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是律詩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詩歌,屬於近體詩範疇。律詩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從南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演變而來,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
規則
每句五字,每首八句,雙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用平聲韻,一韻到底,不可轉韻。每句平仄有一定的格式。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法》:“律詩難於古詩……七言律詩難於五言律詩。”亦省稱“ 五言律 ”、“ 五律 ”。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考證》:“又有五言律三首……亦非 太白 之作。”
《紅樓夢》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百二十首老 杜 的七言律。” 清 趙翼 《陔餘叢考·五七律排》:“ 沈約 《八詠詩》……已全是五律。”
對於唐代人來說,五言律詩是從五言古詩中脫胎出來的新詩體,它繼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壓韻的原則,並且借鑑了駢體文的聲律和對偶原則,有多方面的發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須對仗;
3、平仄必須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聯內講對,兩聯間講粘;
4、只能押平聲韻,並且押韻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數句押韻(也有首句入韻的);
5、節奏形式是嚴格的兩個雙音步加一個單音步,並且單音步只能出現在句子的中間或者末尾,不能出現在開頭,兩個相鄰的雙音步的平仄必須相反。
根據以上規則,五言律詩分為平起和仄起兩體,每體又分為正格和偏格二種。
五言律詩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
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目录
基本句式
五律有四個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這四種句式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由此構成五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第一種格式:首句入韻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第二種格式:首句不入韻仄起式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
第三種格式:首句入韻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乾後,歸飛體更輕。
第四種格式:首句不入韻平起式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註釋
- ↑ 加括號表示可平可仄;黑體字為韻腳,要求用平聲。五言律詩以首句不入韻為正規,而且以仄起式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