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斑天牛
云斑天牛 |
中文名称:云斑天牛 拉丁学名:Batocera horsfieldi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鞘翅目 亚目:多食亚目 科:天牛科 属:白条天牛属 种:云斑天牛 |
云斑天牛(学名:Batocera horsfieldi ),是天牛科、白条天牛属的一种昆虫。云斑天牛成虫体长34-61毫米,宽9-15毫米,体黑褐色或灰褐色;老龄幼虫体长70-80毫米,淡黄白色;蛹体长40-70毫米,淡黄白色。
云斑天牛白天栖息在树干和大枝上,有趋光性,晚间活动取食,5月为羽化盛期,卵期10-15天,幼虫期达12-14个月,成虫寿命约9个月,是一种危害性很大农林业害虫,分布于越南、印度、日本、中国等地。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云斑天牛
拉丁学名:Batocera horsfieldi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鞘翅目
亚目:多食亚目
科:天牛科
属:白条天牛属
种:云斑天牛
命名人及年代:Hope,1839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61毫米,宽9-15毫米。体黑褐色或灰褐色,密被灰褐色和灰白色绒毛。雄虫触角超过体长1/3,雌虫触角略比体长,各节下方生有稀疏细刺,第一至第三节黑色具光泽,有刻点和瘤突,前胸背有1对白色臀形斑,侧刺突大而尖锐,小盾片近半圆形。每个鞘翅上有白色或浅黄色绒毛组成的云状白色斑纹,2-3纵行末端白斑长形。鞘翅基部有大小不等颗粒。
卵:长6-10毫米,宽3-4毫米,长椭圆形,稍弯,初产乳白色,以后逐渐变黄白色。[1]
幼虫:老龄幼虫体长70-80毫米,淡黄白色,体肥胖多皱襞,前胸腹板主腹片近梯形,前中部生褐色短刚毛,其余密生黄褐色小刺突。头部除上颚、中缝及额中一部分黑色外,其余皆浅棕色,上唇和下唇着生许多棕色毛。
蛹:体长40-70毫米,淡黄白色。头部及胸部背面生有稀疏的棕色刚毛,腹部第一节至第六节背面中央两侧密生棕色刚毛。末端锥状。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云斑天牛白天栖息在树干和大枝上,有趋光性,晚间活动取食,啃食嫩枝皮层和叶片,有咔嚓咔嚓响声,最大取食量1天可达100平方厘米。成虫在林内生活约40天,受惊时即坠地。
云斑天牛幼虫和成虫在蛀道内和蛹室内越冬。越冬成虫翌年4月中旬咬一圆形羽化孔外出,5月为盛期,连续晴天、气温较高时羽化更多。
云斑天牛初孵幼虫蛀食韧皮部,使受害处变黑、树皮胀裂、流出树液,并向外排木屑和虫粪;20-30天后渐蛀人木质部并向上蛀食,虫道内无木屑和虫粪,长约25厘米。第一年以幼虫越冬,次春继续危害。
分布范围
云斑天牛分布于越南、印度、日本、中国等地。在中国分布于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河北、陕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四川、云南等地。
繁殖方式
成虫喜19:00-22:00集中在树干4米以下爬行求偶,新出孔成虫直至死亡前都能交尾。6月为产卵盛期,当腹内卵粒逐渐成熟后,即在树干上选择适当部位,头向下咬1个圆形或椭圆形中央有小孔的刻槽,刻槽约15毫米,然后调头将产卵管从小孔中插入寄主皮层,把卵产于刻槽上方,每槽有卵1粒或无卵,产卵后以分泌黏液和木屑粘合刻槽口;每雌产卵约40粒,每批约产10-12粒,胸径10-20厘米的树干落卵较多,每株树上常有卵10-12粒,多者达60余粒。卵期10-15天,幼虫期达12-14个月,成虫寿命约9个月。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云斑天牛几乎遍及适宜其生存的任何环境中,是林业有害生物的优势种。
保护级别
云斑天牛不是保护物种,未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为害特点
成虫取食嫩枝皮层及叶片,幼虫蛀食树干,由皮层逐渐深入木质部,蛀成斜向或纵向隧道,蛀道内充满木屑与粪便,轻者树势衰弱,重者整株干枯死亡。还会导致木蠹蛾,木腐菌寄生。
防治策略
人工捕杀成虫:成虫发生盛期,要经常检查,利用成虫有趋光性、不喜飞翔、行动慢、受惊后发出声音的特点,傍晚持灯诱杀,或早晨人工捕捉。 杀灭卵和初孵幼虫:成虫产卵期,检查成虫产卵刻槽或流黑水的地方,寻找卵粒.用刀挖或用锤子等物将卵砸死。于卵孵化盛期,在产卵刻槽处涂抹50%辛硫磷乳油5-10倍药液,以杀死初孵化出的幼虫。 消灭危害盛期幼虫:在幼虫蛀干危害期,发现树干上有粪屑排出时,用刀将皮剥开挖出幼虫;或从发现的虫孑L注入5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而后用泥将洞口封闭,也可用药泥或浸药棉球堵塞、封严虫孔,毒杀干内害虫。用铁丝插入虫道内刺死幼虫,或用铁丝先将虫道内虫粪勾出,再用磷化铝毒签塞入云班天牛侵入孔,用泥封死,对成虫、幼虫熏杀效果显著。 树干涂药:冬季或产卵前,用石灰5千克、硫磺0.5千克、食盐0.25千克、水20千克拌匀后,涂刷树干基部,以防成虫产卵,也可杀灭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