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二二八公園福德宮

二二八公園福德宮
圖片來自pixnet

二二八公園福德宮,位於臺北市二二八公園急公好義坊之側,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懷寧街109號,俗稱新公園土地廟,主祀福德正神(土地公),是位於博愛特區的知名土地廟,是北臺灣最有名的土地廟之一。

目錄

祀神

簡史

相傳清代嘉慶年間,鄉民在附近偶見巨石,燒香奉敬,稱作「石頭公」,祈求出入平安。

日本昭和六年(1931年)建了臺北天滿宮社,祭祀神道學問之神菅原道真

1945年,日本投降神社遭到毀棄,改奉石頭公,而後又認為是土地公化身,改稱土地廟,每逢作牙日,皆虔誠敬奉。

1980年代,臺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員工鳩資重建。

2000年代,信眾成立管理委員會,臺北市政府同意立案。

特色

福德宮「管區」包含總統府等政府機關,可說是「最有權勢」的土地公之一,政界參拜者眾,不分總統馬英九、前行政院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王金平、前監察院長陳履安、前總統府秘書長葉菊蘭等政治人物也都曾親臨參拜。逢年過節,附近居民、行人也會準備祭品來祈求平安。

土地祠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開始信仰自由[1] 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民間信仰和社會的逐漸發展,便有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這些土地廟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的信仰中心,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這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就以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為藉口和理由,來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但仍舊無法破壞民間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區官方就以破除迷信為藉口而進行強行拆除,這股土地廟信仰復興的熱潮最終還是被大陸官方鎮壓了。然而實際上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因為擁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與農村地區的土地廟相對的,是供奉城市守護神的城隍廟

土地神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土地廟的造型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中國大陸土地廟

潮汕土地廟

土地神在潮汕俗稱為伯公。土地廟亦稱伯公廟或寫作福德老爺廟、福德古廟。每家每戶家中都會有伯公神位,商鋪也不例外。伯公廟規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為普遍,田野、山嶺、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爺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爺夫人,是和藹可親的形象。

參考文獻

  1.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