的一幅幅雄壯撼人的時代畫卷:西班牙瀰漫着拿破崙侵略戰爭的硝煙,意大利在奧地利統治鐵蹄下顫抖,而希臘則呻吟在土耳其的奴役之下。在如潮的思緒中,拜倫哀痛地描寫出被壓迫人民的苦難和悲傷,並無情地揭露了壓迫者和侵略者的貪婪和殘暴。他憑弔滑鐵盧戰場,評說拿破崙的是非功過。他在風光秀麗的日內瓦湖畔,在湖光山色之中昂然高歌,讚美盧梭、伏爾泰等啟蒙主義者自由、平等的崇高理想。在希臘,詩人置身於光榮的古戰場,不禁思潮洶湧,壯懷激烈,對希臘人民正在遭受外族壓迫的命運深表同情,同時也對他們已遺忘了古代祖先的輝煌業績表示出不滿和憤怨,他要用嘹亮的戰歌喚醒人們,改變他們對祖國的命運漠不關心的渾渾噩噩的消極態度。

人物作品

拜倫是多產詩人。拜倫著名的詩有:

《當初我們兩分別》

《給一位淑女》

《雅典的女郎》

《希臘戰歌》

《她走在美麗的光彩里》

《我見過你哭》(I Saw Thee' weep)

《我給你的項鍊》

《寫給奧古斯塔》

《柯林斯的圍攻》《巴里西納》《路德分子歌》,1816年上半年

《普羅米修斯》《錫雍的囚徒》《曼弗雷特》,1816年下半年

《給托馬斯•穆爾》

《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1812年到1816年

《馬力諾•法里埃羅》《該隱》《審判的幻景》《青銅世紀》《唐璜》,1817年

《懶散的時刻》,1807年

《英國詩人和蘇格蘭評論家》,1809年

《反對破壞機器法案》、《給一位哭泣的貴婦人》,1812年

《異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1813年

《溫莎的詩藝》《海盜》《萊拉》,1814年

人物評價

拜倫搜尋英雄,並不是非限於東地中海各國和中世紀不可,因為給拿破崙加上一件浪漫主義的外衣是不難的。拿破崙對十九世紀時歐洲人思想的影響深極了;克勞澤維茨、斯當達爾、海涅、費希特和尼采的思想,意大利愛國者的行動,都受到了他的精神感召。他的陰魂在整個時代昂首闊步,這唯一強大得可以起而反抗工業主義和商業貿易的力量,對和平論與經營商店傾注一陣嘲笑。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打算破除這個幽靈,但是勞而無功,因為這鬼怪從來也沒有比現在勢力更大了。 《拜倫傳》的作者鶴見佑輔對拜倫至高的評價:"拜倫揮動着他那熱烈如火的詩筆,震撼了十九世紀初期的歐洲。他的聲音像天的聲音一樣,穿透了地上萬民的心胸。他的真實,以宇宙大真實的威力,降落在一般大眾的頭上。……只要人類還沒有失去對自由、愛國、民族獨立和個性發揚的思慕與渴仰,詩人拜倫的氣魄便會永久地闊步在大地之上。"

人物影響

喬治•戈登•拜倫是舉世公認的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詩歌,他倡導熱情,倡導想象,他的詩作被世人讚譽為"抒情史詩",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徵的叛逆者,被稱作"拜倫式英雄"。對後世具有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