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五叔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五叔》中國當代作家余祖勝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五叔

五叔去世已十餘年了,他的音容笑貌還時常在我腦海中浮現。他的勤勞善良,他的聰明才智,以及他對生活地樂觀態度和面對逆境所展現出來地堅韌不拔地毅力還時時影響着我。

五叔是個雙目失明的殘疾人,聽奶奶講不到三歲時就瞎了,鰥寡一生。爺爺輩的叫他大名,父輩的叫他老五,只有我們小子輩的不懂事背後叫過他「老瞎」。他的眼睛就是一根棍子,雖然什麼也看不到,但幾乎所有的農活都能幹,割麥,割稻,打場,挖溝,除草.....無所不能,挑呀,扛呀更不在話下。而且還會木工,編織,泥水,維修。方圓幾十里都管他叫「神瞎 」。

五叔更有一副熱心腸,誰家房屋漏水,誰家凳子壞了....誰叫隨到;那家少個筐,那家少個桶的.....吱一聲不出三天,他就做好給你送到家;要是趕上那家有紅白喜憂事 ,他都會從頭幫到尾。而且從不要報酬。五叔贏得了全村人的尊重,老年人喜歡和他拉家常,兄弟們有事喜歡找他出主意,東家來客人了喜歡讓他陪客,西家做了好吃的也一定盛一碗送去。他的衣服破了有人給他補,鞋子爛了有人給他做。分田到戶時,全村人一致同意,把村頭一排大柏樹提出來留給五叔做棺木,儘管當時五叔才四十多歲。

我最佩服的是五叔超強地記憶力,和他高超地說唱藝術,他簡直就是一部百科全書,可以說他是我的啟蒙老師。每當農閒的時候生產隊的幾條牛就由五叔來放,我們幾個小孩也會跟他一起上山。雖然五叔沒上過一天學,但鄉下有大鼓書,皮影戲花鼓燈,五叔是過耳不忘。當牛兒在山坡吃草的時候,我們圍坐在五叔的身邊,聽他繪聲繪色地講故事,說大鼓書,唱皮影戲,唱山歌。《穆桂英掛帥》 ,《楊六郎反三關》,《薛仁貴招親》,《朱洪武放牛》,《三打白骨精》,《白蛇傳》.....我們最先都是從五叔哪兒知道的。我們每次上山都會帶一個水瓢,權當大鼓,五叔說起書來是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最讓人佩服地是,古詩詞,和人物描寫,他都能一字不差的倒背如流,如:我現在還記得的一段人物描寫:五叔一般是說罷大鼓書,接着唱花鼓燈,他不僅會唱老生,還會唱花旦。老生聲音渾圓,高亢,花旦聲音不僅清脆欲滴而且還會裝腔作勢,惟妙惟肖,讓人捧腹大笑。大鼓書也好,花鼓燈也好五叔一天只說唱一折,大多數的時間教我們唱山歌,劉三姐山歌好比春江水,五叔的山歌比山上的樹還多。他不僅會唱當地流傳下來的山歌,還會自己編山歌。我小時候跟五叔學,會唱幾百首山歌,遺憾地是大多數都已忘了,不過還記得不少,如:當七八個孩子圍着一個盲人在山嶺上唱山歌,時而獨唱,時而對唱,時而合唱,簡直就是一個山間大舞台。五叔還有一項絕活,他會用柳條做哨子,用水竹做笛子,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好多他做的樂器,他還教會了我們吹奏,雖然那時不會吹歌曲,但很有節奏,會模仿各種鳥鳴。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一個盲人,七八個孩子,騎在牛背上,頭上戴着柳條帽,身上穿着芭蕉依,吹着牧笛,唱着山歌,浩浩蕩蕩地下山的時候,那場景不是你能體會得到地,多少年後,我還記憶猶新。因為有了五叔,我的童年是快樂地,幸福地,難忘地。

可惜五叔不在了,要不我一定會把他腦子裡的大鼓書,花鼓燈,更有那像滔滔江河一樣多的故事,山歌,記錄下來,傳承下來。如此珍貴的民間奇葩,隨着五叔的離去而失傳,我悔恨,我懊惱,因為和他一起放牛的七八個孩子,也就是我還有點文化,五叔健在的時候不覺得珍貴,等五叔去世了一切都後悔晚矣,這是我的過錯啊!

就在五十九歲那年,一場大病奪去了五叔的生命,全村人無比悲痛,用最隆重地葬禮安葬了他。儘管他鰥寡一生,可每當正月十五,清明節的時候,五叔墳前是最熱鬧的,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呀,五叔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1]

作者簡介

余祖勝,河南省商城縣某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