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書院
五泉書院 |
中文名稱;五泉書院 地理位置;甘肅蘭州 相關人物;秦維岳 所在國家;中國 |
五泉書院,位於甘肅蘭州。為蘭州府官立書院,舊址在城關區賢后街東口北端,現屬賢后街2號,通渭路221號、223號、225號。嘉慶二十四年(1819),甘肅布政使屠之申,蘭州在籍翰林秦維岳利用慶祝宮后街官署建立五泉書院。
目錄
序言介紹
五泉書院,位於甘肅蘭州。為蘭州府官立書院,舊址在城關區賢后街東口北端,現屬賢后街2號,通渭路221號、223號、225號。嘉慶二十四年(1819),甘肅布政使屠之申,蘭州在籍翰林秦維岳利用慶祝宮后街官署建立五泉書院。咸豐八年(1858)知府栗垣、同治十二年(1873)知府鐵珊重修。光緒三十一年(1905)改為蘭州府中學堂。現為民居。
風格
據鄧明先生考證,為坐北朝南並列三組建築,中依次為牌坊、儀門、照壁、大門、講堂、退省齋、明道樓,東西廂房為學生齋房。東西兩側各為三進四合院。西院中間一進上房山長居住,東院第一進上房監院居住。大門內小屋二間院夫居住。[1]
人員
書院設山長1名,修金160兩,薪水每月4兩,聘金4兩,節儀如之。設監院1名。薪水40兩。書辦1名,紙筆費15兩。門斗2名,工食銀各10兩。招考蘭州府六屬;狄道州(今臨洮縣)、河州(今臨夏州)、皋蘭縣(今蘭州市城關區、七里河區、西固區、安寧區及皋蘭縣)、金縣(今榆中縣)、渭源縣、靖遠縣生員、童生人院肄業,以考取舉人或進學(獲得生員資格)。設生員正課生10名,每名每月給膏火銀1兩2錢,副課生10名,每名每月給膏火銀8錢。童生正課生10名,每名每月給膏火銀1兩,副課生15名,每月每名給膏火銀6錢。布政使屠之申等官員捐銀4500兩,秦維岳率蘭州紳士捐銀1544兩,發商生息作為書院經費。五泉書院除研習四書五經外,也學經世致用之學。在"戊戌變法"的影響下,劉爾炘山長撰《力求實學條約並序示書院諸生》,鼓勵學生。"將欲為異日有用之人,則凡天算、輿地、軍政、財賦、中外交涉諸大端因其所近而專治焉。"他還要求學生要"立志"、"存心","有抉擇"、"有次序"、"宜體察"、"宜隨事力行"。每年二月到十一月為考課期。每月初三為官課期,由蘭州知府及皋蘭知縣輪流考試。每月十二日、二十二日為堂課期。每課均考四書文一篇,試帖詩一首。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由山長考策論與經古文。
藏書
書院藏有《十三經》、《古文淵鑒》等"四部"書籍80多種,以及《學唐漸通》書板46塊。五泉書院歷任山長有:秦維岳,嘉慶間在職。劉鳳來,皋蘭人,道光拔貢,道光時在職。盧政,字敏齋,皋蘭縣西固柳溝人,咸豐壬子(1852)舉人。著有《乾象山古今集說》等。咸豐時在職。馬世燾,咸豐時在職。吳可讀,皋蘭進士,咸豐時在職。張照南,字星舫,皋蘭縣人,咸豐癸丑(1853)進士,咸豐時在職。馬玉田,字硯農,狄道人,光緒乙亥(1875)舉人,肅州學正,同治時在職。著《硯農詩文集》。馬中律,字正五,號雪齋,回族,皋蘭人。同治甲戌(1874)進士,同治末在職。王作樞,字辰垣,翰林,光緒初在職。黃積厚,字斛泉,湖南善化人,光緒壬午(1882)舉人,光緒十一年(1885)在職。劉爾炘,光緒十八年(1872)至二十年,二十四(1898)至二十八年兩次任職。
創建人
秦維岳(1759-1839),字覲東,號曉峰,蘭州人,清乾隆庚戌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充國史館纂修,改都察院江南道御史,遷兵科給事中。在任期間,上疏力陳漕運積弊。在兩任湖北鹽道期間,修明政治,體察下情,使吏治刑獄,肅然一清,應用先教化後刑罰的手段,整理鹽務、錢法,裁汰陋規,剎住了販運私鹽、盜鑄制錢的歪風。他主張振興教育,獎掖人才,並捐獻養廉銀數千兩,創辦江漢書院、勺庭書院,育才選賢。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因母亡回蘭,興學從教,培育人才,熱心公益事業,續修縣誌,著文賦詩謳歌蘭州,並率先捐銀,創建蘭州五泉書院,給蘭州府屬士人提供了求學之所。他先後被聘為五泉、蘭山兩書院山長,並主講課訓士子"先品行,後文學",以禮法約束自己。他賦詩"惜陰當趁中年進,砥行惟從介節先",以訓勉學生。道光十三年(1833年),受知縣黃之邀,續修《(乾隆)皋蘭縣誌》。他博採旁搜,嚴加考證,精心編纂,至逝世時,大體完稿,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其弟子增補刊刻為《(道光)皋蘭縣續志》。此志記述乾、道間60年內蘭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情況,文筆洗鍊優美,雋永嚴謹。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甘肅古建築|五泉書院 , 搜狐 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