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二虎草
來源產地
原形態
石椒草 多年生草本。根圓柱形略扭曲,有縱紋及黑色圓形小突起。
二或三回三出得葉互生,紙質;總葉柄長2-16mm,小葉幾無柄;小葉片倒卵形至長圓形,長3-5mm,寬2-4mm,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寬楔形,全緣,有透明腺點。
頂生聚傘花序;花具花梗,花較岩椒單細小;花萼深4裂,中部以下合生;花瓣4,白色,卵圓形,長約2mm,薄膜質,有透明腺點;雄蕊8,長短相間;子房上位,心皮4,基部分離。蒴果,卵形,成熟時從頂部起沿腹縫線開裂,4瓣。
果無柄。花期4月。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
苦、辛,涼。有小毒。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用於感冒,扁桃體炎,腮腺炎,支氣管炎,胃痛腹脹,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腰痛,跌打損傷。
《中藥大辭典》
性溫,味苦辣,有小毒。
走經絡,止胸膈氣痛,冷寒攻心,胃氣疼痛,腹脹,發散瘡毒。
《雲南中草藥》:
祛風燥濕,理氣鎮痛,消炎。治風寒感冒,肺炎,支氣管炎,扁桃腺炎,腮腺炎,痢疾,血栓性脈管炎。"
《中華本草》
辛;苦;性涼;小毒。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行氣活血。主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腎盂腎炎;胃痛腹脹;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腰痛;跌打損傷
歸經
肺;胃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3-4.5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