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節蘭
九節蘭又名蕙蘭,拉丁文名Cymbidium faberi Rolfe。生草本;假鱗莖不明顯。蕙蘭的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夏天不超過38℃,冬天不低於零下5℃,生殖生長溫度為10-20℃,在國蘭中惠蘭是最耐寒耐高溫的蘭花。
目錄
形態特徵
生草本;假鱗莖不明顯。葉5-8枚,帶形,直立性強,長25-80厘米,寬(4-)7-12毫米,基部常對摺而呈v形,葉脈透亮,邊緣常有粗鋸齒。花葶從葉叢基部最外面的葉腋抽出,近直立或稍外彎,長35-50(-80)厘米,被多枚長鞘;總狀花序具5-11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線狀披針形,最下面的1枚長於子房,中上部的長1-2厘米,約為花梗和子房長度的1/2,至少超過1/3;花梗和子房長2-2.6厘米;花常為淺黃綠色,唇瓣有紫紅色斑,有香氣;萼片近披針狀長圓形或狹倒卵形,長2.53.5厘米,寬6-8毫米;花瓣與萼片相似,常略短而寬;唇瓣長圓狀卵形,長2-2.5厘米,3裂;側裂片直立,具小乳突或細毛;中裂片較長,強烈外彎,有明顯、發亮的的乳突,邊緣常皺波狀;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上方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端向內傾斜並匯合,多少形成短管;蕊柱長1.2-1.6厘米,稍向前彎曲,兩側有狹翅;花粉團4個,成2對,寬卵形。蒴果近狹橢圓形,長5-5.5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3-5月。
生長環境
蕙蘭的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夏天不超過38℃,冬天不低於零下5℃,生殖生長溫度為10-20℃,在國蘭中惠蘭是最耐寒耐高溫的蘭花。
分布範圍
栽培技術
栽培
露地栽培
露地這種方式適合引種馴化野生蘭。 方法:選擇排水良好,陽光充足,利於通風的地塊。苗床寬度 1.2 m~1.5 m,高度30 cm~40 cm。夏季和秋季宜鋪設遮陽網,高度2.5 m為佳。冬季採用塑料大棚進行保暖,棚內溫度不應低於0℃。
蘭室栽培
蘭室這種方式適合栽培精品蘭。 方法:標準蘭室宜選用3 m×7 m框架陽光溫室。溫室內配置溫、濕度控制系統,溫室外採用雙層遮陽網。春季重視通風、防腐和花期管理,做好病蟲害防治,蘭室溫度保持10℃左右為宜;夏季重視通風、遮蔭降溫,做好病蟲害防治,室內溫度保持30℃左右為宜;秋季重視濕度管理,室內保持相對濕度60%~70%為宜,並重視花芽管理;冬季重視保暖防凍,室溫保持在5℃以上為宜。
用具
栽培盆具
- 蘭花專用塑料盆:適用於大面積、大規模養蘭。
- 紫砂盆:適合栽種名品:新盆用前應用水浸泡一天以上。
- 瓦盆:適合栽植下山蘭及一般品種。新盆用前應用水浸泡一天以上。
- 栽培工具:3目、6目篩子;噴水壺;噴霧器;水泵;風扇;水容器;噴淋頭;量杯;剪刀;標籤(必要時);其他包括疏水罩、溫濕計、光度計、pH計、EC計等。
具體步驟
- 清雜:用消過毒的剪刀剪除病根和爛根,清理蘭根、葉甲和葉片。清理種植場地的雜草、雜質。
- 消毒:植料在陽光下曝曬3d以上消毒,也可用甲基托布津等殺菌殺蟲藥液浸泡消毒。蘭苗用殺菌劑按使用比例浸泡20 min~30 min,將蘭苗撈出晾乾,待蘭根柔軟後即可上盆。
- 墊盆:疏水罩應預先放置盆底,用選配的粗植料墊在盆底,厚度以三分之一盆高為宜。
- 定植:梳理根群,將預先配製的中層植料慢慢填入盆中。將假鱗莖放低,隨着植料填裝將蘭株緩緩提升,淺栽為宜。
- 鋪面:待蘭株定型後,用細植料將假鱗莖三分之二以下蓋住即可。盆面可鋪設翠雲草或水苔,為蘭株保濕保暖。
澆水
- 時間:夏季應選在晚上澆水;冬季應選在晴天下午澆水;春、秋季應選在白天澆水。
- 濕度:空氣中濕度較低,要多澆水;反之濕度高則少澆水。
- 溫度:氣溫高澆水次數相應增加,反之澆水次數減少。
- 季節:夏季需多澆水,梅雨季少澆或不澆水,低溫陰冷的冬天少澆水,氣溫較低的早春少澆,氣候溫和的暮春正值發芽期要多澆水,乾燥的秋季要多澆水。
- 天氣:晴天多澆水,陰天少澆水,下雨下雪天不澆水。
施肥
