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交河驛·坎兒井源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交河驛·坎兒井源,位於吐魯番市高昌區坎兒井路8號(原統一旅遊售票中心對面)的景點,開放時間為4月1日-11月30日08:30-20:00;12月1日-次年3月31日09:30-19:30。

交河驛·坎兒井源,重現大唐絲綢之路輝煌,特色坎兒井「可契克·阿吉」展現古代水利智慧,兒童、老人、殘疾人及軍人享受優待政策。

目錄

景點介紹

交河驛是大唐時期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交河驛景區內設置有:驛館議事大廳、驛承宅、馬幫、烽燧、坎兒井源、世界大晾房、葡萄長廊等。景區以多重形式呈現這段歷史,將古代傳遞信息的方式通過長安城、京兆驛、涼州驛、玉門關、交河驛這五部分的場景再現,絲路驛站的輝煌盡凝集於此。

吐魯番由於氣候乾燥、少雨、水源缺乏,當地各族勞動人民創造性地將地下水引導至地面進行灌溉和生活用水,被稱為「坎兒井」,意為「井穴」。全疆有1784條坎兒井,總長度5272公里,吐魯番地區歷史上有1237條坎兒井,現存有水的坎兒井僅有214條。坎兒井是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四部分組成,交河驛景區內的坎兒井名稱為「可契克·阿吉」坎兒井,距今已有570多年歷史。

坎兒井源觀光區直徑20米,乘觀光電梯直達深50米坎兒井的源頭,親身體驗古人用一鍬、一鎬、一簍締造完成的被稱為中國「地下運河」,與長城、京杭大運河[1]並稱中國古代三項偉大人類工程。

相關諮詢

「中國有約」吐魯番坎兒井:聆聽穿越千年的水聲外籍媒體人打卡「地下水長城」

位於天山南麓的新疆吐魯番年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素有「火洲」之稱。為減少引水過程中水分蒸發損失,吐魯番古代勞動人民用勤勞和智慧開鑿了地下坎兒井。天山雪水流淌在坎兒井,不斷滋潤着這片乾旱的土地,滋養着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各族人民。

10月20日,「中國有約·相約新疆」2024年國際媒體採訪團來到吐魯番市坎兒井民俗園,了解素有「地下水長城」之稱的坎兒井,一起探尋吐魯番人民的勤勞與智慧[2]

民俗園內坎兒井展示。

採訪團一行在坎兒井展示模型前聽講解。

外籍博主在了解坎兒井的構造。

英國籍自媒體人Tobias Orlando Robert Symonds在品嘗坎兒井的水。

坎兒井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統,是至今依然在使用的「活的文化遺產」。坎兒井被當地人稱為「母親河」,由豎井、暗渠、明渠和蓄水池(澇壩)組成,是荒漠地區利用地面坡度無動力引用地下水的一種獨特地下水利工程。據了解,新疆的坎兒井總長度曾達到5000多千米,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澳大利亞籍自媒體人Torr Jack William和尼泊爾籍自媒體人Sophiya Manandhar在記錄坎兒井的構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