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亞伯達爪龍屬

亞伯達爪龍屬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

亞伯達爪龍屬學名Albertonykus)是獸腳亞目阿瓦拉慈龍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加拿大亞伯達省的馬蹄峽谷組,地質年代為上白堊紀馬斯垂克階早期,約6850萬年前。

化石來自於數個個體,包含前肢與後肢。化石發現於一個充滿亞伯達龍屍骨層。亞伯達爪龍的前肢似乎適合挖掘,但太短而不能挖掘出洞穴,因此被認為以白蟻為食。在美國蒙大拿州懷俄明州也發現了個別的阿瓦拉慈龍科化石[1]

模式種北方亞伯達爪龍A. borealis),也是目前的唯一種,是由尼克拉斯·朗里奇(Nicholas Longrich)與菲力·柯爾(Phil Currie)在2008年命名。論文在2008年公布於網路,但正式發表於2009年。屬名意為「亞伯達省的爪」,種名意為「北方」。

目錄

敘述

亞伯達爪龍的身長估計值為70公分,是已知最小型的北美洲阿瓦拉慈龍科恐龍。亞伯達爪龍具有極短的前肢、修長的後肢、長而硬挺的尾巴,手部只有一個手指,上有大型指爪。雖然目前沒有發現亞伯達爪龍的顱骨,但根據發現於蒙古的近親,可以建構出亞伯達爪龍的外形。

亞伯達爪龍具有修長的口鼻部,內有微小的牙齒,相當類似現今的犰狳食蟻獸。亞伯達爪龍可能食蟲動物,使用單一指爪挖開樹木,以裡面的昆蟲為食。如同其他阿瓦拉慈龍科,亞伯達爪龍的前肢相當適合挖掘,但因為過短而不能挖掘出洞穴。

根據目前的化石紀錄螞蟻雖然在白堊紀就已出現,但不是常見的物種,而有建立土塚習性的白蟻,要到始新世才開始出現。因此,包含亞伯達爪龍在內的阿瓦拉慈龍類,可能以木棲性白蟻而食。在馬蹄峽谷組發現過的矽化木,經常發現內部洞孔,被推測是白蟻築巢的痕跡。

發現歷史

在1990年代以前,古生物學界並不清楚阿瓦拉慈龍類的外貌與存在。雖然有零碎化石被發現,但牠們從未被鑑定為獨立的物種。直到近年,亞洲、南美洲發現了許多化石,古生物學界才意識到這群小型獸腳類恐龍的存在[2]

在1910年,古生物學家巴納姆·布郎(Barnum Brown)在亞伯達省的乾島水牛躍省立公園發現一個亞伯達龍屍骨層,至少發現了九副亞伯達龍的標本。但是經過兩個禮拜的挖掘後,布朗停止挖掘活動[3]。在1997年,加拿大皇家蒂勒爾博物館再度展開挖掘活動,挖出超過20個亞伯達龍的標本。古生物學家尼克拉斯·朗里奇推測,該地點是個掠食動物的陷阱。在2002年,亞伯達大學的菲力·柯爾發現許多前肢、後肢化石,屬於亞伯達龍的未命名種。這些化石目前存放在皇家蒂勒爾博物館。

在2005年,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尼克拉斯·朗里奇在比較該地點的化石時,發現一些之前沒注意到的恐龍化石。在2008年,朗里奇與柯爾將這些化石命名為新屬,亞伯達爪龍Albertonykus)。


參考文獻

  1. (英文)Longrich, Nicholas R.; and Currie, Philip J. Albertonykus borealis, a new alvarezsaur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Early Maastrichtian of Alberta, Canada: Implications for the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of the Alvarezsauridae. Cretaceous Research. 2009,. online preprint. doi:10.1016/j.cretres.2008.07.005. 
  2. Brian Switek, Smithsonian Magazine,http://dinosaur.smithsonianmag.com/2008/10/06/a-dinosaur-that-ate-termites-for-breakfast/ Template:Wayback
  3. Nick Longrich, University of Calgary,存檔副本. [2008-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