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二人转

中文名称:二人转

外文名称:小秧歌

流行地区:东北、内蒙古

代表人物:赵本山

表现形式:舞台表演

社会地位:民间文化瑰宝

二人转,亦称东北二人转,旧时称为地蹦子、蹦蹦戏、秧歌、小落子、小秧歌、双玩艺、过口、风柳、春歌、半班戏、双条边曲等,1952年定名为二人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走唱类曲艺、地方戏,是广泛流传于的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的戏曲形式。融合了东北秧歌莲花落戏曲东北民歌笑话杂耍等曲艺形式。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

1986年赵本山被调到铁岭市民间艺术团,与潘长江在沈阳一起演出的二人转《大观灯》300余场,场场爆满,轰动东三省。2002年,首倡“绿色二人转”,并创立了以演出“绿色二人转”为主的“刘老根大舞台”。

2008年,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赵本山当选为曲艺类东北二人转国家级传承人[1]

目录

表演形式

通常只有演员2人,1饰,1饰,以简单的化装,持简单的道具如手帕、纸扇、竹板等,作对舞、穿花;另一种形式,是以剧中人的身份,作一些戏剧化的表演,演出方式十分简单、活泼、生动

二人转本身的表演形式通常演员为一男一女。在表演有多个角色出场的剧目时,两人并不会扮演固定的角色,也不会固定男(女)角色由男(女)演员演唱,道具上也只会有手绢与扇子。比较知名的曲目有《马前泼水》[2]、《大西厢》等。

在不表演剧目的时候,一般男女演员的服装则会以花俏、诙谐为主,例如男演员穿大红裤子,花鞋。一般演员要携带一些东西作为道具。手绢在过去的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演员经常会使手绢不停旋转,并轻轻一托使其腾空而起,熟练的表演者可以使抛出的手绢飞回手中。

「二人转」在每年的灯节时,人们就拼凑组合起来,载歌载舞地演唱。初期时的演出是耍「黑棍子」,就是没有音乐伴奏和化装,只有两人干唱一个「老边关调」,连唱带扭很吃力,其后为了省力,逐渐改为「拉场戏」,由2人变成3人以上来表演。

「单出头」通常由一人出演,在唱戏的时候,通常会由这一个人来演全部的角色,剧目通常是由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改编而来。

唱腔

二人转在演唱方面吸收了河南河北山东各地的民间歌曲和说唱,同时又在东北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出「九腔十八调」,「九腔」即「胡胡腔」、「哈哈腔」、「梆子腔」、「影腔」、「咳咳腔」、「十三咳腔」、「迷子腔」、「二窝子腔」及「佛腔」;而「十八调」即「下盘棋」、「妈妈糊涂」、「茉莉花」、「小放牛」、「铺地锦」、「寡妇上坟」、「鸳鸯扣」、「叫五更」、「姑娘」、「跑关东」、「打牙牌」、「沙金扇」、「茨山」、「放风筝」、「游寺」、「思凡」、「光棍哭妻」和「小上坟」[3]

流派

二人转有东、西、南、北4个流派,东路多用「彩棒」,有武打戏助场;西路唱腔,讲究赶板夺字;南路最早使用扇子,歌舞并茂;北路唱腔优美,做工细腻。故有「南靠扭、北靠唱、西沟板头、东要棒」之说[4]

代表人物

赵本山

以演出喜剧小品闻名的赵本山,出身就是二人转演员。赵本山以喜剧小品取得了国内无人能及的地位后,开始极力推广二人转。以“刘老根大舞台”为代表的一些演出团体和剧场相继出现。

但是包括赵本山所宏扬的“绿色二人转”在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二人转演出已经看不到传统的剧目和演出形式。绿色二人转已经发展为集忽悠、说笑、模仿秀、杂技表演为一体的表演形式[5]

传统二人转中的表演形式、曲牌、曲调、典目都被打破,突显了对传统的传承发展的一些矛盾。

小沈阳

2006年阴历八月十五被赵本山收为徒弟,他男扮女装的另类二人转表演在刘老根大舞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艺名:小沈阳

人生格言: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个人介绍:山不转水转 水不转人转 风风火火二人转 转不出的缘里缘外

视频

二人转相关视频

潘长江经典二人转小品《过河》
经典二人转联唱,名家名段,好听又喜庆!
二人转经典曲目大联唱,听完保你过足戏瘾
刘能、丫蛋唱二人转 唱哭全场多少人

参考文献

  1. 赵本山除了辽宁曲协副主席还有16个头衔?,搜狐,中国永州新闻网,2016-01-27 09:42
  2. 二人转正戏全集《马前泼水》全剧,爱奇艺
  3. 二人转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戏剧网,作者:就爱彩印 2013-12-24 09:56
  4. 二人转4个流派,中国戏曲网
  5. 赵本山:抵制低俗,坚持“绿色二人转”,搜狐,2014-10-20 08: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