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五帝本紀-《史記》

五帝本紀
來自網絡的圖片


《五帝本紀》 是漢代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文章,列於《史記》首篇,記載的是遠古傳說中被後人尊為帝王的五個部落聯盟首領——黃帝顓頊帝嚳的事跡,同時也記錄了當時部落之間頻繁的戰爭,以及部落聯盟首領實行禪讓制,遠古初民戰猛獸治洪水開良田種嘉穀觀測天文推算曆法譜制音樂舞蹈等多方面情況。全篇材料安排巧妙,敘事環環相扣,結構緊湊和諧。[1]

作品名稱:五帝本紀 作品別名:史記·五帝本紀第一 作品體裁:史傳文
作品出處:《史記》 創作年代:西漢 作    者:司馬遷

目錄

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2]

 
《史記》中將相和

作品原文

黃帝者,少典之子【子:後代。】,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徇齊:思維敏捷。】,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干戈:干是盾牌,戈是一種長柄橫刃兵器。】,以征不享,諸侯咸【咸:都。】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五氣:五行之氣。古時候以五行和四時相配,春為木,夏為火,季夏為土,秋為金,冬為水。】,蓺【蓺:種植。】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熊、羆、貔、貅、貙、虎:都是勐獸名。《索隱》認為這些勐獸經過訓練可以作戰。《正義》認為這些勐獸名是用來給軍隊命名的,藉以威嚇敵人。六種勐獸可能是六個氏族的圖騰。】,以與炎帝戰於坂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

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禽:通「擒」,抓捕。】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葷粥:古代北方民族,秦漢以後稱「匈奴」。】,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封禪:祭祀天地。】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筴【推筴:推演歷數。筴,同「策」。】。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時:按季節。一說通「蒔」,栽種。】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靜淵:深沉穩重。】以有謀,疏通【疏通:通達。】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址,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

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鬱郁:肅穆的樣子。】,其德嶷嶷【嶷嶷:高大的樣子。】。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溉:灌溉。一說通「概」,本義指量糧食時用來刮平升斗的木板,引申義為公平。】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勛;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

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知:同「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收:冕。】純衣【純衣:緇衣,黑色朝服。】,彤車乘【乘:四馬拉一車。】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便章:治理。】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暘谷。敬道日出,便程【便程:分別次第,使做事有步驟。便,通「辨」,別。】東作。日中【日中:指春分。】,星鳥【星鳥:朱雀,即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字微:也作「孳尾」,交配繁衍。】。

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為,敬致【致:指太陽回歸。】。日永【日永:指夏至。】,星火【星火:指心宿,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之一。】,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希革【希革:指夏季炎熱,鳥獸皮上毛羽稀少。希,同「稀」。革,獸皮。】。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夜中:指秋分。】,星虛【星虛:虛宿,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一。】,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毛毨:鳥獸新長出的整齊的毛。】。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日短:指冬至。】,星昴【星昴:昴宿,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以正中冬。其民燠【燠:指溫暖的室內。】,鳥獸氄毛【氄毛:鳥獸身上細軟茂密的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信飭:申敕,告誡。】百官,眾功皆興。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吁!頑凶,不用。」堯又曰:「誰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堯又曰:「嗟!四岳,湯湯【湯湯:水流盛大的樣子。】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岳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堯於是聽岳用鯀。九歲,功用不成。

堯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庸命:指順應天命。庸,同「用」。】,踐朕位?」岳應曰:「鄙德忝【忝:不配。】帝位。」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眾皆言於堯曰:「有矜【矜:通「鰥」,無妻的成年男子。】在民間,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嚚:愚昧。】,弟傲,能和以孝,烝烝【烝烝:德行美好的樣子。】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下二女於媯汭【汭:河流拐彎處。】,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教化。】,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召舜曰:「女【女:通「汝」,你。】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讓於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

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乃在璇璣玉衡【璇璣玉衡:指北斗七星。】,以齊七政【齊七政:整頓七種政務。七政,指下文中的祭祀、班瑞、東巡、南巡、西巡、北巡、歸至祖廟七項政事。】。遂類【類:通「禷」,一種祭天禮。】於上帝,禋【禋:一種祭天禮,燒柴升煙,向天祈福。】於六宗【六宗:指天地和四季。】,望于山川,辯【辯:通「遍」,普遍地祭祀。】於群神。揖【揖:通「輯」,聚斂。】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岳諸牧,班【班:同「頒」,分賜,頒發。】瑞。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祡:同「柴」,指燒柴祭天。】,望秩于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禮:指五等爵位的朝聘禮儀。】、五玉【五玉:即前文中的「五瑞」。】、三帛、二生【二生:活的羊羔和大雁。】、一死【一死:死的野雉。】為摯【摯:通「贄」,禮物。】。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歸,至於祖禰廟,用特牛禮。五歲一巡狩,群後四朝。遍告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肇十有二州,決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過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靜哉!