- 基肥:宜選用緩釋性的蘭花專用肥或有機肥,拌入基質。
- 追肥:有根系灌施和葉面噴施兩種。根系灌施主要採用澆灌式、噴淋式;葉面噴施宜用水溶性液體肥進行噴施。
- 時間:施肥時間宜在3月~6月、9月~11月。長苗時以施氮肥為主,花芽分化時以施磷鉀肥為主。
- 光照:春季可接受全光照,初夏或秋季遮光率應在70%以上,夏季遮光應在80%以上。
- 溫度:蕙蘭生長適宜溫度為20℃~30℃。晝溫10℃~℃、夜溫5℃~10℃為冬季休眠期。蕙蘭-4℃為可耐低溫的極限。春化溫度為0℃~5℃。
- 濕度:生長適宜相對濕度為60%~75%。
繁殖
分株繁殖
一般選擇種植2年~3年的壯苗為宜,分株時間每年3月份~4月份或 9月份~10月份為宜。基質應疏鬆、肥沃、透氣、瀝水、無蟲病、無污染、忌發熱、乾燥和漬水。PH值5.5~6.5為宜。使用前需日曬或用藥物滅菌。
分株步驟
- 脫盆:將用於分株繁殖的盆栽蘭花,連盆倒斜,拍搖盆身,逐漸使植株和基質一起脫出,注意保護葉片和根。
- 起苗:將用於分株繁殖的地栽蘭花,用工具從地里起出,注意不要損傷根系和芽點。
- 分割:捏住假鱗莖的基部,找出蘭株之間的分割點,用已消毒的剪刀剪開。分株後的每叢蘭花,應至少有兩株為佳。
- 修剪:剪除空根、腐根、斷根、枯葉和假鱗莖上的乾枯葉鞘,也要剪除無葉、乾癟、腐爛的假鱗莖。
- 消毒:修剪後的傷口,要塗上硫磺粉或木炭粉或甲基托布津藥粉消毒,並適當乾燥。
多圖
病蟲害防治
白絹病
高溫潮濕時多發。常在聚盆苗或幼苗上發生,感染根及葉片,感染期後在根莖基部與植材相接處,出現白絹病特有的白色菌絲及白色(初期),淡褐色(晚期)的菌核顆粒,當病菌侵入莖基部及根組織內時,葉片稍加用力即脫落。 脫克松可濕性粉劑,或福多寧可濕性粉劑,或滅普寧可濕性粉劑,噴栽培基質,噴藥後應停止噴水5-7天。將病葉,病株及附近植材搬走燒毀,附近植株應立刻噴防治藥劑3次以上。
炭疽病
全年均可發生,主要發生在植株較大,通風不良或管理失當時,但高溫多濕時較為嚴重。葉片感染後,出現針尖狀褪色小斑點,以後病斑逐漸擴大,病斑顏色也逐漸加深,後期呈黑褐色之凹陷病斑,病斑處會出現黑褐色至黑色呈同心圓狀排列小顆粒,多數病斑會癒合成不規則的大病斑,嚴重時造成葉片乾枯,脫落。
撲克拉乳劑,或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噴灑。剪除病斑葉,傷口塗抹濃度高藥液。適度施用鉀肥,合理施用滅菌劑,發病早期施藥,但需注意防範藥害發生。需要改善栽培環境,使通風環境良好,降低濕度,減少病害傳播。
軟腐病
潮濕高溫環境下易受感染。一般感染葉片,使全葉變褐、軟腐,嚴重時,整株枯死。 注意通風,調節好室內溫濕度。發現病葉應及時摘除,集中燒毀,清潔使用工具,勿機械損傷葉面,防止細菌侵入。藥物防治,初期噴灑可殺得微粒可濕性粉劑液,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液,隔7天~10天噴灑一次,噴灑1~2次。
生理性病害
由於不適宜的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植材、肥料、藥物等諸多因素引起的。病害表現有爛根、葉片焦尖、葉片枯黃脫落、葉面日灼斑、凍害後葉片變黑。 找准原因,對症施治,彌補不足,過頭矯正。提供蘭花生長所需的各方面的條件,努力創造適合蘭花生長的優良生態環境,即按不同季節、不同生長期及時調節光照、溫度、濕度、酸鹼度,科學澆水,合理施肥,注意通風透氣.
根腐病
多發高溫多溫時節。病原侵入根部,使之逐漸腐爛。葉鞘,葉片近基部組織,尤其是新生蘭株未完全展開的幼嫩葉片組織,最容易受感染。受害組織而腐敗成淡褐色或黑褐色,病斑逐漸往上蔓延,最後導致整株腐敗、乾枯。 藥物處理。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撲克拉乳劑。其他處理。加強栽培基質的衛生管理。避免過度噴灌,改善蘭園通風,並隨時清除隔離病株。
葉枯病
好發於已長成的新草,多見於老草、夏、秋季節。在新草或老草的某一邊病苗開始發黃,幾天後整個病苗變黃枯死,直至整盆蘭花病死。 發現病株,把殺菌藥的粉劑直接撒在病株的假鱗莖上,10天內不碰水,防治效果更加好。
葉尖枯斑病
常年均會感染。受感染時,葉端出現圓形或不規則的和色斑,一旦病斑成片,葉端便枯死,病斑與健康組織的界限非常整齊。藥物處理:敵力康液,苯菌靈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