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里克•諾德布蘭德
亨里克•諾德布蘭德( Henrik Nordbrandt,(1945年3月21日-)出生於丹麥哥本哈根,他是總司令Poul Erik Nordbrandt和理學碩士格雷特·瑪麗·諾德布蘭特的兒子。丹麥詩人、小說家、散文家。是丹麥文學偉大的詩人之一,具有國際化的風格。[1]
1945年3月21日,盟軍對哥本哈根市區一個德國軍事中心的著名轟炸,那時他剛好出生一小時後。那時二戰尚未結束,丹麥尚在納粹德國占領之下。
1945年5月8日,英軍正式占領哥本哈根。
曾在歌本哈哥大學和國外大學,學習中文、土耳其語和阿拉伯語。長期生活在在希臘,土耳其和西班牙等地中海國家度過,這對他的寫作產生了影響。
亨里克•諾德布蘭德被稱為 「永恆旅行家」:他的詩歌以不斷遷徙,離開和到達為主題,這些詩歌常常表現出亞洲著作的影響力[2]
目錄
聲名鵲起
1966年,「戰爭陰影中」長成的諾德布蘭德,在在21歲時發表了第一部詩集《吉登達爾》(Digte),顯示出他的詩藝天賦,聲名鵲起。之後,他第一次去希臘旅行,不久就離開學校、離開丹麥,開始自我流放。
30年來,主要居住在土耳其、希臘、西班牙、義大利等國。他曾這樣解釋遠走地中海:「離這兒不遠就是希羅多德的出生地;再過去300多公里,蘇格拉底在那形成了一種反映這種風景的觀點——這兒是光,那兒是影,沒有模糊地帶,沒有非理性惡魔的孕育地。」
創作不斷的亨利克·諾德布蘭德依舊在丹麥詩壇中成了那個的領導者。除了詩,亨利克·諾德布蘭德還寫小說、童書及土耳其食譜。他也翻譯土耳其的詩作。
2000年,他因詩集《Drømmebroer》(夢之橋)被授與北歐理事會文學獎。
風格和主題
諾德布蘭德的詩通常以微妙的幽默,言語玩味和矛盾的意象為特徵,但在這種發人深省的語言輕鬆感之下,是嚴肅和憂鬱貫穿了整篇著作。詩中有一種缺席,愛,悲傷和離別的語氣。
這些詩還以一種感性和隱喻性的語言來表達關於自我與世界以及與之相關的語言的關係。
儘管一些詩歌的詞句很簡單,但卻似乎難以理解。這是他的文學天賦與其素養的藝術賦予了它這些動人詩歌。
寫詩是創造驚喜的藝術
亨里克·諾德布蘭德曾於2018年參訪中國,並參加了上海第三屆國際詩歌節。
「很多年前,於我而言,到訪中國就像個夢。沒想到,今天夢想成真。」10月25日晚間,第三屆上海國際詩歌節閉幕式暨金玉蘭國際詩歌獎頒獎儀式在上海西岸油罐藝術公園舉行,亨里克·諾德布蘭德手捧「金玉蘭」獎獎盃深情地說。
在他看來,寫詩是創造驚喜的藝術。如果說木匠、工程師、小說家算是一種職業的話,詩人不應該把寫詩當作一種職業。
「1967年,我學了中文,卻沒能來中國,去了希臘。在那裡,我寫下了 《透過希臘的雨在土耳其咖啡里看到的中國》,表達對中國的嚮往。」諾德布蘭德說,「那些曾經淡忘的漢字,如今在它們的故鄉中國,緊緊簇擁在我身旁。這種喜悅,無以言表。」
不要為賺錢寫作
諾德布蘭德說寫書的過程,他也很享受。否則,單純為錢而寫,感覺自己像個青樓女子。他一直認為,寫東西一定要有感而發、順其自然、水到渠成。之後,再談錢。
在寫作時,他從不想錢的事。如果要賺錢,早就寫其他東西了。一直以來,他對錢不太在意,除非沒錢到無法生活的地步。
為了掙錢而寫作,還寫出偉大作品的鳳毛麟角,但查爾斯·狄更斯,他是個例外。
經典詞句[3]
一
那些最初的浮雲
在藍藍的天空上
投下沉重的影子
在高高的枯草上
痛哭似乎輕而易舉
實際上卻萬分艱難.
二
月亮不會發現
他所要照耀的東西。
白色塗料已從房屋剝落
而年輕的寡婦們已忘記
怎樣舉目眺望。
詩作
回家
你的父母
已成為別人的
父母
而你的兄弟姐妹成為鄰居。
鄰居們
已成為別人的鄰居
而別人住在
別的城市。
正像你一樣
他們又回到別的城市
他們找不到你
如同
你找不到他們。
這首詩用第一人稱來寫[你] ,正是詩人的用意之一,增加間離效果,表現了詩人對當今時代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問題的清醒認識與深深憂慮。
在疏遠中追尋回家之路。其主題的話或許是兩個:體現人的無歸屬狀態和回家的幸福感(所謂冷眼看人間恩怨)。
主要作品
1966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詩集《吉登達爾》便聲名鵲起。
1986年,出版《一年有16個月的一年》這集詩中,他將丹麥的灰色多雨的十一月描述為好像持續了幾個月。
2000年,詩集《夢之橋》被授與北歐理事會文學獎。
獎項
1979年,獲Emil Aarestrup獎章。
1980年,獲得丹麥文學院大獎。
1980年,獲得挪威國家藝術基金會終身資助。
1984年,獲得評論家獎。
1987年,獲得SørenGyldendal獎。
1987年,獲得Morten Nielsen紀念獎。
1990年,獲得瑞典科學院的北歐獎。
2000年,北歐理事會文學獎。
2014年,成為丹麥文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