讙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四岳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岳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讙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殛:流放遠方。】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堯辟位【辟位:退位。辟,同「避」。】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肖:不賢,不成才。】,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辟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匪:沒有,不。解:同「懈」,怠慢。】。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就時:經商。】於負夏。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嘗:通「常」。】在側。

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岳咸薦虞舜,曰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苦窳:粗劣。】。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乃賜舜絺衣,與琴,為築倉廩,予牛羊。瞽叟尚復欲殺之,使舜上塗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止舜宮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鄂:通「愕」,吃驚。】不懌,曰:「我思舜正鬱陶【鬱陶:哀傷的樣子。】!」舜曰:「然,爾其庶矣!」舜復事瞽叟愛弟彌謹。於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於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此三族世憂之。至於堯,堯未能去。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凶。舜賓於四門,乃流四凶族,遷於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門辟,言毋【毋:同「無」。】凶人也。

舜入於大麓,烈風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謀於四岳,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佞人,則蠻夷率服。舜謂四岳曰:「有能奮庸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維是勉哉!」禹拜稽首,讓於稷、契與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棄,黎民始飢,汝后稷播時百穀。」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寬:寬厚。一說寬即緩,意思是要慢慢地進行。】。」舜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軌【軌:通「宄」,在外作惡。】,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就:指行刑之處。】;五流有度,五度三居【居:指流放之處。】:維明能信。」舜曰:「誰能馴予工?」皆曰垂【垂:即上文中的「倕」。】可。於是以垂為共工【共工:官名,非上文中流於幽陵者。】。舜曰:「誰能馴予上下草木鳥獸?」皆曰益可。於是以益為朕虞。 益拜稽首,讓於諸臣朱虎、熊羆。舜曰:「往矣,汝諧。」遂以朱虎、熊羆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禮?」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為秩宗,夙夜維敬,直哉維靜絜!」伯夷讓夔、龍。舜曰:「然。以夔為典樂,教稚子,直而溫,寬而栗【栗:讓人敬畏。】,剛而毋虐,簡而毋傲;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能諧,毋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舜曰:「龍,朕畏忌讒說殄偽【殄偽:滅絕道德的行為。偽,通「為」。】,振驚朕眾,命汝為納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時相天事。」三歲一考功,三考絀陟【絀陟:貶降或升遷。絀,通「黜」。】,遠近眾功咸興。分北【分北:分離,分解。「北」,同「背」。】三苗。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實;伯夷主禮,上下咸讓;垂主工師,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澤辟;棄主稷,百穀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於荒服。南撫交址、北發【北發:門戶朝北開,指南方極遠之地。】,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皇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夔夔:和順恭敬的樣子。】唯謹,如子道。封弟象為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豫:通「預」,事先。】薦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後禹踐天子位。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專也。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姓姒氏:姓是共同血緣關係的標記,氏則是姓的分支,在宗法制下,同一姓按照血緣親疏,會分為許多不同的氏。戰國時期,宗法制瓦解,秦漢以後,姓氏合一。所以司馬遷混淆了姓和氏的概念,《史記》中才多次出現「姓某氏」的說法。】。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太史公【太史公:司馬遷的自稱。司馬遷曾任太史令,「太史公曰」以下的文字是他的論贊,為一篇的結語,其內容或為發表議論,或為說明立意,或為補充史實。】曰:學者多稱五帝,尚【尚:久遠。】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薦紳:縉紳,指官員。】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弟:同「第」,但,只。】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着為本紀書首。 [3]

創作背景

《史記·太史公自序》說:「維昔黃帝,法天則地,四聖遵序,各成法度;唐堯遜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萬世載之。作五帝本紀第一。」司馬遷認為,從前黃帝以天為法,以地為則,顓頊、帝嚳、堯、舜四位聖明帝王先後相繼,各建成一定法度;唐堯讓位於虞舜,虞舜因覺自己不能勝其任而不悅;這些帝王的美德豐功,萬世流傳。因此作《五帝本紀》第一。[4]

作者簡介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夏陽(在今陝西韓城西南)人。出身史學世家,父親司馬談官至太史令。司馬遷十歲時隨父到長安,先後求學於董仲舒和孔安國門下。二十歲開始遊歷名山大川,所到之處均考察風俗,採集史跡傳說。繼承父親太史令的職位後,司馬遷得以飽覽朝廷藏書,又隨漢武帝到各地巡遊,增長了見識;他同時開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親寫一部「名主賢君、忠臣死義之事」的通史的遺願。

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時因友軍接應不力身陷重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司馬遷因上疏為李陵辯護觸怒武帝,被處以宮刑。受此大辱,司馬遷憤不欲生,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決心「隱忍苟活」。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完成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相關視頻

1、老梁:為什麼《史記》是中國歷史書上最獨一無二的?別的沒法比!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