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沈佺期(約656~約714或715),字雲卿,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縣)人。排行三,唐代詩人。官終太子少詹事,世稱沈詹事。詩與宋之問齊名,時號「沈宋」。有《沈佺期集》十卷,已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
生平簡介
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任協律郎。武周時為通事舍人,曾與修《三教珠英》。大足元年(701)遷考功員外郎,次年,復遷給事中。四年坐賄入獄,旋獲釋。 中宗即位,因諂附張易之,被流放驩州。神龍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常侍宮中。景龍中,以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歷中書舍人,終太子少詹事。
詩與宋之問齊名,時號「沈宋」
沈佺期工詩,尤長七言,始定七律體制。詩與宋之問齊名,時號「沈宋」。他們所作多為歌舞昇平的應制詩,風格綺靡,不脫梁,陳宮體詩風。可是沈、宋倆人總結了六朝以來新體詩創作的經驗,對律詩的成熟與定型,貢獻頗大,是唐代五言律詩的奠基人。 沈佺期代表作:《獨不見》 他的《獨不見》是一首較早出現的優秀七言律詩。高秉(左木右秉)在《唐詩品高序》中有評:沈宋之新聲,蘇(廷)張(說)之大手筆,此初唐之漸盛也。前人論沈宋,大抵薄其爲人而又肯定他們在律詩中的地位。 這段文字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對一世祖佺期公的蓋棺定論。
在詩歌上的主要貢獻
沈佺期、宋之問他們都媚附張易之等權貴,並以善以善寫應制詩,得女皇武則天賞識。但都曾被貶謫到荒遠之處,所以寫出過一些非宮廷應 制的佳篇,如沈佺期的《雜詩》、《古意》,宋之問的《題大庾嶺北驛》、《渡漢江》,均具生活實感,語言錘煉,氣勢流暢。其完整的 格律形式,更受歷代評論家所推崇。二人在詩歌上的主要貢獻,是總結了齊梁以來格律詩創作的各種經驗,肯定已成熟的形式,最後完成 五、七言律詩的「回忌聲病,約句準篇」的形式,為唐代近體詩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對代詞曲也頗有影響,但其思想內容,則仍 未超越梁詩風的範圍。
著作
有《沈佺期集》十卷,已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曾作《回波樂》詞。今存清抄本《洸雲卿文集》五卷。又有《沈詹事詩集》七卷,乃明人所輯。《全唐詩》編詩三卷。 [1]
詩詞
沈佺期的詩篇,保存下來的有一五二首,其中七言詩有二十六首,餘者皆為五言
《被試出塞》
十年通大漠,萬里出長平。
寒日生戈劍,陰雲拂旆旌。
飢烏啼舊壘,疲馬戀空城。
辛苦皋蘭北,胡霜損漢兵。
《雜詩》三首 其一 落葉驚秋婦,高砧促暝機。蜘蛛尋月度,螢火傍人飛。
清鏡紅埃入,孤燈綠焰微。怨啼能至曉,獨自懶縫衣。
《雜詩》三首 其二 妾家臨渭北,春夢著遼西。何苦朝鮮郡,年年事鼓鼙。
燕來紅壁語,鶯向綠窗啼。爲許長相憶,闌干玉筯齊。
《雜詩》三首 其三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裏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爲取龍城。 [2]
世系
曾祖沈纂,隋秘書正字。祖沈德,唐潞州長子縣令。父沈貞松,唐泗州下邳縣令。貞松生沈佺期、沈全交、沈全宇。沈全交(664年-724年),有墓誌出土。
沈佺期生沈子昌、沈之象、沈東美、沈惟清。沈東美,給事中、夏州都督。
沈佺期長子《大唐故上津縣令沈子昌墓誌》1997年在洛陽東邊毗鄰的偃師市首陽山出土。
生卒
關於沈佺期的生卒年,歷來有幾種看法:
- 吳海林、李延沛《中國歷史人物生卒年表》,生於高宗顯慶元年(656年),卒於開元二年(714年)
- 聞一多《唐詩大系》,約生於顯慶元年(656年),卒於開元四年(716年)
- 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約生於公元650年(高宗永徽元年),卒於公元714年(開元二年)
- 劉開揚《談沈佺期、宋之問、李嶠、杜審言等人的詩》,約生於公元656年(高宗顯慶元年),卒於713年(玄宗開元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