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
孔子是有名的君子,自然是非常善良的。孔子一辈子强调克己复礼,强调慎独,强调温良恭俭让。但《论语·宪问》记录了一段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为什么不是以德报怨,也不是“以默抱怨”“以忍抱怨”呢?因为这样会“无以报德”,也会姑息养奸。
孔子不主张“以德报怨”,朱熹从人性论的向度上分析了孔子在施教于人上的原因:不提倡“以德报怨”是圣人认为“以德报怨”“出于有意之私”。朱子注:“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或人之言,可谓厚矣。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之私,而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雠,而德无不报,则又未尝不厚也[1]。”
因为极少有人能诚心诚意地做到“以德报怨”,而不是出于本心的这种看上去的道德行为,在孔子认为还不如不去做。不是诚心而为,便是包藏私心,别有企图,而人欲与天理相对,灭私欲才能明天理,这样看来,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主旨不能不说是与孔子的“直”论有莫大关系,或者是有直接继承关系的。所以对于怨者,顺着公理天性,以“直”报之,才是真正的天下至理,圣人之道[2]。
众所周知的包青天就是我国历史上“以直报怨”的代表人物,他用自己的刚正不阿来回击那些把持朝政的奸臣,不管是谁枉顾法纪,损害国家,损害人民大众的利益,都要受到应有的惩罚[3]。
海瑞,又是一个“以直报怨”的典范,一生克己奉公的做法。让其不仅在当时被百姓所爱戴,被朝臣所敬畏,被皇帝所任用,也让其在《明史》中留下了:海瑞刚正不阿,玉汝于成,其风骨可与汲黯、包拯相提并论的评价,为后世所铭记[4]。
包拯,海瑞不只能用这个“直”来保护自己,而且还能保护人民大众不受人欺负,这大概就是圣人所说“以直报怨”的意思了吧。
曾仕强:很多人会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他们从一开始就理解错了
目录
参考资料
- ↑ 怎么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知乎,2015-06-09
- ↑ 怎么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知乎,2015-06-09
- ↑ 包青天经典故事,散文吧,2017-06-02
- ↑ 海瑞的故事,豆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