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里奇
亞歷山大·里奇(英語:Alexander Rich,1924年11月15日-2015年4月27日),出生於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為美國生物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自1958年起,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學院擔任生物物理學的威廉·湯普森塞奇威克 教授。
目錄
生平
- 1943 年至 1946 年在美國海軍服役。
- 1947年獲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學士學位,1949年畢業於哈佛醫學院。
- 里奇博士從哈佛大學獲得A.B.(極優等)和MD(優等)。他是萊納斯·鮑林與詹姆斯·沃森的博士後,擁有超過600署名的論文發表。在麻省理工學院生物系擔任教授,在理解RNA和DNA分子的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係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 1953年James Watson 和Francis Crick 首次描述DNA 的右手雙螺旋結構。
- 1954年至1958年任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物理化學科科長。
- 1955年至1956年在英國劍橋的卡文迪什實驗室做訪問科學家。
- 1958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指導學生。
- 1963年,里奇發現了多核糖體(Polysome):核糖體集群同時讀取mRNA的一條鏈。[1]
- 1969年到1980年,是美國宇航局維京人火星任務的一名調查員,從事旨在尋找該星球上生命的實驗。
- 1979年,里奇領導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他們宣布發現「左手」形式的 DNA,震驚了結構生物學領域。這種以左旋螺旋狀盤繞的新形式因其曲折的骨架而被稱為Z-DNA,但其重要性多年來一直是個謎。[2]這是任何形式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第一個晶體結構。
- 2015年4月27日在波士頓麻省總醫院去世。享年90歲。 [3]
榮譽和獎勵
獲得無數榮譽及獎章。如:美國國家科學院、哲學學會、法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和宗座科學院及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會員。
- 1976年被傑拉爾德·福特總統任命為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成員,任期六年。
- 1980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的James R. Killian Jr. 教員成就獎,以表彰教員的非凡專業成就。
- 1995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華盛頓特區。獲得美國政府授予的最高科學榮譽國'家科學獎章。
- 2000年,獲得250,000美元的鮑爾科學成就獎。
- 2001年獲得Sigma Xi 的威廉·普羅克特學術成就獎。
- 2002年獲俄羅斯科學院羅蒙諾索夫大型金質獎章。
- 2008年,被評為30萬美元韋爾奇化學獎的第 38 位獲獎者。
他獲得了多個榮譽學位,以及基礎生物醫學研究的Rosenstiel 獎和紐約科學院的總統獎。
視頻
參考文獻
- ↑ Warner JR, Knopf PM, Rich A. A MULTIPLE RIBOSOMAL STRUCTURE IN PROTEIN SYNTHESI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63, 49 (1): 122–129. Bibcode:1963PNAS...49..122W. PMC 300639. PMID 13998950. doi:10.1073/pnas.49.1.122.
- ↑ Wang AHJ, Quigley GJ, Kolpak FJ, Crawford JL, van Boom JH, Van der Marel G, and Rich A. Molecular structure of a left-handed double helical DNA fragment at atomic resolution. Nature. 1979, 282 (5740): 680–686. Bibcode:1979Natur.282..680W. PMID 514347. doi:10.1038/282680a0.
- ↑ Alexander Rich dies at 90,MIT,28April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