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立体化
交通立体化是改善交通运输的方案之一[1],包括公路与铁路,但一般多指为了解决铁路线路分割市区带来交通瓶颈的问题,将原有铁路的市区段从地面改为架空或改建于地下的工程,或者新建铁路线路时在市区段就直接架空或建于地下的工程。此处的铁路大多是指服务于中长程客流的城际铁路或通勤铁路,而不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铁或捷运。
目录
铁路
铁路在与道路交会时,需设置平交道以控制两方之行车,但平交道在人口密集区容易导致交通堵塞、并且容易遭人闯越导致发生事故,因而有铁路立体化的出现。一般分为地下化(挖设地下隧道)与高架化(架设高架桥为主,或兴筑路堤)两种形式。
铁路地下化
优点
- 减少地面噪音:铁路建于地底,可以减少地面的噪音,例如小田原线。
- 减少因为铁路与一般道路交错而造成的交通阻塞,以及在平交道发生事故的伤亡。
缺点
- 建造成本较高:由于要钻挖地底,铁路建造工程的经费及更新站体设施的扩充拓宽难度大于高架铁路,只有一些特殊状况会例外。
- 城市风景消灭:由于铁路在进入城市时已钻入地下,使得铁路从都市景观中抹去,也从市民的共同记忆中淡出。
- 扩充困难:由于铁路已钻入地下,若需增加铁路数量以扩充路线容量时,隧道拓宽较高架桥拓宽难度高出许多。
- 地皮使用率并非想像中的高:由于地面下已有隧道,无法在地皮上做大规模开发,顶多只能盖高架桥,而种树也很难种活。
- 活化及更新不易:废弃地下铁路,空间运用困难。
- 城市本来就需要公园绿地,平面及高架铁路所需的隔离绿带就是城市需要的公园、并不会造成土地浪费,若都市规划得当(保留足够隔音空间),不需使用地下化来避免噪音问题。
- 地下隧道事故时疏散困难,如发生火警,浓烟较难散去,间接做成伤亡。
- 铁路在地面视线范围外,公众心理上感到遥远,降低乘搭的意欲。
- 2001年纳莉台风期间,台北车站及附近地下化铁路一度沦为水乡泽国。
视频
交通立体化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交通立体化 出行更舒适,搜狐,2008-07-31
- ↑ 立体化便捷交通,聚焦全城目光,创造美好生活,搜狐,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