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乞賜唐六典狀

乞賜唐六典狀》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選自《曾鞏文集》·卷三十四·奏狀八首。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目錄

原文

右,臣伏見聖恩,以新雕印《唐六典》頒賜近臣,以及館閣。竊以唐初以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參領天下之事,以令、僕射、侍中為宰相之任。然選士用人,出兵授田,刑罰禮樂,至於工官所主,則一本於尚書。尚書、侍郎分為六官,郎、員外郎各有攸司,又分為二十有四。所以彌綸庶務,至微至密。其大則以永業口分之田制民之產,以租庸調製民之賦,以諸府十二衛制民之兵。三代以來,其政最為近古,太宗所以致治者,蓋出於此。其事至眾,而舉之有條;其體至大,而統之有要,可謂得建官制理之方。

明皇之世,乃考尋舊章,著之簡冊。以六卿所總領,則象《周官》,名其書曰《六典》。而開元十四年,張說罷中書令,為尚書右丞相,不知政事。自此政事歸中書,而尚書但受成事而已,亦其書之所記也。則當是之時,尚書已不得其職。其所著者,蓋先代之遺法也。其本原設官因革之詳,上及唐虞,以至開元。其文不煩,其實甚備,信可謂善於述作者也。

臣向在館閣,嘗見此書,其前有序,明皇自撰意,而其篇首皆曰御撰,李林甫注。及近得此書不全本,其前所載序同,然其篇首不曰御撰,其第四一篇,則曰集賢院學士、知院事、中書令、修國史、上柱國、始興縣開國子臣張等奉敕撰。蓋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實任此官,然則此書或九齡等所為歟?不敢以疑說定也。

伏惟皇帝陛下神智聖性,夙成自天,方革弊興壞,以修太平之業,繼唐虞之跡,而稽古不倦,旁及此書,乃自禁中鏤版傳之,以賜在位。豈不以其官儀品式去今未遠,而行於今者尚多,將使學士大夫得而求之。其於就列,皆知其任;其於治體,開益至多。非聖慮所存,規模宏遠,則何以訓勵群臣,委曲至此。

臣備數內閣,以文學為職,宜略知典故,不可以衰退駑鈍,怠惰苟止,故敢昧冒以請。伏望聖慈,依例賜臣一部,使得伏玩思索,萬一得奉清閒,尚可牽強以備訪問。不勝犬馬區區之誠,貪冀恩私,不知僭妄。其於罪戾,所不敢逃。干冒宸嚴,臣不任。

相關作品

《元豐類稿》為宋代著名文士曾鞏的文集,共五十卷。此五十卷外本尚有《續稿》四十卷和《外集》十卷,但宋室南渡後,《續稿》、《外集》皆不傳,故今僅存此五十卷本。

因成書於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年-1086年),故名。

曾鞏集(套裝上下冊)》以《元豐類稿》為主,收錄了現存曾鞏的全部詩文,計詩410首,文752篇,是目前收錄曾鞏詩文最為完備的本子。《曾鞏集(套裝上下冊)》是"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之一種。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散文創作上,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見稱,講究章法的嚴謹和布局的分明,敘事、議論委曲周詳,節奏舒緩平和,用詞樸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獨具風格。《曾鞏集(套裝上下冊)》據清代顧松齡刻本為底本,以元代丁思敬刻本為主要校本,較為全面詳盡。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視頻

乞賜唐六典狀 相關視頻

文化南豐 曾鞏
我縣驚現曾鞏手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