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伐達摩那

筏馱摩那[1],或譯笩駄摩那伐達摩那梵语वर्धमान Vardhamāna,约前599年-前527年[2],意謂光榮者),原名尼乾陀若提子Nigaṇṭha jñāta putta),著名古印度宗教思想家印度列国时代跋耆国人,耆那教的創始者,被教徒尊稱為大雄Mahāvīra,音譯摩訶毘羅,即偉大的英雄)。耆那教相信,他是第24位并且是最后一位蒂爾丹嘉拉(tīrthankara,意謂祖師)。

伐達摩那



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筏馱摩那的塑像
知名于 twenty-fourth tirthankara
前任 Parshva
继任 None

筏馱摩那與釋迦牟尼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且与釋迦牟尼的生平类似,筏馱摩那被佛教歸入六師外道

目录

名稱

佛經記載,其名為尼乾若提子,或尼乾陀若提子。尼乾是他的教派名稱,其名若提子,名字來自其母親[3][4]

生平

筏馱摩那的出生地點,自古有許多說法,有三種說法最被人所熟知:包括今天的瓦伊沙利縣比哈爾邦贾穆伊,或是王舍城附近的那爛陀。其中比哈爾邦贾穆伊即是十六雄国时期跋耆国首都吠舍离外45公里的贡得村。

筏馱摩那與釋迦牟尼一樣,是部落首領的兒子,在良好的環境中長大。三十歲時筏馱摩那放棄了財產、家庭(他有一個妻子和女兒)和舒適的環境,決定出走尋求真理,追求精神上的覺醒。在之後的十二年半,他透過進行密集的冥想和深度的懺悔,最終得到了專一知識(Kevala Jñāna),也就是最終的啟示。之後,他用餘下的三十年生命遊方傳道,走遍了印度,傳授他的哲學,反對種姓制度,主張和平主義反暴力,還有不殺生不妄語不偷盜不邪淫不執着五誓言。筏馱摩那認為,透过禅定和自我实现达到了觉悟的人,他们就是耆那(jina),即勝者,故稱耆那教

西元前527年,筏馱摩那辭世,年七十二。生前有弟子多人,賢者十一人,但只有印德拉菩提(Indrabhūti)與蘇達摩(Sudharma)繼續傳道,因為筏馱摩那大多數弟子因修道嚴厲,斷食而死。佛教非常批判此般的苦行。

佛教記載

中阿含經·尼乾經》中記載了他的學說:

中阿含經·優婆離經(一三三經)》記載,筏馱摩那的死因,可能與其弟子優婆離改信佛教,他氣極吐血有關:

此一說法亦未存在於記錄筏馱摩那行止的耆那教經典如《劫波經》、《十二支經》等內容中,因為佛教與耆那教起於同時期,並在思想上處於競爭關係,故此說法存疑。

註釋與引用

  1. 全國宗教資訊網.筏馱摩那
  2. Mahavira (Jaina teacher)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3-06-10] (英语). 
  3. 《慧琳音義》:「尼乾陀此云無繼,是外道總名也。若提云親友,是母名。」
  4. 《玄應音義》:「尼乾或作尼乾陀,應言泥健連他,譯云不繫也。」
  5.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時,實力子,復更往詣尼揵陀慎若低子所,而白之曰:大師!何者是仁所宗法理?於諸弟子以何教誨?勤修梵行獲得何果?彼師答曰:太子!我之所宗,作如是見,作如是說:若諸人等,見有所受苦樂之事,皆由先世所造業因,以苦行力,能除宿業,不造新業,決生死堤,證無漏法,諸業便盡,諸業盡故,諸苦亦盡。」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