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亡陰

來自美篇的圖片

亡陰證,中醫病證名。是指體內陰液嚴重耗損而欲竭,以身灼煩渴、唇焦面赤、脈數疾、汗出如油為主要表現的危重證候。見於常見於各種疾病的嚴重階段,尤以爆吐爆瀉、溫病後期陰液嚴重灼傷者。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亡陰證

外文名; yin depletion syndrome

治法; 救陰固脫

相關疾病; 各種疾病的嚴重階段,尤以爆吐爆瀉、溫病後期陰液嚴重灼傷者

方劑; 生脈散

病因; 亡陰可以是在病久而陰液虧虛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也可因壯熱不退、大吐大瀉、大汗不止、大量出血、嚴重燒傷致陰液暴失而成。

辯證要點 有陰液嚴重耗損的病理基礎,以身熱煩渴、唇焦面赤、脈數疾、汗出如油為主要表現。

臨床表現 汗熱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溫,虛煩躁擾,惡熱,口渴欲飲,皮膚皺癟,小便極少,面色赤,唇舌乾燥,脈細數疾等。

症情分析 陰液欲絕,陰不能制陽,故見脈細數疾,身灼煩渴,面赤唇焦,呼吸急促等陰竭陽盛的證候,陽熱逼迫欲絕之陰津外泄,故見汗出如油。

治法 救陰固脫。

常用中藥 熟地、龜板、知母、黃柏、豬脊髓、蜂蜜。

常用腧穴 大椎、風府、風池、氣海、關元、湧泉

方劑 生脈散加味。

針灸療法 用於血壓下降或神志不消時的輔助療法。

1、針刺:取災太溪、人中、素髎、湧泉等,手法宜補法,每日1-2次。

2、艾灸:取穴關元、神闕、足三里、百會等,每次10-15分鐘,每日1、2次。

3、耳針:取穴升壓點、交感、腎上腺、心、皮質下等,每次取1-2個穴位,根據血壓情況靈活掌握針刺次數。

4.推拿:取穴百會、人中、十宣、足三里等,療效不顯音加內關、湧泉。手法:先按揉百會,繼掐人中、十宣,拿按內關、湧泉,手法宜補瀉兼施。

其他療法 注射療法:由於本證表現為全身機能衰竭,脾胃運化功能減弱,則目藥物吸收較倡,故目前多採用靜脈給藥途徑,常用針劑有:參麥針、生脈針、養陰針、增液針等。

預防調護 1、嚴密觀察並記錄神、色、汗、嘔吐物、大小便、進液量、以及脈象、心率、血壓等病情變化。

2、危重病人應安排在靠近醫護辦公室的搶救間,昏迷或躁動不安者應專人管理,並加床欄,防止跌傷,保持室內外環境清潔、安靜,避免喧譁、吵鬧。

3、高燒病人每2-4小時測體溫、冷敷額部,或溫水、酒精擦浴。靜脈補液注意輸液速度,心腎患者速度不宜太快,一般為30一40滴/分,失水、失血病人酌情加速。

4、患者取平臥位或頭低足高位,痰涎壅盛者只宜取平臥位,嘔吐頻頻者,應持頭部偏向一側,以利分泌物流出,並隨時擦拭乾淨。痰阻則應隨時吸痰。

5、注意口腔清潔,用銀花、甘草煎水嗽口,每日2-3次,口腔有潰瘍者,可塗冰硼散。昏迷者忌含嗽,可用棉球沾水擦洗口腔。注意棉球不可過濕,防止水流入氣管。口唇乾燥者塗以潤滑油,除去義齒。保持眼睛濕潤,可用消毒紗布浸少理鹽水濕敷。

6、加強皮膚護理,防止褥瘡發生。定期替病人翻身,用紅花酒精按摩局部,骨突部墊以氣圈或棉墊。被汗水、嘔吐物、大小便等污染的被服要及時更換,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這對於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猶為重要。

轉歸預後 由於陰陽互根,所以亡陰與亡陽皆可相互累及而最終導致同損俱亡。

亡陰所涉及的臟腑,常與心、肝、腎等有關。亡陰若救治不及,勢必陽氣亦隨之而衰亡。亡陽和亡陰均出現於疾病的危重階段,故必須及時、準確地辨識,若貽誤診療,極易導致死亡。在病情危重的基礎上,若突然汗出,往往是亡陰或亡陽之兆,根據汗質的稀冷如水或粘熱如油,結合病情,身涼或身灼、面白或面赤、脈微或數疾等,一般不難辨別亡陽與亡陰[1]

參考文獻

  1. 亡陰 , 個人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